清明消防:寒食节-我国古代的消防节

我国传统节日当中非常重要的清明节。我国政府规定清明节放假三天,其实就隐含了寒食节放假两天,清明一天的古代节日安排和习俗,有着深远的历史回响。很多人并不知道,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消防节是我国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节日,是影响我国数千年的火耕文化的一部分。当代政府虽然没有明令恢复寒食,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寒食的各种功能,才能更好地享受这一春天的节日。

有关寒食节的一道明显的节俗记忆,是纪念春秋时代的舍身名臣介子推;今人临到清明节就想到慎终追远的扫墓,在节俗的意义上来说,“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纪“死”、念“死者”的节日,寒食节俗也部分融入了清明节中。同时,中国人的清明节俗从“死”中展现了“新生”,激活了来者的生命力。

“清明节”与“寒食节”的融合

“寒食节”也有“百五节”的别称,明确指出寒食是在冬至后第105日。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就记载冬节(冬至节)后一百五日是寒食,按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也有一说冬至后一百六日是寒食。那么,也就是说次日就是清明了。按南北朝的历法和今人过清明的时间来看,是相当一致的。

冬至之后数到第七个节气,就是清明。一年中每个节气跨度约15天又几个小时,所以清明节大约落在冬至后106天~107天,和寒食节的日期几乎是紧紧相随的。

寒食灭火 清明举新火迎新

清明节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清明、繁花似锦,北半球上充足了阳气,春熙日和,带给人体新春的爆发力。

《荆楚岁时记》所记的南北朝时代的“清明”是节气,还不是节日。

跨入了唐代,已经有了“清明节”。和凝的《宫词百首其二十六》提到宫中“司膳厨中也禁烟”的寒食时俗,同时写到“清明节日颁新火”。显然在唐朝时,寒食节和清明节日已经是并存的了。

“寒食节”举国禁火,灭掉火种不举炊,只吃冷食,所以一到清明就要钻木取新火,寓含去旧迎新之意。清明节在春天,一年春季的新火,更具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禁火”的制度,寒食禁火把所有的火种都熄灭了,一过了寒食入了清明,钻新木取出春天的新火。《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四季变换不同的木材为火种(注1)。春天取榆柳,称“柳之火”,四季新取的火都叫做新火。不用说,从寒食熄火到清明出新火,就代表着春天生命的苏醒、新生;春天是一年之始,春天的新火,更是具有生命新生的意涵。

寒食禁火 高韬明臣鉴来者

民间传说寒食禁火,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明臣介子推。春秋五霸中的明君晋文公重耳,在登位之前为了避杀身之祸流亡国外十九年之久,随侍他的有五大辅臣,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重耳回晋国登位成了晋文公,封赏亡者和旧臣。介子推心志淡泊清高,不居功、不居禄,并未追随主公重耳返回晋国,他就在晋国界河的璧河上径自归隐而去,也没有得到封赏。后来,介子推的跟从者为他抱屈;晋文公惊醒而派人召介子推,却不得见。

民间传说,晋文公听了献言,命人火烧绵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要把介子推母子“逼”出来,火烧了三天三夜,并未如预期般见到介子推,反而烧死了介子推和他母亲。晋文公伤痛之余,因而禁烟、禁火,不举爨只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南北朝时的风俗志《荆楚岁时记》记载了寒食节不举火的缘故:“介子推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禁烟念昔人,以作为未来重生的借鉴啊!

清明食俗寓“新生”之力

古代寒食节是禁火的、不举炊的,只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今天的人们过清明节的习俗,有些地方仍然保有寒食的遗风,例如吃润饼、冷食糕饼等等。同时,这节俗中也包含着新生的寓意。

清明节上坟祭祖的祭品一般很丰盛,常见的“三牲”或“五牲”之外,还有各种“粿”类的米制Q饼冷食点心,如红龟粿、鼠麹粿、草仔粿,还有水煮蛋或咸鸭蛋、润饼等等。这是方便在郊外祭祀的冷食,是表现扫墓意义的节俗食物,同时又包含新生活力、精神。

润饼、鼠麹粿、草仔粿包着当令的菜蔬、野草菜,吸收清明时节的阳气,展现生命活力。中国古人早有吃“春盘”舒活身心的智慧;立春后春寒退去,清明时节万物生发,那些取于天地间的当季食材把茂发的生命力传输给了人,人们以清新、清明之气,迎接一年的新生。

古人在上坟祭祖后将粿分给当地的小孩子吃,这种习俗叫“揖墓粿”(又称乞墓粿、印墓粿),象征“祖德流芳”。

在祭祀完成后回家前,要将祭拜用的鸡蛋、鸭蛋等在墓碑上敲碎,将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或“蝉蜕”,表示新生。

插柳 折柳 戴春意

插柳,也是寒食和清明节共通的习俗。宋代时每逢寒食、清明节,人们在门户上、坟上插柳,在头上戴着柳条编成的饰物。《东京梦华录》载,寒食前一日,用面造枣飞燕,以柳条串起来,插于门楣,叫做“子推燕”,顾名思义,就是纪念介子推的。宋朝俗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那时已经成年的男女,在寒食日就将“子推燕”插在头上,作为永保红颜青春的象征

柳树生命力强盛,相传柳枝具有辟邪功能。这种插柳习俗和寒食一样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的一段历史。相传晋文公在介之推的周年忌日那天,在山下以“寒食”缅怀故人,待次日清明,他上山去祭祀。那时,山上那棵介子推藏遗书的残柳已经长出翠绿的柳条。晋文公折下一段新生的柳条,编成头冠戴在头上,纪念介子推,一旁的辅臣也都学着折柳戴头

清代时,清明日还盛行摘新柳佩戴的习俗,见《帝京岁时纪胜》的记载,当时俗谚云:“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清明节俗中,插柳、戴柳条头饰,就是永葆青春活力的象征。

从历代的风物志中,可以发现古人过清明节的节俗中融合了部分古代寒食的节俗。清明节在追悼死者中展现了“新生”的节俗智慧,激活了后继来者的生命力。

注1:《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从之”。

历史文章学习:

节日消防:年年岁岁又寒食-中国古代的消防节

节日消防:普天灭焰为防火- 说说古代作为消防节的寒食节

节日消防:改变华夏一把火-寒食习俗消防考

(0)

相关推荐

  • 【广东】李裕伟《寒食节》指导老师:吕燕清

    寒食节 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六年级 李裕伟 在我的家乡里,过年,端午节,元宵节等节日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有一个节日也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那就是---寒食节.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 ...

  • 简说清明节

    简说清明节 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万物萌发,让人感到格外清新明洁,因此叫做"清明".我国古代, ...

  • 什么叫寒食节?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大全

    寒食节是日初为节时,在寒食节这一天只吃冷食,不吃热食,也就是要禁烟火.古代的寒食节也曾叫"禁烟节",每年到这一时节,要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寒食节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规定每年在 ...

  • 足下安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  杜牧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老婆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就设计谋害重耳,重耳为了避祸,就出走流亡,这个期间重耳受尽了委曲,没 ...

  • 古人为何将“寒食节”并入“清明节”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汉代,有的地方甚至要一个月都吃冷食.<后汉书·左周黄列传>云:"太原一郡,旧俗 ...

  • 寒食节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取消?

    说到这个寒食节,很多人对此并不熟悉.这个节日实际上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后来被取消并消失了.那这是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取消了?让我们一起看看.​​ 寒食节是什么?中国传统节日寒 ...

  • “清明的姐姐”——寒食节悄悄离我们远去

    四月将至,春雨纷纷,人们感受到暖意的召唤,出门踏青赏花. 大家都知道清明,可是四月初还有个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并不广为人知. 寒食节比清明早一两天.寒食寒食,顾名思义就是禁火,吃冷饭.热 ...

  • 节日消防:普天灭焰为防火- 说说古代作为消防节的寒食节

    说起我国的消防节,大家异口同声,11月9号.可是为什么是11月9号?能说上来的人并不多.这和我国的报警号码的编码工作有关.我国过去的火警电话是"09",这是因为在70年代以前,我国 ...

  • 节日消防:年年岁岁又寒食-中国古代的消防节

    再过两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当中非常重要的清明节.我国政府规定清明节放假三天,其实就隐含了寒食节放假两天,清明一天的古代节日安排和习俗,有着深远的历史回响.很多人并不知道,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消防节,是我 ...

  • 吴参谋说消防丨开学了,第一节课你能得多少分呢?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防火参谋--吴娟 点击收听今天的<吴参谋说消防> 这几天学校陆陆续续都开学了. 爸妈们估计心里都乐开了花, 熊孩子终于开学了! 然而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多半却是 ...

  • 吴参谋说消防 | 纵是清明好时节,不忘消防安全行

    2019年4月5日 星期五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凛冬已去,春暖大地,又是一年清明祭. 清明,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这一时节,生 ...

  • 我国现行的消防衔、军衔、警衔、关衔

    我国现行的消防衔、军衔、警衔、关衔

  • 从祭祖到祭天地,梳理我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古人为何拜社稷神?

    祭祀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中写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军事.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 ...

  •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指:它山堰.都江堰.漳河渠和郑国渠. 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 ...

  • 王熙凤的一段话,揭示了我国古代婚姻中,彩礼与嫁妆的巨大差异

    王熙凤小产了,不能理家,所以就由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人,组成了一个"临时理家小组",来管理荣国府的日常生活. 王熙凤暂时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但她仍然在为贾府的未来操心,和平儿私下里谈论 ...

  •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浅谈我国古代的悼亡诗

    "寿诗,挽诗.悼亡诗,惟悼亡诗最古."--赵翼<陔余丛考> 作为哀悼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悼亡诗由于其承担的情感的属性尤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根据悼念对象的不同,悼亡诗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