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葬花两样情:《红楼梦》两次葬花之异同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呈现林黛玉形象之重笔,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黛玉葬花这一情节在书中共出现两次,分别是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和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三回中,宝玉携着一本《会真记》在沁芳闸桥边桃树底下一块石头上坐着看书,正巧看到落红成阵,宝玉恐这些花瓣被脚步践踏了,便将这些花瓣抖落池内。此时黛玉'肩上扛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中拿着花帚',欲把这些花埋到花冢。
第二十七回,则是写祭饯花神之日,黛玉因和宝玉生气,躲开众人独自伤心。宝玉见满地落花,便将这花送至黛玉葬花之冢,却听得黛玉在此感伤哭吟《葬花词》。
一、葬花之同——真情仍在,故景难寻
第一,两次葬花皆有宝玉在场,是从宝玉视角描写黛玉葬花这一情节。
第二十三回中,是宝玉将花瓣放入水中,回头见黛玉来此葬花,二人便一同将落花掩埋在花冢中。第二十七回,宝玉见满地的落花,想起了黛玉,也想起当日与黛玉一同葬花之地,便直奔花冢,与黛玉相遇。两次葬花,都是源于二人的惜花之情。首先,展现了宝黛同是'痴人',他们不忍落花被污染践踏,希望'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样的痴心,这样珍重万物的心态,天地间大抵独此二人。其次,印证了二人的木石情缘和心意相通,道出了宝黛爱情的美好。
第二, 两次葬花都是宝黛感情发展的大关节。
两次葬花中都有黛玉生气落泪,宝玉自证心思,赌咒发誓,黛玉破涕为笑,二人重归于好的情节。
第二十三回中,宝玉调侃黛玉'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气宝玉将'淫词艳曲弄了来,还说浑话欺负我',早把眼圈红了。宝玉便发誓赌咒说自己若是有心欺负,便变个'大忘八',这才将黛玉逗笑。宝黛共读《莺莺传》,他们都对书中美好的爱情所感染,希望自由地追求爱情。宝玉更是借书中词句大胆表白,虽是玩笑般的试探,但其中的真心分明可辨。黛玉先怒后笑,女儿家的矜持和欢喜尽显于字里行间。二人在共读中完成了精神交流,在试探中表明心意,感情在互动中升温。
第二十七回中黛玉误会宝玉不给自己开门,独自悲泣吟诵《葬花吟》,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之语。而宝玉也赌气说道'及至如此,何必当初'、'我要是这么样,立刻就死了'。二人在别扭中互证心意,并将爱情上升到与生命同等的高度。由此,二人的感情发展进入了高潮。
2、 葬花之异——花谢花飞,红消香断
第1, 所葬之花不同。
第一次葬花是在三月中旬,明确指出是桃花。桃花鲜艳明媚,象征着活泼有朝气的青春,意境美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也象征着爱情和婚姻。宝黛共葬桃花,这也隐喻了二人的爱情悲剧。第二次葬花这是四月十六,掩埋的是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这些不同品类的落花则象征着大观园的女孩子们。'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百花入冢,预示着大观园女儿们的青春、幸福即将走到尽头,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这个大悲剧的小缩影。
第2, 整体氛围不同。
第二十三回的葬花,是在明媚的春光,纯洁的爱情,诗意的戏剧三者交织中完成的。黛玉虽有哭泣,宝黛虽有口角,但带着小儿女闹别扭的天真烂漫,纯洁真挚,令人会心发笑。而第二十七回中,黛玉吟唱的《葬花吟》字字句句皆为啼血之作。黛玉悲吟的不仅仅是被拒之门外的误会,更是对自己寄人篱下,无所依靠的无奈;不仅仅是对春天逝去的感伤,更是在表达对爱情以及人生的无望。而宝玉虽是黛玉知音,但他也只能共情,而无法从根本上解除黛玉的困境,因此也只能发出'不如死了'的无奈之语。这次葬花是宝黛爱情悲剧的预示,字字泣血,句句无望。
第3, 宝黛二人由同至不同。
在第二十三回中,二人主要是想要将落花妥善安置。花是《红楼梦》的重要意象,其美丽、娇弱、花期短暂的特征与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暗合。若想让这些女孩子们永远纯洁美好,就只能永驻大观园这一乌托邦。黛玉'情情',由此及彼,可怜女儿们的不易,因此想要为落花选择一种清净的皈依方式。而宝玉'情不情',体贴一切,关心一切。在第二十七回中,宝玉由黛玉所吟唱的'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落人亡两不知',悲黛玉,悲众女儿们,悲此地、此花、此柳,直至悲世间万物。黛玉将爱情视为一切,因此当爱情破灭,她只能一死来实现自己精神世界的纯洁。而宝玉除了爱情,还有对大千世界的普遍同情,因此当宝玉的爱情理想破灭后,他的选择是逃脱尘网,出世问道。
一样葬花两样情。宝黛二人将最好的年华,最善的理想,最美的爱情葬于花冢,至今,我们还能感受到其阵阵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