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夏天》后劲太大,让人看清友情本该有的样子
离家读书的前两年,我有一段至今没有让父母知道的经历。那个暑假没有回家,在工地搬砖、运沙子,住在附近一个简陋职工宿舍的双人间,室友是一个年长我20岁的男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阅历,并没有阻碍我们成为好友,那个夏天和他的不期而遇,是我成长过程中难得的宝贵财富。
所以, 当聚焦友情的《不期而遇的夏天》上映,我第一时间买票观看,并期待能从中找到共鸣。100多分钟的电影没让我失望,一直听完陈奕迅的片尾曲才走出影院,久久回不过神,电影后劲太大了。
在宜春市的一个小县城里,靠收破烂为生的黄四毛受尽白眼和有钱人的羞辱,年少的水生转校不久,住在外公外婆家,不断遭到三个同学的排挤,黄四毛的仗义相助,让两个人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电影开头两个人相遇,电影结尾则不得不面对别离,两个小人物的小故事,通过导演的细腻描绘能带给观众大感动。
电影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查资料得知导演易寒是江西人,黄四毛的形象源于他老家的堂侄,包括饰演水生在内的几个小孩子都不是专业演员,他们都是剧组从宜春当地近6000个孩子当中选出来的,毫无表演痕迹,加上全部实景拍摄,带给人最直接的观感就是真实。
这种真实具备与生俱来的力量,小城里的胡同、民房,水生外公外婆家的陈设真实自然,人设也特别接地气,每个人的老家应该都有像黄四毛这样形象卑微、每天无所事事的人,对转校很抵触的水生,也是留守儿童本来的模样,一点也不违和。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每一次情感转折都没有戏剧加工的痕迹,足以让人相信并为之动容。
基于真实,黄四毛和水生之间的友情能传递给观众最深层的感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生存现状对“朋友”两个字会有不同认知,校园里的朋友是一起读书、一起打球,工作后的朋友是志趣相投的人在闲暇时一起放松,生意场上的朋友是酒桌上的推杯换盏……看过这部电影会突然明白,我们对朋友两个字的定义,从来都是连着那些附加值一起,有不同的理由和目的。
而黄四毛和水生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导演通过这两个一无所有的人,呈现了友情最真实的样子。
电影用大量的生活细节丰富两个人的关系,并引发观众共情,他们相识之初,水生想寻求庇护,黄四毛则让对方帮他收集废品。时间久了,他们逐渐抛开这些外在的功利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水生塞给受伤的黄四毛一个创可贴、在院子里用自制花洒帮他洗澡,黄四毛开三轮车送水生回家,在田野间尽情地嬉闹……两个孤独失意的人通过彼此找到心灵的慰藉,这些真实又温暖的细节,让观众为之感动并意识到友情的可贵。
这段友情也让两个人收获各自的成长。外婆失窃风波,让水生明白了与人相处过程中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对黄四毛的误会给他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而对水生的保护,则让黄四毛挣脱自己卑微、懦弱的人生,和殷老板的正面对抗是故事和情绪的高潮,让人既痛快又欣慰。
电影最后,这对朋友踏上了各自人生的新征程,伴随铲车的轰鸣声,坍塌的不止是黄四毛居住地的高墙,还有水生心中唯一的好友,两个人可能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个不算完美的结局,两个人的友情没有画上来日方长的句点。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说回到我自己的那段经历,在工地赤膊晒伤了后背,只能趴在床上的我,和年长20岁的男人彻夜长谈,聊学习、聊工作、聊彼此对未来的憧憬。一个月后我要回学校,他也打包行囊要去深圳投奔姐姐,某天收工后,回去发现空荡荡的床铺和他留给我的一封信,信中除了告别,还有对我的鼓励。在没有手机也没有微信的年代,他没有留联系方式,之后就彻底断了联系。
这和电影中黄四毛和水生的关系如出一辙,他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但在各自艰难的人生中,能不期而遇的拥有这样一个朋友就已经足够。很感谢《不期而遇的夏天》这部电影,用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以及质朴的镜头语言带给我发自内心的共鸣,也让我在多年后再次回忆起曾经的朋友,重新思考友情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