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组织创造力的关键在哪里?
一辆大巴能装下多少高尔夫球?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如何算出一座城市有多少扇窗户?......
以上这些形形色色的奇葩问题,一度被谷歌,麦肯锡等喜欢招募牛人天才的公司,当做招聘面试时的试金石。然而,大量的认知研究证明,一个人有无创造力和他能否回答这类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没有任何关系。
对奇葩面试的崇拜,更多来自于过去人们的普遍误解,以为创新就是天才们可遇不可求的灵光乍现,宛如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颗会拿到什么。如此一来,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被当作算命先生手里的甲骨文,神秘兮兮,变幻莫测。
随着对创新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最终意识到,创新不过是组织“创造新知”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成效取决于组织的土壤,即组织内人与人构成的隐形文化场域,而新知正是其上生长出的智慧成果。土壤健康肥沃,则万物竞相生长;反之,则南橘北枳,好的物种到了这块地方也很难存活。
我的一位私董学员从私董研习营毕业后,把内部私董会用到管理团队的日常例会中。他发现有些时候,由于主持人的功力尚浅,团队并未能在内董会中解决具体问题,但成员们会后仍然很嗨,感觉良好,出了会议室后仍对当天的话题念念不忘,甚至有人上去拍着问题人的肩膀说,兄弟,别担心,以后有事尽管找我。
经过观察与反思,他意识到,内董会这种深度反思式的团队对话,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解决一两个具体的问题,更在于创造一个机会,让成员们可以同理倾听,换位思考,站在系统性的高度看到管理问题的复杂性,从而产生主动协作的念头:哦,原来问题的全貌是这样的,我也有一份责任,可以贡献一份力量,去解决好它,这样我们大家才能都好起来。
我把内董会的这种价值称为“松土效应”。有经验的种植专家都知道,要想改善一块土壤的质量,不能靠一味施肥,好比过去拼命拉着团队成员集训,把各种概念理论框架往他们脑子里灌,结果土壤营养过剩,反而变得更差了。
要发挥松土效应,则需创造内董会这样的场域,让成员们可以暂时走出自己的本位,跳出日常的轨道,去帮身边的小伙伴看看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以此为抓手,带动团队协作领导力的意识觉醒,和集体发展。这就好比把原本坚硬的组织土壤松开了,让更多的智慧果实能够从中生发出来。
过去靠奇葩面试题筛选所谓天才员工的做法,如今早已被谷歌所摈弃,开始把焦点放在通过文化建设等各种手段,持续提升组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上。前者是试图凭运气摘到几颗好果子,后者才是真正从促成“果”的“因”着手,培育组织不断生成“果”的能力。这才是提升组织创造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