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的故事

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美亮研究员的邀请,龙春林教授于2018年10月31日在国家种质库南库会议室作报告:荞麦遗传资源的传统文化与知识。龙春林教授娓娓道来,讲述了关于荞麦的动人故事。

云南省麻栗坡县的城寨一带,居住着彝族的支系白倮人,他们每年农历4月的第一个龙日都要过一个特殊的节日——荞菜节。这个荞菜节,生动有趣地演绎着荞麦的传说、仪式、舞蹈和习俗,反映出荞麦在白倮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的独特传统文化。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流传着荞麦的神话故事,荞麦的源起,“姑奶”(荞麦粥的彝语)的本源,荞麦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地位,都充分体现了荞麦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意义。彝族古籍《估哲数:五谷谱》记载:稻子是粮食中的王,荞子是粮食中的君长。大麦是粮食的臣子。小麦是粮食的布摩。苦荞是俊男;甜荞是美女;燕麦是少妇;大麦和小麦,是粮食中的武士,披坚执锐;豇豆是粮食中的财主;大豆是粮食中的绵羊;小豆是粮食中的年猪;稗子是粮食中的穷汉。这样形象的描述,浅显易懂,彰显了荞麦在彝族社会的地位,以及彝族地区悠久的荞麦文化。

这便是美丽的甜荞哇

荞麦不仅受国内人喜爱,在日本、不丹等国家同样备受欢迎。龙教授讲述了亲历的日本荞麦文化,长野县信州地区箕轮町的红花荞麦节,日本的荞麦美食。在日本,不吃荞麦面就不算过年,他们搬家、祝寿也离不开荞麦。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极为丰富的荞麦传统知识和文化。凉山彝族人民把苦荞当作生命的源泉,“人间母为大,粮食荞为王”在民间广为传颂。在凉山彝族地区,苦荞是当地最高级的主食,尤其在吃坨坨肉时必吃苦荞粑粑。

荞粑粑配坨坨肉口水根本停不下来

彝族有着丰富的荞麦饮食文化,制作出许许多多的荞麦美食,例如煮荞馍、烤荞馍、煨荞馍、两掺荞馍、千层饼、荞面薄饼、蒸洋芋荞面疙瘩、荞米饭、荞糁饭、炒荞面疙瘩、荞凉粉、荞糊糊、荞麦叶做成的菜肴,等等。荞麦在彝族传统仪式和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农耕礼仪、时节性礼仪和生命仪式中都必不可少,有了它,人们才能祈求平安健康、生育繁衍、粮食丰产。在播种的当天,村民拿出农具和一些荞种,放在自家的院子里。他们先把九块石头放在火塘烧至炽热,然后用蒿草、马桑、李枝、小杜鹃等树叶覆盖在石头上,待冒出白蒸汽,村民把农具和荞麦种子放在雾气上熏蒸一会,这样祛除了不干净的东西,才能招来神的保佑,荞麦满仓。荞麦不仅是彝族人民的主粮,而且是建立社会秩序和保持社会关系仪式中之必须品。

仪式用的荞麦和荞粑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凉山彝族是最早种植、开发苦荞的民族,因此彝族人民有着丰富而又悠久的苦荞管理知识。他们按照苦荞的生长特点、出产季节、籽粒外形等特征对其分类命名,并根据这样的分类和命名,在不同的生境环境下种植不同的苦荞传统品种。苦荞从选种到播种、收获都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当地人民会根据需求自己留种,也可以跟邻居、亲戚交换,另外苦荞作为婚姻嫁妆也是村民种子来源的重要途径。播种收获都需要选择日子,“马桑树开花的时候就该种荞子了”是彝族人民一直遵循的经验。另外还有和土豆、玉米轮作的传统,在贫瘠的土地上栽培荞麦的话,还需要休耕。

荞麦的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对于荞麦遗传资源(栽培种及其野生近缘种,尤其是农家品种)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对于其农艺性状和遗传多样性鉴定、评价、研究及荞麦的遗传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知识和文化极大地影响人们对作物遗传资源的认知、管理、使用、保护、传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物的遗传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但往往被研究者、决策者和公众所忽略,这在具有深厚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荞麦遗传资源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有待于加强宣传。发展荞麦产业,必须重视遗传资源(包括其生理生化特性与药理作用等)及其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体现《名古屋议定书》所倡导的与地方社区、当地百姓的惠益分享,才能真正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