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上看戏
大雪后的星期六,我们张家庄村的老年促进会会长张永富老支书,约我上庄上吃午饭,下午看建湖成胜淮剧团的演出。
庄上唱戏,是老促会组织的,这次由退役军人赞助。我闻讯表示了五百。庄上的现、退役军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收到村里的二斤猪肉和两条大鱼。全村现有退役军人84名。张永富也是老兵,我入伍时他已经回来做大队支书,至今还保存大队干部欢送我们的合影。
戏台在庄上东南角,坐北朝南,台基有一米,舞台近40平方,四米高。西边一排是天福庵。东边有老促会两间办公室,再东是从水面上建起的六角“百孝亭”。广场东边、南边有石栏杆。南对岸是才建的“终孝场”——供丧事化牌子、结斋使用,有拱形桥与广场相连,北面白墙上,是新魏体“百善孝为先”红色大字。
广场上,用深绿色帆布搭起临时棚子,西边敞着。
小时候过年,在这里观看庄上的人文艺表演。我大姐天生一副好嗓子,演过阿庆嫂。沾姐光,能看到排练。晚上汽油灯好亮噢。
演出下午一点十八分开始。棚子里早已坐满了三四百人,女的有顶黄的、蓝的、红的方巾的,男的有戴鸭舌帽、平顶帽、针织帽的,有几处香烟缭绕,边上站着人,还有骑扛马的——大人将小孩骑在脖子上。张支书也提前到了,为我在第一排偏右放好有扶手的靠椅。兄弟我何德何能受此礼遇,在乡亲们面前更是诚惶诚恐。掉了两颗板牙、风采不减当年的老帅哥会劝人:“没事的,你难得上庄。”恭敬不如从命。他坐我右手。
戏台下口是乐队,最挨我的是打击乐乐师,演奏板鼓、快板、苏锣、堂锣、铙钹、镲子、大鼓等七种乐器。音大而不噪,让人惊叹不已。背景电脑合成,舞台上有一缕阳光,张支书说:“晚上看,漂亮得扎实呢。”
此场演的是《赵五娘》,这是我第一次看淮剧大戏。
赵五娘丈夫蔡伯喈赴京赶考,高中状元后,奉旨被迫入赘相府,又与牛桂香成亲。第二场剧情就引人入胜。
当公婆误以为贤惠孝顺的赵五娘偷吃好的,其实是粗糠时,听到后排老大娘自言自语:“嗨,冤枉人家了。”冤枉比苦难更让人揪心!
剧中张广才正直仗义,牛桂香深明大义,憨厚的农民们啧啧赞叹。
“赵五娘”唱起《苦命人》:“苦命人坐书房泪如雨降,尊一声有福的状元郎……”我似曾听过,更加屏气凝神,瞄字幕、观表演、赏唱腔。全场鸦雀无声。但随着这段如诉如泣的大悲调数板,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叫“好”的呐喊声。
……
散场了,有人议论:“人家演得好啊,要我们把钱也舍得。”
团长孙标是身材魁梧、脸膛黝黑、一口盐城调的中年人,树木生意老板,因为爱好,投资260多万组建淮剧团。他们能连唱20多场不同样。杨家荡村、张皮垛村、南腰村有老促会的人前来向他约戏。78岁的水产村老支书刘正洪也来看戏的,身材高大的他用粗旷的大嗓门与张永富调侃:“你们3000多人的大村才演七场,上次我们还演十场呢。我也是张家庄人,我赞助一场。”笑嘻嘻转向老伴,压低声音:“家里过有钱啊?”老伴很给面子:“有阿!”张永富回应:“你赞助一场,我加演三场。一比三!”……刘正洪祖籍张家庄。第二天晚上,张支书发来视频,舞台上流动字幕显示:“今晚演出由刘正洪老支书提供赞助!”
看戏,成了农民们的娱乐大餐!
我似乎明白,多少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替,不管政局怎样动荡,也不论政客怎么说教,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仍在民间传承。
离开戏场,“百善孝为先”几个大字又映入眼帘。
庚子年冬月十六日于穷达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