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大病,犹如烹小鲜
——以桂枝的功效与作用为例,谈如何应用中药处方治病的方法和技巧
孔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中医治大病,犹如烹小鲜。
不过是把中药在手里应用随机变化而已。
犹如厨师手里调味品,哪样多,那哪样少,哪样先下,哪样后下,哪样宜蒸,哪样宜炒。
要应用于手,必先存乎于心。
一般认为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
问题来了,这些作用是同时发挥,还是分别作用?如何才能让药物到达医生想要的某种想要的功效?
除了通过加工炮制,改变剂量,改变剂行以外。这两点是重点。
在师承带徒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如下两个观点,也是我的学术思想之一。
一是中药性能具有多样性,它是要针对疾病状态下而发生作用。即是古人所说有是证,用是药,也是临证加减用药的依据。
二是通过和相关药物配伍,在相关方剂中去体现的,从而达到所需要的功效。也是古人所说有是病,用是方。
以桂枝为例:
中医认为桂枝其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它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
这几个功效如何去临床中去体现?
其辛甘温煦、温可祛寒又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阳气、畅营血,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之功,可以用于治疗风寒表虚证。
这时候用桂枝汤,用桂枝和白芍配合。取桂枝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
又辛散温通,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等。如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另外其性甘温既可以温脾阳助运水,又可以温肾阳助膀胱气化,可以治疗痰饮、水肿。
如苓桂术甘汤,治疗中阳不足的痰饮病。以茯苓建脾渗湿,祛痰化饮,取桂枝温阳化气,温阳以化饮,又能化气以利水。
其辛甘温亦可助心阳、通血脉、平悸动、冲逆,可治疗心悸、奔豚。
如炙甘草汤,桂枝加桂汤,奔腾汤
桂枝加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效。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本方由桂枝汤加桂枝二两形成,以温阳祛寒,平冲降逆之剂。桂枝汤外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内为温养阳气,补益脾胃。此加桂枝之意,在于治内,温振心阳君火,镇阴寒以平冲逆。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乃阳虚不能宣通血脉,阴虚不能营养心脉。在一派滋阴养血的基础药上,重用取桂枝温通心脉,与滋阴药一起共达同样复脉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具有解热降温的作用,也有健胃、利尿、强心、抑菌抗病毒、镇痛、镇静等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