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丰 | 我的文学情结
总第1468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满足不了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渴求,幸运的是,姑姑家的大表哥是小学民办教师,保存了学校里订阅的《儿童文学》与《少年文艺》。这两份杂志,丰富了我的课外阅读,有一些好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我。
尽管阅读多了,写作文还是件令我头疼的事情。不善于观察生活,不会叙事写人,描景状物,抒情议论,文章干巴巴的,没有生命力,味同嚼蜡。
初中语文老师不重视对写作的指导与批改,随意布置一个作文题,作文评语言简意赅,什么“符合要求”,“语言通顺”,“空洞无物”。平常的作业也只是用两个新词造句。
1979年中考,一百分的语文试卷虽只考了60多分,我仍考取中等师范学校,成为我们村庄第一个考取学校的年轻人。师范里,第一篇作文是《我的同学》,我写了同村的一个初中同学。作文受到了语文老师的赏识,在全班同学前读了它。窃喜的同时,我的心中感到惭愧,因为我作文中的事例都是自己编造的,什么坚持写完作业才去看电影,可能会发生,但我从未目睹。
语文老师德高望重,他的赞扬让我获得了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极大热情。师范时,语文教材是北京师范学校使用的课本,分类成册,有散文,诗歌,小说与戏剧。老师只是上散文分册,而我兴趣盎然地阅读了其它分册,特别是小说分册让我爱不释手。刘心武的《班主任》与茹志娟的《百合花》,我最早就是从师范教材中读到的。当课本满足不了我的胃口时,我开始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象国内的《红旗谱》,《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国外的《牛虻》,《红与黑》,《傲慢与偏见》。课外阅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外面世界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师范学校地处偏僻,可阅读让我的思想翅膀飞得很远。我开始认真写日记,于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闪光的东西,积累生活素材,定期向学校文学社交稿。文章在广播上播出,在校报上发表,给自己带来不竭的写作热情。
寒暑假回到家,姑姑家是我常去的地方。大表哥订阅了《小说月报》,《清明》等大型文学期刊,每每捧读一本,我都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1982年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了工资收入,第二年我就开始订阅《中国青年》,《青年文学》等综合性或文学性期刊。身处异乡,生活极其寂寞,这些高品质的刊物象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寒意阵阵的生活,让我获得与严峻现实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文学阅读,极大地充实我的日常生活,让我心中不再感到孤立与卑微。
现在看来,一个人处境恶劣并不可怕,可怕的精神上的颓废,意志上的松懈。屈服于现实,得过且过地浑浑噩噩地挥霍自己的岁月,一个人永远不会走出人生的逆境。
85、86年两年高考的失利,我对自己的信心一度跌入谷底,对未来感到一片迷惘——自己还是那个被周围的人认为智力超群的年轻人吗?未来的人生道路又该怎么走?
感谢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为那些身在职场高考失意的年青人提供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习形式。1986年12月,我到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报了名,开始我为期六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的历程。
由于自己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学习许多文学课程简直是一种愉悦的心灵体验,稍作一些记忆与练习就可以奔赴考场。除了一门《语言学纲要》,所有二十门课程全部一次性通过考试,毕业论文《高晓声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顺利通过答辩,1992年12月,我拿到了本科学历,并且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文学课程的学习,让我重新获得人生的自信,获得提升自我学历层次的机会。
按理说,拿到学历,我该静下心来开始我的文学创作历程。自考开始前,我还报名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三年期文学创作函授课程的学习,对文学创作一直跃跃欲试,也写了几本诗歌或散文作品,可投稿很少,发表不多。由于忙着初高中英语教学,以后为适应高中英语教师的需求,三十四、五岁时开始英语教育本科课程的学习,耗去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三次工作调动,始终居无定所。到了县一中有了理想的住房,然而工作压力倍增,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曾经非常喜爱的文学创作。可平常工作之余,仍忙中偷闲读点文学作品,从书店里购买心仪的长篇小说或著名作家的散文集,让自己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每年订阅一本文学杂志,曾经订阅过《雨花》,《清明》,《美文》,《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安徽文学》,《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小说选刋》等等。不敢多订,订多了看不完。文学阅读,丰盈了我的精神,缓解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让我的生活总有一片令我心驰神往的绿色地带,那里草木葳蕤,花团锦簇,蜂飞蝶舞,飞鸟啁啾,溪水潺潺,美景遍地。
在一中干了六届十八年,取得过骄人的教学业绩,帮助许多年轻人实现他们的大学梦。2017年8月,我决定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中,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感谢这个微刋盛行的时代,四年来,我已经在省内外七、八家知名微刊上发表近百篇(首)散文与诗歌作品,并且成功地加入合肥市作家协会,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与中国散文家协会。
文学创作似乎变得得心应手了,可困难也随之而至。当熟悉的生活已经成为自己写作的题材,如何去挖掘新的表现内容,开拓新的表现范围,是我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写作风格与语言风格,是继续沿袭,还是不断更新,也颇令我感到困惑。
写作者要走一条艰辛的路,要静下心来,要耐得寂寞,更不要指望写作能给你带来多少物质财富。你只能够通过你的作品,给阅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你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写作是对写作者最好的奖励,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用你呕心沥血的精神产品与这个世界对话,你的内心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强大。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