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史学方法的示范与临摹
相关推荐
-
教亦多术矣
赏析 / 严勇 .音频 / 张佳 译文 教育也有多种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这本身也是在教诲他. 赏析 这是孟子讲教不好学生时采取的态度:不屑教之. 孔子对于教不好的学生,会说"朽木不可雕也, ...
-
倪培民:孔子后,孟子荀子、董仲舒司马迁如何“弘道”?|倪培民|孔子|孟子|董仲舒|荀子|儒家
倪培民,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曾任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会长.国际亚洲哲学与比较哲学协会会长.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等职 [导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 ...
-
国学知识问答——智慧早课学习一百四十五
国学知识问答--智慧早课学习一百四十五 学生:国学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张教授:国学,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是中国人的学问.国学以四看为标志.从源头上看,国学是立国之学,有此学才有此国:从过程上看,国学是 ...
-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宋代史学近世化:基于历史观与史学方法的考察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邓锐 内容提要:对比西方来看中国历史与史学问题,是中国史学近代转型接受西方学术框架所带来的一种学术视域.如果将西方区域化,那么,可以看到,宋代和作为西方史学近代化 ...
-
钱穆的一句开场白,坚定了严耕望的治学方向
严耕望(1916-1996), 是胡适.杨联陞一致称许的史学大家, 被余英时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他也是钱穆最欣赏的学生. 严耕望照片 1940年,武汉大学历史系学生深感本校师资力量较弱,请求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三十八:深造欲其自得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深造之以道:依循正确的治学方法,深入到所研究的学问里.造,至.之,指所学:本章"之"字,皆指所学而言.道,在此指正确的治学方法),欲其 ...
-
李孝迁:探源与传衍:近代中国史家的兰克论述
摘要 德国史家兰克在近代中国史学界知名度颇高,但中国史家的兰克论述,绝大部分只是从外国流行的西洋史教科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之类著作中转述而来,甚至是经过多重转引,引述者未必清晰了解兰克的思想脉络,人云 ...
-
罗志田:凭直觉成大学问: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 | 西东合集
"五四"前后因一本书而"暴得大名"的有两人,前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后即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林同济以前者为中国现代学术史 ...
-
《读书》首发 | 罗志田:凭直觉成大学问: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
编者按 凭直觉成大学问: 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 文 | 罗志田 (<读书>2018年5期新刊) "五四"前后因一本书而"暴得大名"的有两人,前为胡 ...
-
罗志田:无耻文人正在把传统讲坏
人必自尊,然后他人尊之.若本身无自尊而要他人尊敬,恐怕是很困难的 现在所谓看电视,常常是在各频道间翻来覆去.前段时间翻频道时,偶及凤凰台的"一虎一席谈",正在辩论<三字经&g ...
-
罗志田:本事与言说的纠缠——再论复调的“五四”
编者按 内容提要:五四运动是一个从发生当时就开始被传颂.记忆和诠释的特殊事件.这个运动并非谋定而后动,而是在发展中逐步成型.在其逐渐定型的过程中,本事与言说的纠缠,是一个与生俱来又从不离弃的现象.不论 ...
-
罗志田︱《昨天的与世界的》新序
昨天的与世界的: 从文化到学术 罗志田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即将出版 ━━━━ 文︱罗志田 <昨天的与世界的>是我到北大教书后辑成的第一本面向非学院读者的书,这些文字大多不在学术刊物上发 ...
-
罗志田 | 知人与论世:郭嵩焘与近代中国的转折时代
[本文作者]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 摘要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既重要又特殊的人物.他身处近代中国的转折时代,当时饱受诋毁,却被后人视为先知,最能体现 ...
-
罗志田:上大学的回忆
1977年是我下乡的第九年了,那一年大队中学临时请我代课.我虽号称中学毕业,实际在中学念书不到一年,却要教中学三年级的语文和化学,实在也有些误人子弟.记得是放农忙假时,我回到成都家中,母亲既惊讶又高兴 ...
-
新刊 | 罗志田、赵妍杰:在世界历史中研究近代中国
编者按 近代中国经历石破天惊的巨变,从此不得不走出以自我为重心,去寻求世界体系的接纳,近代思想文化因此与"世界"有了切近的互动关联.罗志田多年浸淫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话题,对传统至现 ...
-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重释“辛亥巨变”
罗志田:傅斯年 史学的两个面向 罗志田:为什么需要 重新研究"家庭革命" 作者: 罗志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清季十年的转折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