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应试,才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我曾经对应试教育非常不以为然。
那个时候,快乐乐教育深得我心,而应试教育弊端显而易见:
第一,应试教育压抑孩子的天性,扼杀了孩子想象力的。
我一度深深的相信,这是我们拿不了自然科学诺贝尔奖;拿不了数学的菲尔茨奖的重要原因。
“高考做题家”们,把全部的智慧和想象力,都用在了一遍又一遍寻找标准答案的重复里了。哪里还有余力,去仰望星空,探索未知的世界里那些不确定性的东西呢?
第二,应试教育并不能保证选出最有天赋的那群人,北大清华的学生,不见得就比中考分流去职校的某些人智商高。
对于第二点,我至今仍然是这么看的。
当然,这个说法不适用于那些智商远超众人的大神。
比如世界欠她一个诺贝尔奖的庄小威;
比如菲尔茨奖获得者陶哲轩。
毫无疑问,这些人,是一定可以从应试教育或者其他什么教育中脱颖而出的。
我的讨论仅限于普通人,具体来说,就是智商在135以下,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在这样的人群中,学习成绩和智商并不能划等号。
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智商当然不低,但并不是学习成绩越好,智商就越高。
我今天肯定应试教育,并不是要推翻这一点。只不过是对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这一点的看法,有所改变了。
是的,应试教育并不能选出最有天赋的人。不过天赋,对于一个人的成就或者说创造的价值来说,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那些改变世界的人,并不总是智商超高的人,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锲而不舍地追求卓越的人。
要从高考的竞争中胜出,考进名校,没有超强的意志和强大的自律,是不可能的。
而意志力,正是一个在各个领域里,取得杰出成就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试教育的确选拔出了最优秀的人才。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看一看成功的应试教育,是个什么样子的。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所神校,名叫印度理工学院(IIT)。
当年那部大热的印度喜剧《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的帝国理工学院,原型就是印度理工。
印度理工学院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理工科教育和研究机构,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每年的毕业季,世界500强企业就会蜂拥而来,到印度理工学院哄抢优秀的毕业生。
这种待遇,就连咱们的清北也没有。
从印度理工学院走出来的毕业生,通常都充满自信,他们坚信:“只要能进IIT,去哪里都会成功。”
他们的确有理由自信。
这些年,从IIT走出来的精英不计其数。比如,在硅谷大约2000个由新移民建立的初创公司之中,有四成是由印度人开办的。
而在这些印度移民中,有一半人出自IIT。
这还没完。
我们都知道,世界500强中,有很多印度裔高管。这些人,也多数出自印度理工。比如:
甲骨文创始人尤曼格·古普塔、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高盛合伙人阿维·马努德、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维克特·梅内塞斯、美国航空公司前总裁拉科什·甘格沃、麦肯锡前董事总经理拉雅·古普塔、贝尔前总裁阿伦·纳特瓦力……
他们,都是IIT出品。
那么,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是怎么挑选出来的呢?
快乐教育?素质教育?
NO,他们都是应试教育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由于种姓制度的影响,印度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国家。普通人想要实现阶层跃升,进入到上流社会,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是,如果考进了印度理工学院,那么你的阶层变化,就有了无限可能。
没错,印度寒门要出贵子,靠的也是读书考试。
印度理工学院有多难进?
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美国“60分钟”节目更是评论说:把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
很夸张,是吗?
但如果你了解了IIT的选拔过程和录取率,就不会这么想了。
每年参加印度高中毕业考试(相当于咱们的高试)学生,大约只有0.1%能够进入印度理工学院。不过IIT有八九个分校,最好的孟买分校,仅招收全印度排名前1000的顶级学生。
也就是说,印度理工孟买分校的录取率,仅0.01%,大约是清华大学的1/3。
说它比咱们的清北难考,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要进入IIT,岁月静好肯定是不行的,99%的考生都要提前几年开始补课。
他们每天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去上校外补习班,白天上完学校里的正常课程后,晚上还要继续补习。
补习以数理化为主,差不多都是竞赛水平的超纲内容。只有熬得下来,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不过,如果你认为,只要上上补习班,就能考入印度理工,那就大错特错了。
印度的高中毕业生,首先要参加各邦统一的毕业考试。在这场考试中考到了前20%的名次的学生,才有资格报考印度理工学院,参加他们单独组织的考试。
印度理工学院的考试只有一张试卷,包含数理化三科,时间是三个小时,出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题量和分值千变万化,每年都不一样。
据说,自1951年建校以来,IIT入学考试的题目,从来没有重复过。
通过考试之后,接下来还有最难的面试,时间长达5天。
只有过了面试的佼佼者,才能成为IIT的学生,录取率不到2%。
有数学好的同学可能会质疑,毕业考试是20%,自主考试是2%,IIT的录取率不应该是0.4%吗?为什么作者说它的率取率只有0.1%?
这是因为,第一轮考试筛选出来的20%,只有认为自己有那个实力的,才会报名参加印度理工的自主考试。根据多年的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大约是1/4。
所以说,印度理工学院的招生,是世界上残苦的应试选拔。
但印度理工,仍然培养出了全球顶尖的人才。
经常有人质疑,我们的数学奥赛多年来雄踞世界第一,为什么出不了菲尔茨奖级别的数学家?
我们的物理奥赛也是天下第一,为什么培养不出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
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大师吗?
还真不能。
要问为什么奥赛的佼佼者拿不了菲尔茨奖、诺贝尔奖,不妨先问一问,拿过奥赛金牌的人,有多少人在搞科研?
答案是非常少。
绝大多数竞赛生,后来都转投金融圈、互联网公司,去从事那些报酬更丰厚的工作了。
这才是我们在基础学科领域,缺少大师的根本原因。
而这,与应试教育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