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恋情

欢迎点击上方星星情景英语↑↑↑一键关注!

在大连家中翻阅旧书,一本《扬中往事》突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江苏省扬州中学2002年“百年校庆”丛书之一,其中有我一篇拙文,不禁想打印出来重温。

母校恋情

2002年

新世纪第一个年头的初秋,在匆匆路过家乡的一段行程中, 我挤出一个小时回母校看看。母校,这给我打下一生基础的母校,我唯一受过正规教育的母校,我家三代人的母校(母亲35届高中毕业生,哥哥66届高中毕业生,我66届初中毕业生,侄儿98届高中毕业生),总是时时地、久久地牵动着我的心。

正赶上期中考试,大多数师生们在上午的考试结束后,已经离校。60年代的农场、体育馆、食堂、宿舍,初中高一大楼已不见了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新的体育馆,图书馆等等。原教工宿舍区的一部分被夷为平地,似乎又要进行大规模建筑了。

带着好奇,带着憧憬, 我走进“品”字楼之一的办公大楼,叩响了二楼校长室的门。现任校长沈怡文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待了我。办公室还是那么简朴,校长还是那么繁忙。和沈校长短短的一席谈话,我知道学校正在为百年校庆重新规划校园, 我还有幸看到了我们的前辈校友们为母校设计的蓝图!

接着,沈校长介绍我去了校史组。这是一个将“扬州校友通讯”刊物一期一期传递到我们校友手中的部门,这是一个让我们校友不断接到母校捷报的窗口,这是一个链接校友和母校友情的枢纽。

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在校史组见到了我的初三语文老师陈安鸿先生,虽已两鬓白发, 但仍健如当年。我们谈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学习生活,谈到了学校的变化, 谈到了我们的其他的老师扪......

忘不了我们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古鸿生先生(初一)和何瑞芝女士(初二、初三)标准的英语口语、扎实的教法, 是他们给我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使我能够通过自学英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忘不了语文老师们不同的教学风格:高安德老师慷慨陈词、风神潇洒;郑万钟老师灵活多变、不囿于题而题自深;陈安鸿先生一丝不苟、慢条斯理。忘不了数学老师们的缜密:第一次数学作业就给我们一一面批、提出要求的焦问清老师;每节课最后一句话结束必然是学校打下课铃之时的鲍家驹先生。忘不了各学科的老师们,他们不仅仅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学习的方法、做人的准则。是他们爱生如子、严谨治学,将“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优良学风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伴随我成长,使我这个当年的初中毕业生能够胜任高中的校长。

告别了陈老师,我来到学校标志性建筑物树人堂。记得60年代初,第一次踏入扬中大门时,我们仰视之。如今,扬州市内已是高楼林立,树人堂作为一座建筑物已不是很高了,但是它在我的心中却是如此高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历史的见证,树人堂看着我们--从扬州中学走出的莘莘学子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希望,不管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设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我们回到母校再次仰视树人堂时,我们能够自豪地说一声:“母校,谢谢您的培育之恩!我们没有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