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笔记:小区里的车库房
梁东方
小区里的一楼其实是二楼,因为一楼都是车库。车库除了有一个足可以进去车的敞开式的门之外,里面是没有窗户的,人的进出和全部的光线来源就都是这一个门。作为车库的上下拉动的金属门被换成了落地窗户的玻璃门以后,就意味着这样的车库已经改装成了可以住人的单元,只有一间房子的单元。
所以这样改装,是因为要出租。租给寻求便宜租金的人作为起居的卧室,作为自己临时的家。一个城市,还允许这样的出租户型存在,就是对低收入者乃至节俭者还有一定的宽容度。
有点意外的是,这样的房子住了人,却有着别的房子所没有的平房大院一样的居住观感。租户将楼外的空间很自然地占用了一部分,放置包括空调外挂、电视小锅、防雨的户外伞等等在内的一系列的家用物品,甚至连做饭炒菜的一部分厨具也在外面;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至少是有院子的平房格局,家居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户外展开了。
遇到邻居走过来,站定了说上几句话,甚至比过去一家一户一个院子的时代还要方便交流。这时候车库的租户就很健谈,就很愿意和站定了说话的人聊上一会儿。从一边说话一边做饭的站姿与语气上看,已经充满了立足自己家与人交往的时候的仗义与豪迈,完全是一副主人翁的自豪感了。
这种交流不仅发生在做饭以及准备做饭的择菜洗菜之类的准备阶段,还发生在明显比楼上的住户更有优势的可以随时走出屋子来的其他场合,比如晾衣服,比如晾晒采摘回来的银杏或者桂花、黄豆。
太仓的天气整体来说还是偏潮湿的,因为到处都是水域,雨水也多,所以晾晒衣服最好还是在有阳光的户外,而不是在屋子里阴干;阴干的衣服难免会有一股发霉的味道。这样车库房的住户就有了天然的优势,因为所有的车库房都是向阳的,住户的晾衣架直接就在门外的阳光里,还可以任意推拉,临时占用更多的空间。
而晾晒银杏、桂花和黄豆之类的物品则是过去这里属于村庄,这个小区是村庄拆迁以后的回迁户的传统使然的一种“复古”景象。这就更让那些上了楼的住家羡慕了。因为现在住在小区里的多数还是原来有过村庄平房居住历史的老人,他们的生活习惯里还有根深蒂固的既往传统,但是又苦于楼上没有原来那么大的空间。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从楼上下来,在楼前面甜香四溢的桂花树下,铺展开一块塑料布或者席子,然后老两口坐在那里择捡和晾晒的带有忆旧性质的场景。感觉他们其实主要不是干活,而是在这样的干活场面里回归那些以前天天都会有,现在却再也难回去的生活场景之中去。
车库房在这样的意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尽管其劣势是屋子里总是有挥之不去的潮气,这也就是他们什么事情都要到门外来做,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走到门外去的生活状态的根本原因。
在安静而清凉的早晨,总是这些车库房最早开了门,走出来,迎着甜蜜的晨风开始又一天的生活程序。他们偶尔发出的叮叮当当之类的声响,像是本小区的起床闹钟,也像是早晨的鸡叫。虽然属于噪音,却有那么一点点不讨厌的自然之声一般的回响。偶尔有说话的声音传来,因为是太仓本地的方言,听不明白,不产生意义和意味,也就等同于风声之一种了。
这让早起的人不觉着孤单,让寂寂的小区里最先有了生机。
现在车库房里的住户实际上已经不多,大多都已经租给了开商店、菜店或者快递转换点儿。这些经营性质的商铺直接就在小区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不过,这些有了商务性质的车库房其实也还是商住一体的,开店的一家人还是住在里面,在里面起居,在门口将自己生活中的诸多场景很自然地展现出来。
在小区里居于大多数的楼上住户都无法这样“展示”的时候,这样的展示就有了某种特殊的意味:既让人觉着好像不如楼上的住户更有隐私性,也同时让人羡慕;羡慕他们在天地之间,尽情地摊开来的生活的舒展和自在。不管现在自己的生活怎么样,不管住在哪里,只要自己住得自然、活得仗义,也就总能显示出生活本身的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