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的家:读得进去书的地方

梁东方

阅读和漫游一样是可能带来新感受的机会和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必然带来新感受的机会和方式。漫游所展开的物理空间与阅读所展开的想象空间,具有异曲同工的启迪与感发作用。凡是你能读下去、读完的东西,一定都是与你当下的兴致、理解力等基本匹配的,也大多是与你当下的人生相适应的。其描绘和思索,就很有可能带给你新的角度、新的意趣,甚至新的激情;不仅无异于游览的新颖,更有游览往往不至的深入。

在我们的心绪不能安坐桌前的时候,大概漫游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但是漫游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还必须与阅读结合起来,人生才会尽可能地深入和丰富。这样就是人们说“要么在读书,要么在旅行”的不浪费时间、常有进取、常有精神意义上的收获的生活方式的可艳羡之处吧。

春天到了3月17日的时候就进了加速状态。一种花开了还没有来得及细看详品,另一种、另几种花就也都开了;身上的衣服刚刚换下冬装,马上就又显得厚了,已经有年轻人穿上背心了。户外的人们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躲避阳光找阴凉了。

这就是本地的春天,前奏都在寒冷的早春里,结束就在仲春的一瞬间,几天之内便有了入夏的明确迹象,而春分还没有到。

关于春天的漫游和写作到了春分之前天气骤热的状态,到了春天的花朵纷纷盛开的时候,似乎也到了告一段落的时候。一旦没有了到春天的大地上漫游的持续兴致,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春天的写作,也就结束了。

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同一片区域里游弋写作,也已经让人有了相当程度的餍足。虽然每天都在变化,但是在这些变化细微着的时候、不显著的时候还有意思,一旦像现在这样一天一个样子,一天就有无数种花盛开、无数的嫩芽滋生,而且天气干热、气温陡升,让人睁不开眼睛、喘不过气来,时时处处还要找阴凉躲着,躲着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并非盛夏里可以找到的浓荫——现在春分未至,哪里都是光秃秃的,哪里都是黄乎乎的——也就顿然没有了在春天的大地上漫游的兴致。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春天开始盛大起来、人们的旅行与漫游都最普遍的时候,我却意外地找回了从容读书的心态。早春时节时时为春意萌动的诸多迹象所蛊惑的蠢蠢欲动的探寻欲,结束了。愿意而且也很有必要地开始了阅读之旅,契机就是住到了郊外的家里,视野辽阔而环境安详。

在郊外的家看的第一本书是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这本描绘家长去世之后四个孩子自由而混乱的世界的作品,实际上刻画的是人本的底色,探讨的是被伦理和理性抛弃以后的、社会化边缘状态的人类的诸种可能性。文字精炼而始终有张力,每句话都锤炼过,没有冗余,没有无味的交代,更没有什么过渡和无味的衔接。这样的语言和句式读起来是很解渴的,往往在一句之间就能收获到一两处闪光的词汇。

不过看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感受并非书中的描绘或者是因为书中的描绘引起的什么联想的思绪,而是由此意识到自己已经多久没有体会过自由阅读且多有收获的快乐了。它直接唤醒了久违了的安心读书状态。

述而不作固然是一种遗憾,但是只输出不阅读也肯定是一种迷途。逐渐会散失掉全部养分而干枯,至少原地踏步。

虽然自己的工作就是读书,读别人未出版的书,但是自由地阅读自己想看的书,却已经稀少。这几乎是这个职业的一种不可思议的职业病,只读工作中的书就已经忙不过来了,哪里还有闲心去看别的书。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那种不挑错只为了汲取营养的自由阅读。

最直接的理由是没时间、没心情;其实不是没有时间,说到底还是心态浮躁所致。能不能读进书去,往往是检验一个人的人生状态是不是安然平静的重要标准之一。

甚至在这样的好状态下,再好的书也愿意和别的书穿插着阅读。也就是说几本书齐头并进地读,往往两三本书一部稿件,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偶尔在本子上记下突然有了的想法。这样一天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一天都不比旅行状态中的收获差,每一天躺下睡觉的时候都有一种有所思的满足与渴盼。

同时看的书是托尔卡丘克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和萨多维亚努的《安古察客店》。《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一本走进国家民族和大地的历史深处的作品,但是偏偏没有讲述宏大叙事的任何明显痕迹,而总是从具象的细节入手,从神话宗教传说入手,打破现实和想象的界限,自由地挥洒笔墨。最可宝贵的是,所有的自由笔墨都是深入钻研以后的成果,都是实证主义的速写描绘和知识的结合。一扫我们某些模仿魔化现实主义的作品的那种,可以胡编乱造不着边际地乱写的污名。这样的书,应该每天只看一节,1500字即可;要给消化和享受留下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甚至模拟作者写作时所用的功力。

《安古察客店》是竖排繁体的老书,由右到左、由上而下的阅读方式和老书塌软的黄纸形式美感配合,还是有一种读普通的新书所没有的韵味儿的。而其中关于久远的东欧土地上的人间万象的不无诗意的生活传奇的描绘,也与这样的形式非常贴合。特别适合这样在郊外的家,找到了内心的安宁的个人状态。

这样三本书互相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国别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手法不同,展开的也完全是不同的世界中的不同感受,但是其间的人类情感却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表现方式,是作者基于自己的人生面对世界的时候的样貌。

他们每一位都对我有启迪意义,每一部作品之中的行文都直接间接地一再点燃了我的思绪和兴致,使物理空间上处于闭门家中坐的自己,时时遨游在大地上的既往、当下与未来,乃至人类浩渺的星空。

应该说,自由阅读并常有所获的状态本身,就说明你此时此刻的人生质量不错,何况还结合了读书时窗外的自然风景。

因为现在阅读所触发的经常是自己写作中的某些感受,甚至是开关,所以显得收获多,愉悦度高。好书是可以让人不断有联想产生的,它们的最大共同点是意象丰富、启发性强。正如歌曲给我们描绘了充满情和爱的世界,让人觉着人间自有那么多情感在一样;书籍所开启的,是世界的广阔性与深邃性的大门。

没有阅读就像没有音乐和歌曲一样,失去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广阔性的想象的物证与通道。只有经常保持阅读,才会让我们落实阅读比自己的肉身的活动范围既广也深的判断,才不至于让人陷于生之乏味。

在这样的意义上,读书是人生的支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