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我的网购经历
梁东方
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关注点会变化,会更少受到与社会发展同步的一些新鲜事物的“影响”。这几乎已经是一个颠簸不破的规律,扪心自问,我们总是在哪怕总以为一直在与时俱进的自己身上发现这样的“落后”。
比如网购。不是网购车票门票、网购服务,而是网购实物商品。
我最开始网购,是网购轮胎。因为问了几家修理厂,报价都比较高。这个比较高当然是后来在对比网上报价的时候才对比出来的,几乎一个半轮胎的价格就可以在网上买到知名品牌的四个轮胎了!而且送货是直接送到自己指定的距离最近的维修店,免费安装的。
不仅价格合适包安装,而且去除了购买轮胎的最大担心:一定要真品,而不是翻新品。正是这次网购轮胎的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对网购的因为不熟悉而没有形成习惯的消费格局,很快就进入到了经常网购者的行列。
之所以会在那个时间点上逐渐开始网购,有一个因素是起了重要作用的:那就是楼下的储物柜建立起来了,再有快递不必老是接电话在家里等了,也不必额外搭人情放在门房了。
恰恰也就在一段时间,淘宝每天都给我一个红包。这个红包大的时候是五块钱,小的时候也会是一块多两块钱左右。这个“小恩小惠”的幅度在买十块钱左右的生鲜食品的时候就显得比较可观了。
当然最初的网购因为不是很熟悉,所以很理智,只买事先想好的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过,在买过事先想买的东西以后,红包的自动推荐商品名单也就会很自然地被浏览一下;这种推介是有针对性的,是根据你以前的购买记录和浏览习惯而来的,所以很容易遇到你想要的东西。
于是很自然,每天利用红包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就成了一个习惯。开始买的是葡萄干、苹果、梨,后来开始买瓜子酥、木瓜和玉米面,其中买的最多的是自己唯一从心里想买的东西:小本。就是那种64开50开左右的小本子,线装的,翻页以后不容易回弹、每一面都可以摊开的小本。这种小本以前只能到文具店购买,还经常买不到。而在网上买,则品种花色多种多样,虽然需要一次购买十本八本,但是平均下来每一本的价格都很低。对于我这样经常使用小本的人来说是极其方便也合算的。
网购虽然只是给了人一种另外的选择,在实体店之外的另外的选择,但是这已经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自由”,可以避免很多实体店费时费事还很少能货比三家、信息掌握不全面、服务态度有时候不如人意等弊端。
网购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新形式,当自己掏钱买了什么东西,却又没有马上拿到那个东西,在以后时时想象着那个东西的这一段等待快递到达的日子里,买东西的幸福感觉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就会重新幸福一次。
快递像是埋伏到了生活里的一个个不是很确定时间,但是肯定是不久之后的某一天里的幸福。虽然是自己给自己的,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不确定,所以就有了一种因为肯定到来但是又不很确定的含糊而来的期待。正是这样的期待,给了我们愉悦的感觉,哪怕我们是孤独的,也会因为孩子一样的期待和期待的被实现而恍惚热闹了一下,不寂寞了一下。
这也许是在单身状态的人越来越多,网购却也一直持续在增长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
这样大致上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以后,红包开始变小。即使增加十倍也不过几毛钱了。屏幕后面的网站机器大约是以为这一个顾客已经成功地被培养出了网购的习惯,不需要继续用诱饵培育了。
但是我自己的网购欲望却也已经大大降低,如果不是自己的需要,仅仅靠浏览到以后产生的购买冲动越来越少,因为已经很少再去浏览。
网购只是诸多商品交易形式中的一种,它的优点缺点都很明显,为了购物而购物,一旦因为网购的方便而进入到不为了需要而购物的剁手党的陷阱里,就进入了异化的困境。
及时警醒,避免沉溺,防止异化,既与时俱进、万物为我所用又不为物役,已经是电子时代里的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越来越必须的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或者是这个能力弱的话,就很容易滑入无谓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