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攻灭东突厥,完全出乎李世民的预料
东突厥是与隋朝同时期崛起的的大国,隋朝北部的数千里边疆都与东突厥接壤,东突厥的地域包括今天的内蒙古、外蒙和俄罗斯南部的一部分,其国土面积与隋朝不相上下。东突厥地处蒙古高原(古称大漠草原),以游牧为业,除了突厥人以外,还包含了薛延陀、回纥、铁勒等众多游牧部族。
隋朝和东突厥
公元609年,始毕继承东突厥王位,励精图治,几年间一统东突厥,成为草原新霸主。而同一时期的隋朝皇帝杨广却是穷奢极欲,耗尽民脂民膏,引发中原战乱。趁着中原孱弱,始毕经常纵兵南下抢掠,使得东突厥进入鼎盛时期。
此后十几年间,始毕可汗病逝传位给二弟处罗,不久处罗病逝传位给三弟颉利,是为颉利可汗。
在这十几年间,中原王朝也完成了隋唐更替,由李渊建立的唐朝一统中原。
626年,李渊二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囚禁父皇。颉利可汗听闻唐朝发生政变,率领二十万大军借机南下,长驱直入、大肆抢掠,一直打到唐朝都城---长安城下,李世民迫不得已与颉利签订了'渭水之盟’,用国库大半钱帛打发颉利撤兵返还。
李世民视渭水之盟为奇耻大辱,专心治国、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颉利可汗的败家能力与隋末帝王杨广有的一比,先是逼得薛延陀与回纥部族联合起来不听号令,并与其开战,又与亲侄子、始毕可汗之子突利的矛盾激化,只能暂时放任薛延陀,与突利大战。
628年(贞观二年),李世民派人出使薛延陀,册封薛延陀酋长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支持其立国。同年又接纳战败的突利,将其接入长安,厚礼相待,授官右卫大将军,封爵北平郡王,食邑七百户,进一步分化东突厥。
兵部尚书李靖时刻关注北部边疆的局势,当听到薛延陀联军击败了阿史那欲谷,并在鄂尔浑河南的于都斤山脚下建立了薛延陀汗国牙帐(都城)时,认为唐朝向东突厥全面开战的时机已成熟,请求立刻大举进攻东突厥。
此时,李世民收到代州都督张公瑾的上奏,建议讨伐东突厥,并列举了五条理由:“
1.颉利可汗奢华残暴,诛杀忠良,亲近奸佞;
2.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离;
3.突利与颉利内斗,二败俱伤;
4.塞北地区经历霜冻干旱,粮食匮乏;
5.颉利众叛亲离,胡人反复无常,大唐军队一到,必然内部纷乱。”
李世民遂下定决心,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手,统领各路兵马进攻东突厥。
629年(贞观三年)九月,并州都督徐世绩、华州刺史柴绍、灵州都督薛万彻、任城王李道宗、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五路大军、共计十万军队、二十万民役,分道出击东突厥。这是李唐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
李靖亲率段志玄及其五千萧关铁骑,率先深入草原,勘察敌情,为各路大军制定进军路线。
颉利可汗见阿史那欲谷与薛延陀征战失利,正要重整旗鼓,亲率大军再战薛延陀,突然发现李世民背弃渭水之盟,派大军突入境内,这是颉利万万没有想到的,在颉利的认知中,中原军队以步兵为主,不可能深入草原与己决战,从没做过这方面的备战。颉利只能仓促迎战,调动附近全部兵马,迎战唐军。
唐朝五路大军攻伐东突厥
定襄郡(今呼和浩特)本是隋朝领土,北与突厥接壤,南接马邑,隋末之时被突厥占据,得到了刘武周、李渊、窦建德等中原割据政权的承认。隋亡之后,处罗可汗想要分化中原,从窦建德手中要回一干皇室成员(萧皇后、齐王杨暕遗腹子杨政道等),立杨政道为隋朝新皇,将定襄郡划归给杨政道,扶植了一个隋朝傀儡政权(史称后隋)。杨政道无权无兵,定襄郡实质就是流亡到突厥的汉人的定居点。
唐朝大军进攻突厥,先要经过定襄郡,李靖率领五千骑兵率先进驻马邑,杨政道的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告知杨政道正在收拾行装,准备潜逃,整个城内人心惶惶。李靖当即率领三千骑兵,连夜开拔,第二天上午突然兵临城下,守城将士突见唐军杀至,一哄而散,李靖一举攻克定襄郡城,生擒杨政道等一干官员和萧皇后(杨广的皇后),李靖派人将他们押送长安。
在长安京城坐镇的李世民听到李靖首战告捷的消息后,高兴地对群臣说道:“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一雪昔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徐世绩与卫孝杰在定襄郡会合,继续北上,五日后在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与突厥先锋军相遇。徐世绩以步骑混合阵击败突厥,突厥败兵退往哈拉泰(外蒙东戈壁省)。
柴绍与薛万彻在西南二百里的铁山,击败了阿史那欲谷。
颉利率领苍狼军进驻哈拉泰(外蒙东戈壁省),诏令全国之兵向其汇集。
李靖命令各路兵马只带二十日粮草,火速向哈拉泰进发,要与颉利在此决战。
李靖决战颉利可汗
颉利汇集了十万兵马,信心十足,对听令前来的酋长们鼓动道:“我们在此以逸待劳迎战唐军,必能大获全胜,理由如下:
1.唐军以步兵为主,想当初我们进入唐境征战时,他们全靠营寨、拒马、沟壕与我骑兵抗衡。而今他们来到了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何时开战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集中兵力攻其一部,或是与敌对耗。”
2.唐军深入草原千里,补给线漫长。敌我双方在此拉锯的时间越长,对唐军就越不利。到时只要切断唐军补给线,他们就是上岸的鱼儿,蹦跶不了多一会了。”
颉利的谋臣执失思力言道:“唐朝举国之兵前来,看似气势汹汹,然而一旦战败,他们的步兵就似走失的羊群一样脆弱,这千里大漠就是他们的坟场。到那时,粮草、兵甲、奴隶,我们将应有尽有,足以补偿我们参战的损失。”众酋长听得深受鼓舞,他们坚信,在大草原上,无人能与突厥抗衡,他们愿为这个信念,与唐军决战。
李靖率领五路唐军齐聚哈拉泰后,李靖下令各部不扎营寨、不设拒马、不挖堑壕,对敌只需考虑如何进攻。(李靖深知,唐军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不占人和,唯一所凭的是将士精锐、士气高昂。)
颉利没想到唐军到来后不扎营垒、就发起进攻,见唐军十多个步兵方阵一字排开,宽达十里,骑兵穿插期间向己方进攻而来。方知与预想不同,战场的主动权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上了。如果现在避战,敌军如此广阔的战斗阵列,如墙而进的步兵,会使牲畜辎重来不及转移,遭受重大损失。
颉利高声对部将们说道:“唐军步兵舍弃拒马蒺藜发动进攻,是以己之短攻我之长,这是长生天赐予我们一战而胜的良机,万不可错过。”遂命令各部迎战唐军。
阿史那欲谷、阿史那苏尼、铁勒军、苍狼军、室韦军五支突厥兵马,分别与薛万彻、李道宗、柴绍、徐世绩、卫孝杰所部交战,李靖命令段志玄率领的五千骑兵藏在阵中做后备。
唐朝兵马是经过隋末战争洗礼的铁血之师,大多数战士出身府兵,父子相传又身经百战,个个都是格斗高手、阵战行家,李靖、徐世绩、李道宗、薛万彻、柴绍等都是经过隋末残酷战争筛选出来的名将。
双方兵马短兵相接,全面接战,突厥人才认识到唐军的步兵方阵的坚韧,方阵中最前排的步兵,面对猛冲而来的战马,不顾践踏、不避刀斧,各个蹲在地上支盾架枪,形成人体拒马,第二排士兵执长枪守护,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立刻补上。突厥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参战的唐军都是历经多年战事的能征惯战之士,他们都知道在这茫茫大漠,无处可逃,一旦脱离了大军的阵列,更是死路一条,因而各个视死如归。
反观突厥骑兵,他们一次次冲阵,身边的战友不断落马,令侥幸活下来的人越来越谨慎,不再盲目冲往阵中。在最东侧的室韦军首先放弃了硬碰硬,开始掠阵而过,偏离了主战场。
李靖见此,令段志玄率其五千萧关精骑向室韦军进攻,卫孝杰所部的全部骑兵也从阵中突出,合击室韦军。室韦军在唐军生力军的攻击下大败,段志玄领兵紧追不舍,双双脱离了主战场。
突厥与唐军战至天晚,主动脱离接触退出五里之外,双方暂停刀兵,各自休整。
第二天黎明,唐军号角齐鸣,战鼓雷动,再次排出一个个整齐的战斗列队,向突厥兵马进攻。颉利只能命令各部迎战,声竭力嘶喊叫:“唐军已是强弩之末,我们坚持过今天,就能击败敌人。”
二军再次短兵相接,人仰马翻,眼见前排人马倒下,后排人马补上。双方都把后备力量用光了,只能煎熬,看谁先支撑不住。李靖极力眺望,终于看到了一缕尘烟在敌人身后出现,渐渐看出,是追击室韦军的段志玄赶回参战。李靖紧悬的心终于放下,心道:“萧关练兵终见成效矣。”
段志玄率领骑兵从突厥身后直冲进来,突厥兵马支撑不住,被冲出一道裂隙,开始溃散。李靖下令,各部骑兵全部出击。这是李靖最后的杀手锏,像是突然从阵中射出的漫天箭雨,一下把突厥兵马冲得四散而逃。
唐军终于获胜,方阵中的步兵各个瘫坐在地,许多人连包扎伤口的力气都没有了,也没有精力去为死去的战友悲伤,无论多么悍勇之士,若是不幸排在前排,也会累到虚脱战亡。各部清点伤亡将士,战亡和重伤人员高达一万多人。
众将齐聚李靖帅帐,相互问候致意,充满了大战后的喜悦。每一场大战,都是赌命,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此战意义更加不同,唐军在塞外大草原上战胜了突厥主力,从此天下无敌!
突厥兵败如山倒,颉利可汗裹挟在苍狼军中拼命逃窜,待到能收住脚时,已跑出百里之外了。颉利发现跟随自己的兵马不足万人,急派人四下寻找,收拢残部,最终汇拢的兵马合计就一万出头,粮草牲畜尽失。多数部落酋长不再听颉利号令,带领残部直回领地去了。颉利哀叹:“撼山易,撼唐军难!”是真心打不过啊。颉利可汗知道大势已去,唯一的希望就是求和,派遣执失思力前往唐营游说。
李靖见执失思力前来求和,与众将商议,有人建议不理执失思力,继续攻打颉利可汗,若能擒获此人,才是大功告成。
李靖道:“颉利已成惊弓之鸟,占地利之便,要想再寻机与之一战,难啊!”
薛万彻建议道:“我们不理颉利,直奔突厥牙帐哈尔和林,攻下此地,让颉利成为丧家之犬。”李道宗附议。
李靖摇头道:“此计太险,现在我军补给线已有千里,哈尔和林还在千里之外,在没有解除颉利的威胁以前,我军若长途奔袭哈尔和林,被其断了粮道,我军危矣。”
徐世绩言道:“我军此仗损伤严重,急需将伤病之人运回国内医治,还需补充箭矢,修复甲胄等。”
李靖赞同,最后商讨的结论是,目前我军急需休整,正好趁此时间等候皇上旨意。于是派人护送执失思力去长安,另派快马将捷报飞报长安。
李世民接到捷报,唐军在草原上与突厥决战,大战两天,彻底击败了突厥兵马,斩首和擒获突厥将士三万一千人,目前正在原地休整。李世民大喜,将捷报传示给朝堂官员们,群臣振奋,纷纷赞美,大唐在皇上领导下,英明神武,…。
数日后,突厥使者执失思力来到京城,代表颉利可汗,向唐朝皇帝请和,表示愿举国内附,使突厥成为大唐的藩属国,并愿意带动大漠地区的各部落,尊李世民为各族的天可汗。从今以后,天下一主,玉宇澄清。
李世民听得很受用,同意了执失思力的请求,决定派遣礼部尚书唐俭随同执失思力出使突厥,商谈归附唐朝的具体事宜。并给李靖谕旨:“颉利有意归附,我派唐俭前去谈判,以长治久安为要,具体事宜,可临机专断。”
唐俭来到颉利营寨,提出了三个要求:1.颉利举国内附,成为唐朝藩属国,并亲往长安,接受唐皇册封;2.派长子留住长安,以为质押;3.将近年来掳掠的汉民悉数放回;4.赔偿战争损失:二万匹马、二万头牛、四十万只羊、二万两黄金。
颉利听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些条件也太苛刻了!颉利偏偏没有当场发怒的勇气,始知自己现在就像是为谋生卖身的女人一样,一旦开始谈判价钱多少,就再无尊严可言了。
颉利气的站起身来、拂袖而去。在旁的执失思力赶忙安慰唐俭几句,唐俭道:“无妨,你们的颉利可汗现在是首次经历这样的角色转换,一时难以接受。你我都是外交的老手,自然明白。我有耐心等待,只是不知李靖的耐心如何。”
执失思力苦笑道:“我现在能体会到渭水之盟时你们的苦涩。你我各为其主,但交往多年,已是知交,我一定尽力说服可汗。”
执失思力来到颉利寝帐,颉利气愤地说道:“他们如此得寸进尺,我宁肯鱼死网破!”
执失思力说道:“唐俭开除的条件不见得是唐皇的最终要求,我们还可进行讨价还价。但是李靖大军还没退走,必须尽快达成协议,以免再开战端。”
执失思力接着劝慰道:“现在首要是保存实力,只要您还有苍狼军在手,就能东山再起。”
执失思力耐心地一条条与颉利探讨,得出结论:颉利不能亲赴长安(怕被扣押),战争赔偿减少一半(实在给不出)。
第二天,执失思力宴请唐俭,反复讨价还价,将颉利亲赴长安改为,派遣儿子和阿史那欲谷、阿史那苏尼等一干亲王前往长安觐见。将赔偿财物改为:四万匹牧马、二万两黄金。(唐俭强调需用马匹替代牛羊,战马是军资,以此赔偿,有双倍功效。)
双方谈判初告成功,下一步将商谈如何落实。唐俭派属下送信前往李靖大营,告知谈判取得重大进展,请静候佳音。
李靖召集众将开会,言道:“唐俭与颉利谈判取得进展,因此突厥人必然防范不严,此时正是突袭敌营的好时机。”
副帅张公瑾反对:“皇帝已接受他们投降,而且唐俭还在突厥,此时进兵恐违圣意?”
徐世绩言道:“颉利是头狼,再肯雌伏,也变不成狗,只有杀之方能解除后患。”
此言一出,柴绍、李道宗、薛万彻、段志玄都发现这是一举消灭颉利的千载难逢之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鼓动李靖出兵。
李靖下令,自己亲率三千骑兵打头,段志玄、徐世绩、李道宗、薛万彻率领八千骑兵随后跟上,张公瑾统领步兵守卫大营。
此时是初冬时分,大雪纷飞,为李靖兵马提供了极好的掩护。段志玄部下苏定方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引起来李靖的注意,提拔其为先锋营营长,率领五百精锐中的精锐,伪装成突厥兵马行进在前,专门负责清除突厥探马和游骑。
苏定方膀大腰圆,刚入壮年,正是武力值的巅峰期,掌中一口三停刀未尝败绩,是堪比秦琼、尉迟敬德的超一流猛将。苏定方不负李靖所望,悄无声息地消灭了沿途敌人。李靖大军抵达突厥大营时,突厥人毫无准备,李靖和苏定方从二处同时攻入大营。
突厥人仓促迎战,人不及披挂、马不及上鞍,只能骑着裸马四散奔逃。段志玄、徐世绩、李道宗、薛万彻四支骑兵迅速跟上,分头追逐屠杀。
颉利可汗住在中军大帐中,在睡梦中被亲信架起,上马奔逃,卫队长率领五百卫兵断后掩护。
头天晚上,执失思力到唐俭帐中探视,被留下喝酒,由于和谈成功,二人开怀畅饮,一直喝到凌晨。唐俭刚刚迷糊入睡,就听见喊杀四起,被执失思力抓着脖领摇醒,执失思力恶恨恨地说道:“好个唐俭,真会演戏,一直把我蒙在鼓里,我先杀了你垫背!”
唐俭吓得激灵、冷汗冒出,酒醒大半,苦笑道:“我哪有那么高的演技呀,我是被李靖当作弃子了。如此糊涂身亡,我比你还冤。”
执失思力放开唐俭,让亲随都躲到唐俭大帐中,说道:“我就再赌一把,把自己的命与你连在一起,看看唐军会不会杀人灭口。”
第一波无差别攻击后,唐军骑兵兜转回来,开始围剿来不及上马逃窜的突厥人。李靖闻报发现唐朝使者的大帐,亲自来到帐前,唐俭看到李靖,方始放下心来,不禁大骂道:“你以我为垫脚石,以获殊勋,其心毒过蛇蝎!”
李靖见唐俭正在气头上,只能拱手赔罪,无言以辩。转而向执失思力言道:“我想尽量减少杀戮,凡降者不杀,并予以善待。你在突厥中德高望重,请出面招抚。”
执失思力同意,李靖下令暂停杀戮,执失思力出面,率领被困的部众投降。
颉利可汗仅带数十骑逃脱出追杀,不敢停留,借着大雪的掩护,向最近阿史那苏尼领地逃去。
李靖与众将商议:“一举灭掉东突厥机会就在眼前,我们应克服将士疲惫的心态,再接再厉,继续进取!”
现在,众将都信服李靖之能,心气正高,愿意继续奋战。李靖下令,李道宗率部向阿史那苏尼进攻,柴绍和徐世绩进攻阿史那欲谷,自己率领薛万彻、段志玄进攻突厥牙帐哈尔和林。
李靖攻灭东吐谷浑
李道宗大军赶到阿史那苏尼领地,阿史那苏尼知道不敌,率领整个部落投降,并交出了颉利。
阿史那欲谷见到唐朝兵马前来,一面领兵抵抗,一面率领部族向西迁移,翻越了阿尔泰山脉,进入了西突厥领地。
颉利的老巢哈尔和林只有数千老弱之兵,被李靖兵马一扫而空,李靖占领哈尔和林后,大肆搜索财物,获得黄金数万两,珍珠、翡翠、象牙、犀角等珍稀财宝无数。李靖下令一一造册装箱,打上封条,上报朝廷。
突厥王后、义成公主也被擒获。义成公主是隋文帝杨坚为和亲东突厥、嫁给启民可汗的宗室女,造就了一段东突厥与隋朝和睦相处十数年的光辉历史。而后,下任突厥可汗依然娶义成公主为妻,借用义成公主的影响力统治臣民。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了三十多年,先后嫁给了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后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是现在东突厥最有影响力之人。
李靖下令,就地秘密处死义成公主,并将义成公主的所有侍女、仆人杀死。段志玄不解,私下问李靖:“为什么杀死这些无辜之人?”
李靖道:“义成公主令人尊重,是为给义成公主殉葬。”
“那为何杀死义成公主?”
李靖不答,心中暗道,有些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近年来,李世民多次与李靖探讨攻伐突厥事宜,上策是灭国、中策是令其归附、下策是扶植代理分化突厥。谈到义成公主,李世民认为,她是东突厥凝聚的核心,是个应该和前隋一起埋葬的人。义成公主在唐人心中也广受尊重,若将伊押送长安,是给李世民出难题,故而李靖不经请示就将伊处死。)
李靖下令,押解东突厥的遗老遗少和搜刮来的全部财宝,班师回朝。
李世民听到李靖率军夜袭颉利大营,全歼突厥主力,颇有感慨地说道:“我听说君主忧愁臣觉得耻辱,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从前大唐初创之时,太上皇为避免腹背受敌,向突厥称臣,我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灭突厥,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只调动一部分军队,就无往不胜,终于洗雪当年称臣的耻辱!”
630年(贞观四年)五月,唐朝远征突厥的大军凯旋归来,朝廷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长安百姓全体出动,夹道欢迎。李世民带领群臣站在长安城上,看着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唐军入城,心中充满自豪,大唐在朕的统治下,短短几年,已经傲然矗立在世界之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