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传来好消息?央行态度变了?3大信号预示买房新动向
没有任何时候比今年更让你深刻体会到国家政策的导向性吧,哪怕是最困难的时刻,我们的房地产调控都依然坚守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丝毫没有动摇的迹象。再明显不过了,传递出房地产政策的方向和底线。
尽管如此,依然有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干扰着大家的视听,也影响着购房者的决定,那么接下来楼市会向何处去,房地产政策会不会有变化,最近央行不断发声,当然解读后释放出的信息也是大相径庭。
10月14日,央行召开金融数据季度发布会,再次对宏观杠杆率的抬升表态,宏观杠杆率的回升是宏观政策支持今年客观情况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应该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这是什么意思呢?反正不少人听了还是很兴奋和振奋的,觉得楼市更有希望了,开发商有救了,因为允许宏观杠杆率上升,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还是先不要过早地高兴。
1、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有信心恢复得更好。
从央行的表述中不难看出,加杠杆更是一个历史表现。央行这样说的,“今年一季度,受客观冲击影响,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显著的上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体现。这主要是为了有效推进复工复产,实际上是为了未来更好的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是为未来合理宏观杠杆率的水平创造条件。”
所以说,加杠杆不要理解成这是未来的一个常态,它更是为了应对上半年突发情况的逆周期政策的举措,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保障市场的稳定,也是为了未来更合理杠杆率采取的必要措施。即使接下来还会有继续上升的可能,但是最终还是会稳下来。辩证地说,局部有利好,但是长远看,杠杆率上升不太可能。
作为购房者,不能盲目自信认为楼市会搞大刺激,更不要盲目悲观,认为我们会被困难吓到。因为我们有非常针对性的强有力的政策来应对。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楼市稳定大局不变政策。
面对困难,我们有信心,面对政策调整,我们不盲目自信。所以,央行态度没变,还是会保持稳健的货币金融政策,而且要知道是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为了把房地产再次炒热。
2、高负债开发商要小心,“三道红线”要扩大适用范围。
10月14日,在谈到房企"三道红线"新规时,央行表示,目前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起步平稳,社会反响积极正面。下一步,将会同住建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跟踪评估执行效果,不断完善规则,稳步扩大适用范围。
这就非常明确了房企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摸底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反响是积极的,意味着未来稳步扩大范围的必要条件是成熟的。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可是在之前,很多开发商是很容易触碰到三道红线的。
一旦把这条线给卡住,很多开发商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建立这个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促进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或许压力大了,但从行业角度,这是利好,为什么?因为市场会更加健康理性发展,当然对购房者也是利好了。
实际上终结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过去“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仅开发商要放弃幻想,购房者也是如此,只有认清形势,才能不负时代。
3、利用好“杠杆率上升”窗口期,刚需购房者将迎来利好。
我们知道,对于杠杆率上升是应该辩证看待的,虽然长期还是稳健为主,而且上升也不是为了楼市,但要知道,这个窗口期,作为刚需购房者还是可以好好利用的。毕竟,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有杠杆率上升的空间。
但有人说,房价又站上了起飞点,我想说,千万不要觉得这是给炒房者机会,更不是给高房价机会。如果刚需被炒房者抢了风头,那么必然会再次遭到调控的严厉落实。你要知道,现在的适度宽松只是为了给市场一个喘息机会,让经济快速恢复。
央行还有话,透露出新动向,经济稳步恢复,年内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再加码宽松,但贷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原因很简单,我们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并不用担心因为政策收紧而影响经济发展。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乱,因为本身市场就是很复杂的,没有一定宽松和一定收紧的政策,都是相机而动,因时制宜。政策就是如此微妙,作为房企来说,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也不用过多幻想靠政策放松来实现行业的宽松,等于还得依靠自己。
未来谁能收获购房者的信任,谁就能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就能缓解资金压力,经济日报这样提醒房企,怎么提升回款能力?降价跑量可能是最直接的举措。但也别想多了,房价不可能出现大幅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