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是如何评上的?孔子:能力、钻空子,缺一不可

最近,各省市都陆续赶在2019年新学年来临之际公布“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各地根据实际,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纷纷进行了解读。

有网友说“制定这些评职称新标准的时候,是通过哪些人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和广大教师职称痛点的?”,个人认为也是从一些教师代表人的意见中得来的,不过能当上教师代表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人,他们的意见也不一定能代表大多数一线教师的意见。

有网友表示,他在暑假听了一场教育局组织的报告,请的是一个评上“正高职称(教授级)”的教师作的,他的题目是“新职称标准下的教师发展”,他的“核心诀窍”就是:“认真研究职称标准,凡是对评职称标准要求做的,对评职称有利的,都要认真去做。”,这样的正高级职称的教师,给一线教师这样的评职称的经验,赤裸裸的体现了目前教育的功利性是多么的严重。

什么对评职称有利?无非是一些课题,论文,公开表演课,以及一些可有可无的评优评先的证书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明的,暗的做法等等。相反,对于默默无闻,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教师却不想去做这些形式主义的事情。

这位网友表示:“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而不是研究!什么课题、市级表彰,专著…不是普通中小学教师能搞到的。”,乡村中小学连找人上课都没有,课程都开不足,哪里还有时间去申请课题,去写论文,去上没用的课赛,公开课?

现在,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有些学校特别是规模大的学校里的工作五花八门,但是这些工作对比于评职称这件事来说,也是缺一不可的工作。

因此,学校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的工作,以及有的很重要的工作岗位,任务很重却不利于评聘职称,很多必不可少的事都不与“职称标准”挂钩,按那位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方法那样做,学校还办的下去吗?

不过,那位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的经验也是很符合现实,反正社会就这样,会钻营,懂钻制度空子的人过得潇洒,反而是老实干活的人却过得半死不活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取消职称对教育来说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