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荃:24岁嫁郁达夫,8年后离婚,24年后她等来前夫一纸烈士证书

1978年3月2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县,有一位81岁的老妇人与世长辞。

在弥留之际,长年吃斋念佛的她不无自豪地说::“回忆我的一生,我是会心安理得地升入天堂的。”

这个81岁的老人,名叫孙荃,说起她的名字,在中国,当然无人知晓,可若是说起她的丈夫,那可是家喻户晓,他就是郁达夫。

图 | 创造社成员合影,坐者郁达夫,左二郭沫若

作为民国四大弃妇之一,郁达夫的第一个妻子孙荃,她痛失所爱、苦守夫家、忍辱负重、默默以死的一生,让人无限感慨唏嘘。

孙荃于1897年出生于风光秀美的富阳县宵井镇一个富足殷实之家,从小饱读诗书,且品貌端正,才华出众,是个妥妥的才女一枚。

她的父亲孙孝贞寒窗苦读数十载,却屡进科场,屡次败北,遂弃儒从商。先是做毛竹生意,然后又开办造纸厂,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加上从祖上继承下来的百亩上好水田,在小小的宵井镇,孙家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

家资富饶,又才华出众的孙荃,待字闺中时,便有无数公子阔少托人上门求亲,可是这些富家子弟,却一个也入不了孙荃的眼。

虽说娇生惯养的孙家女儿肯定不愁嫁,可是这么一年一年耽搁下来,可急坏了孙老先生。

正当孙荃过了20岁,在那个年代,已经步入大龄剩女之列时,孙家一个远房亲戚给孙老先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说是富阳县城里一个已故老中医郁士贤家的三公子郁文(字达夫),正在东洋留学,听说年逾20尚未婚配。

图 | 东京帝国大学求学时郁达夫之半身照

可一打听这家的经济状况,听说自老中医去世后,这一大家子就靠着孤儿寡母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老先生又不免犯了难,觉得女儿嫁过去肯定要为生计发愁,婚后的日子一定过得拮据憋屈。

但一听说对方是留学日本的读书郎,孙荃却认定自己此生要嫁的就是这般好学上进的青年才子,遂直接向父亲表示,自己愿意嫁到郁家。

一听媒人说女方这么爽快就答应了,郁家人反而不放心了,感觉这么个富甲一方的有钱人家,能看上他们小门小户的孙家,别不是女方有什么生理缺陷或者奇丑无比吧。

带着诸多不安疑惑的郁母,不久托媒人请孙家小姐来县城游玩。说游玩当然是幌子,郁母必须替儿子亲眼相过这姑娘才放心。

就这样,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怀着无比忐忑羞怯的心理,二十来岁的孙荃,伴着家人,来到了位于富阳县城的郁家。

这郁家位于风光明媚的富春江畔,在这个秋阳明媚,触目是潺潺流水,杨柳小桥的江南水乡,从小饱读诗书的孙荃,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诗情画意的地方。

更让孙荃无比惊喜的是,原本以为是小门小户的郁家,居然有一栋三开间的楼房。

古朴的黛色小楼,映着楼前清澈流水,紫薇、玉兰、合欢、海棠、芙蓉,各色花木枝叶扶疏。

午后的斜阳穿墙度院,正脉脉洒落在一丛茂盛生长的木芙蓉上,那芙蓉花正开得好。

这是孙荃第一次来到郁家,可是看着这满庭花木,古朴小楼,楼前流水人家,她却觉得这是自己来过无数次的地方,再熟悉不过。

有那么一刹那,孙荃甚至觉得,自己原来天生就属于这里,她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瓦一桥水乳相融。

她蓦然想到,前世,或许自己就是在这里度过漫长幸福的一生,今生,因缘会合,她又再度回到这里。

原来这生生世世,在冥冥中早已注定,自己生是郁家人,死是郁家鬼。

图 | 郁氏三兄弟,最左为郁达夫

尤为难得的是,当郁母第一次见到落落大方的孙荃,看到她那一双黑亮的眼眸,精心梳出的两道乌黑的长辫,还有健康的肤色,微丰的身材,竟高兴得合不拢嘴。

从妇道人家的眼光出发,她对眼前这个孙家未来的儿媳妇,非常满意。

得到郁母的首肯,还有孙荃的芳心暗许,以及其时郁达夫在日本一次次追求日本女子失败的经历,都让这门亲事得到了来自双方家长和男女本人的一致认可。

很快,郁母写信给远在日本的郁达夫,要求他尽快回国定亲。

第二年7月,从日本回国的郁达夫,第一次见到孙荃,那个母亲在家书里描述的品貌端庄的故乡女子,不免失望。

在留洋归来的郁达夫看来,这不过是一个裹着小脚,打扮土气,容貌虽端庄却艳丽全无的普通乡下女子。

而初次见到郁达夫的孙荃却对他印象甚佳。

他清癯的身材,略显蓬乱的茂密头发,棱角分明的脸颊,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在郁家小楼前,风过处,他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烟草味,都让她心醉目迷,更让她坚信,眼前这个男子,就是她今生要寻找的如意郎君。她等了二十多年,终于等到他。

虽然不甚满意,可是当时的郁达夫没有心爱的女子,眼前的乡下姑娘又是母亲物色,且得到自己同意的,所以,实在找不到拒绝理由的他,很快就在家乡,和孙荃完成了订婚礼仪。

订婚后的郁达夫,从这年7月初到8月末,和孙荃也有过数次短暂的相处与交谈,还有书信往来。

在文字的世界里,郁达夫很快发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子,竟是一个才女。

在郁达夫的日记里,对孙荃的文采曾多次特意提及,不吝赞美:

“薄暮陈某来,交予密信一封,孙潜娣(孙荃小字潜娣)氏手书也,文字清简,已能压倒前清老秀才矣!”

“来诗大有进境,无端一夜空阶雨……佳句也,已欲与文(郁文,字达夫)诗相抗矣!”

这年9月,郁达夫再次前往日本后,便常常与孙荃诗歌唱和。

隔着万水千山,在文字的世界里,浸透了相思之情的孙荃的诗作,缠绵悱恻,一往情深,且文采满纸,让远在日本的郁达夫赞誉有加。

秋闺(选二)

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

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百年身世感悠悠,灯下黄花瘦双秋。

雁过池塘书不落,满天明月独登楼。

大凡女子爱慕男子,不过是因为对方的才与貌;男子爱慕女子,却只有貌。

你没有妖娆妩媚姿色艳丽,空有一身才学,男子们便对你只有远观之意,而无亵玩之心,所以男欢女爱便无从谈起。

郁达夫自然也不例外。

自二十来岁订婚开始,郁达夫拖了三年,一直拖到孙荃已经24岁,在郁孙两家家长无数次的强力催逼之下,他才最终于1920年,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匆匆回国完婚。

在婚礼筹备过程中,郁达夫再次提出过分要求:

一切均从节省,拜堂等事,均不执行,花轿鼓手,亦皆不用。

就这样,在7月26日这一天薄暮时分,作为新嫁娘的孙荃,坐着大红花轿,冷冷清清被抬进了郁家小楼。

最让人心疼的是,在这暑热的七月,当时的孙荃还身患疟疾,所以洞房花烛夜的娇羞与幸福,当然无从谈起。

匆匆完婚的郁达夫,很快再次回到日本。

图 | 仅找到一张郁达夫与孙荃的照片

临别之际,孙荃把那一枚从娘家带来的贵重钻石戒指,无限深情地戴在了新婚丈夫的无名指上。

可是回到日本后,为了替一个叫隆子的妓女赎身,郁达夫很快就将这枚戒指当掉了。

在家乡富阳,守着郁家小楼,伴着楼前日夜长流水,孙荃苦熬了两年,终于等来郁达夫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回国后的郁达夫,开始在中国各大高校任教。孙荃便陪着他从安庆、北京、武汉、广州,一路辗转,四处为家。

在六年的漂泊中,孙荃为郁达夫先后生了两儿两女。

除了长子不幸夭亡,三个孩子都是孙荃一手操劳抚养长大。

无数个日日夜夜,曾经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小姐孙荃,事无巨细,均亲力亲为,历尽无数生活的苦辛磨折。

而身为丈夫的郁达夫,虽和妻子一样为生计所累,却依然恶习不改,一有空闲,便到处寻花问柳。

在安庆,他与妓女海棠相恋;在北平,他与妓女银娣交往。

而在杭州,他与王映霞相知相恋,直至抛妻弃子,和她结婚,让孙荃最终选择与他恩断义绝。

她也曾以死相逼,他却一意孤行。

即使她决然赴死,他亦要与小他12岁的妙龄女郎双宿双飞。

她请婆婆为她做主,自知无力回天的婆婆,对着一心要抛妻弃子的儿子,最终也只有长叹一声,恨道:

“我老了,什么都不想管,凡事都由着你的性子好了。”

图 | 郁达夫与王映霞

付过千般爱,换到千般恨。

那一刻,孙荃心如刀绞,有万千怨恨,如山如天,压得她生死无路泪倾盆。

从此后,他与小他12岁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过着神仙眷侣般人人艳羡的婚后生活。

她为了顾及郁家名声,带着三个孩子,承受着巨大内心痛苦折磨,在郁家的黛色小楼中,过着她教子育女、吃斋念佛、不问世事的寡居一般的灰色生活。

白天操持家务,晚上教子读诗,等孩子睡熟后,她再一遍又一遍轻轻念诵自己已读过无数遍的经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神色平静如常,面容不悲不喜。

在无数个午夜梦回的秋冬之夜,无人知晓她内心的痛苦孤独怨恨有多深。

那流落枕畔的眼泪,和着窗外的富春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自1928年与王映霞结婚,直到1940年,十二年来,夫妻之间嫌隙渐生,直至反目成仇,郁达夫最终与王映霞离婚。

在他们夫妻多次大吵大闹时,郁达夫也曾回富阳故乡短暂小住。

彼时的郁达夫,爱过恨过,终于累了倦了,他想重新回到原配妻子温暖的怀抱。

他以为她一定还会和以前一样,再一次无条件原谅他。

可是,这一次,他彻底错了。

十二年的苦楚煎熬,十二年的眼泪,从春流到夏,又从秋流到冬,早已适应青灯古佛相伴的孙荃,也洞彻了这世间男女情爱的真相,更把自己彻底活清醒了。

一别十二年,她的内心世界,早已天翻地覆。

然而他到底曾是她的丈夫,是她三个孩子的父亲,是他们郁家的儿子。

早已流尽眼泪的孙荃,依然神色平静地默默开门接纳了他。

还是当年那栋黛色小楼,楼前花木扶疏,小桥流水,依然潺潺流淌,一如当年,可是,看着眼前早已成行的满堂儿女,她知道,她再不是她,他也不是他,他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她亲手为他做富春江的白鱼,做酒酿馒头、新登烧饼,做东坞山的豆腐皮,都是他以前最爱吃的家乡美食。

饭罢,在他无限期待愧疚脉脉含情的目光中,她轻轻起身,走到自己的卧房外,毅然在门上贴上:“卧房重地,闲人莫入”的纸条。

他略显尴尬地抬头看了她一眼,又默默低下头,终于无限落寞地转身去了书房。

郁达夫后来在富阳县小住有一月之久,孙荃伺候他一日三餐,他教孩子们写字读书。

这一个月里,她始终待他如乡邻,如朋友,如亲人,可是唯独不把他当作自己的丈夫。

因为有孩子牵绊,他们之间到底还有昔日的情分在,可是这男女之爱,却是一丝一毫也没有了。

带着巨大失望的郁达夫,一个月后,最终选择离开家乡。

他又要远行,她带上孩子们,去车站送他。

她不问他去哪里,只低了头,淡淡道一句,你要是回来,随时都可以,不管什么时候,这里都是你的家。

彼时,孙荃和郁达夫再不会知道,这一别,对他们而言,便是永诀。从此后,他们死生不复相见。

郁达夫走后,抗日战争形势日趋严峻,为了宁死不做日军铁蹄下的顺民,孙荃最终选择带着孩子们,来到离城三十里外的乡下外婆家避难。

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养活孩子,曾经是大户人家千金小姐的孙荃,白天耕种夜纺织,没有学堂上学,她就亲自教孩子们唐诗宋词古文观止。

而另一边,几近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孙荃不知道的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郁达夫又去了遥远的新加坡,成为了当地的华侨抗日领袖。

在新加坡,已经45岁的郁达夫,遇到了小他25岁,年仅20岁的当地女子何丽有。

这女子不会中文,且相貌平庸,但是性格温柔和顺。

初初见到他,郁达夫忽然就忆起二十多年前,在遥远的家乡富春江畔,郁家楼台前,他第一次见到的二十来岁,温柔和顺端庄大方的孙荃。

他只觉心头一阵温暖。

郁达夫与她结婚后,又给她改名何丽有,意为何丽之有。

这女子后来为郁达夫育有一子一女。

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又流落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地区,化名赵廉,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

因为精通日语,以酒厂为秘密据点,他暗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1945年8月29日,因为汉奸告密,郁达夫被日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岛的丛林之中。

而此时,在遥远的家乡,抗战胜利后,早已回到郁家小楼的孙荃,默默收拾好十多年前,他住了一月之久的那间书房,静静等待着他的归期。

直到五年后,孙荃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才知道她日夜盼望归来的丈夫,早已被日本人杀害在苏门答腊岛的热带丛林之中,且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那一刻,她泪如雨下。

这么多年了,她对他,由最初的万千怨恨,到后来的形同陌路,再到亲人相待,最终他用死亡留给她无尽的追思与怀念。

她在郁家小楼的堂屋,挂上了一幅郁达夫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的郁达夫,眉目俊朗,神采飞扬。又在照片两旁,挂上他生前自撰的对联:

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

是啊,郁家楼前景如画,她多想,在这细雨江南,在这富春江畔,伴着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与他歌诗和词,双宿双飞,白头偕老。

可是,到头来,她与他,到底是兰因絮果,八年姻缘,一朝情尽。

八年后,她一个人用柔弱的肩膀,上侍婆婆,下抚幼子。甚至连王映霞与钟贤道再婚后,她与郁达夫的两个孩子,被送到郁家来,孙荃也一并抚养,视如己出。

自那日郁达夫富阳一别,从此后,无数的漫漫长夜,她都在孤独渺茫的等待中度过。

最终等来的却是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给她颁发的,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的一纸证书。

这证书,到底证明着她才是郁达夫唯一合法的妻子,不管是与他结婚又离异后又很快嫁人的王映霞,还是她从未见过面的何丽有,都不过与他是露水夫妻,算不得数。

只有她,在郁家苦守三十载,受了世人多少闲言碎语飞短流长,最终等来了来自官方的最高认可。

守着这一纸烈士证书,她又活了26年,把膝下子女,一个个都抚养成人成才。

身为人民教师的长女郁黎明,后来还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并当选为湖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1978年,又是一个春天如约而至,已经81岁的孙荃,静静走完了她忍辱负重、漫长坎坷的一生。

这一世,丈夫三心二意,她从一而终;丈夫到处漂泊,四海为家,她苦守夫家,奉亲抚子。

这一生,其身正,其情坚,其行洁,她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高堂老人,满堂儿孙,她只对不起自己。

若当初她不是执意要觅一才子相配,而是择一富家子弟或寻常男子为夫,亦未尝不可以做她的安稳阔太太,一生富足。

当真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惟愿来世,她能够,终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文 | 午梦堂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