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澳华博物馆——历史的守护者, 更是文化的桥梁

现在走在澳大利亚的街头巷尾,我们不难发现华人的身影,从房地产的投资圈,到各大名校的教室内,或是繁华商店街的餐馆里,华人的身影遍布在了澳大利亚的各个角落,可是谁又真的了解这一切兴荣背后的历史呢?199年前,作为第一位踏上澳大利亚这片土地的中国人,来自广州的麦世英远赴重洋地来到了悉尼,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至此,在澳华人的奋斗史的序幕正式揭开。在经历了淘金热、白澳政策、祖国崛起等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后,在澳华人依然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澳华博物馆

走进位于市中心的唐人街,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家乡,没有高楼耸立,也没有嘈杂的汽车声,街道边都是熟悉的文字,人们口中所说的都是满满的人情味,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很难不让人流连忘返。就在一个街道的转角处,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中间有一尊“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人们三两为群坐在雕像附近闲聊家常。在这幅景象的后面,是澳华博物馆静静地陪伴与守护。

王兴乡,澳华博物馆副馆长。作为第四代的在澳华人,虽然不擅长中文,但却比大部分的在澳华人,甚至是来自国内的游客,都要了解中国与澳大利亚华人的历史。跟随他的引领,博物馆里一件件物品都仿佛有了生命般将在澳华人的历史向游客娓娓道来。在博物馆的地下层,映入眼帘的是第一批来澳淘金时四百名华人所搭乘模拟小船,走出阴暗的小船那一瞬间被眼前的光亮给模糊了视线,原来这是到了澳大利亚这片阳光充足的土地上的自然反应,很难想象早期华人是如何在船上经历暗无天日的六十六天从香港漂洋过海地来到大洋彼岸的。淘金热时期,许多中国人为了让国内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冒着风险来到了澳大利亚淘金,王兴乡的曾祖父也是其中一员。“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很不同,中国人做很多事情都很有组织、很团结。”王兴乡指着馆内淘金热的模拟场景这样说道“所以中国人才能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不但能自给自足,还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很多蔬菜避免了当地疾病的蔓延。”

搭乘电梯到博物馆顶层,这里是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综合展厅,记载了过去160年来中国移民及其后裔在澳大利亚的文物藏品与照片。展品中不但早期华人与白人的家庭生活写照,还有许多华人在从事各行各业中留下的“作品”,其中不乏当年连老外都趋之若鹜的优秀手工艺品。但随着浏览的深入,辛酸之情也溢于言表,纪录片展示着华人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克服语言的困难和文化的隔阂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幅面容扭曲的华人肖像海报,也仿佛默默地在申诉着华人在澳所受过的不公平待遇。随着华人在澳产业的兴盛,1901澳大利亚政府为了反对非白人的移民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实施了具有排华性质的白澳政策,此政策无疑是针对华人的重击,在这时期的华人,被贴在大街小巷的海报丑化,被急进的白人们用言语与行为侮辱,这一幕不禁令人想起最近在两国闹得沸沸扬扬的澳大利亚大学内出现辱华海报,而那一时期的华人数量从淘金热时期的四万人锐减至九千人。在1972年政策因涉嫌种族歧视而废除后,华人重新出发,一步一脚印地为后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今随着两国交流的增加,华人人数有增无减,澳洲华人也成为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已经很少人记得我们的前辈们是如何用血与泪为华人地位拼搏,也很少人对那些历史感兴趣了。“作为在澳华人历史的承接人,我不想结束在我们这一代上,作为两地文化的桥梁,我希望更多华人能明白自己的历史和身份,更多澳大利亚人能重新审视华人在澳的影响。”王兴乡看着早期华人所造的上好家具说道。

与华人社区的牵绊

馆内不乏有来寻根的华人,也有想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但最具有“影响力”的访客非属一群小朋友不可,因为他们不但是这些文化的受众,更是我们未来的传承人。澳华博物馆举办的教育项目一直深受人们爱戴,每年吸引着约25,000学生前来参观,每两三天甚至是每一天,都会有学校组织来馆参观的活动,这也是澳华博物馆与社区最大的合作之一,本项目与澳大利亚全国课程中预科至12年级的一系列相结合,协助教师贯彻这一全国性跨学科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既生动活泼又浅显易懂的介绍及游览,华裔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根”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自我的认知也能更会更加准确,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会更明白华人是如何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如何正确地看待华人在澳的现状。王兴乡表示许多华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及时生活在国外也不可忘本、忘根,因此他们非常提倡这样的活动,但可惜有些学校限制于距离而无法到访博物馆,所以博物馆现在除了“走进来” 的活动,还特地开设了“走出去”的馆外活动,到访各个小学去传递历史、弘扬文化。通过这样的活动,王兴乡希望能够影响澳大利亚的下一代,不仅让孩子们成为能够知晓历史、传承文化的一代人,更是让他们成为一群眼界更广、心胸更宽、包容性更强的孩子。

历史是否会重演?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也是这趟旅途中的一份子,我们正在经历历史、创造历史、留下历史给我们的后代们来借鉴,所以我们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这也是王兴乡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现在澳大利亚的华人社区已经经历了几代人的洗礼,“华人”特色逐渐弱化,不会刻意深入,更不用说来此寻根了,而新一代华人移民,大部分如同来自中国的游客般,基于自身对祖国的认识认为无需来到一个讲解自己故土的地方,但唤起在澳华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是何其重要,如何让社区的人更多参与进这项保护及传承活动中来,不仅是让下一代人参与进来,我们这一代的积极主动也同样任重道远。作为在澳华人历史的重要学术中心,博物馆不仅在众多奠基性调研项目中发挥带头作用,如承办国际跨学科会议及发表研究成果,馆内还特地为社区划分出活动区来供大家使用,除了有不定期展览、重大节日等活动外,博物馆十分欢迎社区、公司或团体将这片土地作活动用途,让更多的人对华人文化重视起来,向更多的人尤其是下一代展现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自身文化的无比热情与骄傲。

华人在澳200周年晚宴

距离第一个中国人来澳大利亚已经将近200年了,而在澳华人数目也将高达一百万人,为了庆祝这两件具有象征性历史事件,澳华博物馆将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内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其中最让人期待的是在十月十七日于墨尔本柏悦酒店举办的庆祝华人在澳200周年晚宴,主办方将邀请来自澳大利亚各地的华人和本地人、维多利亚州政府代表团、华人社区中德高望重的代表和本社区的卓越贡献者作为贵宾,也将吸引许多一直以来支持在澳华商的高淨值人士和中澳公司。作为2018年200周年庆典的序幕,晚宴意在肯定、感谢、提倡及发扬在澳华人在这片土地上为社区、为商业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也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澳华博物馆,这一历史保护者、文化桥梁、社区积极贡献者的关注和尊重,从而让更多人关心这个需要大家一起保护的文化产业,让更多人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的金钱来参与这个传承工作中。借着这次200周年晚宴的机会,对这些默默付出的在澳华人们给予崇高的致敬,无论是第一位来澳奋斗的麦世英、淘金热时为家乡而努力的工人们、白澳政策时期委曲求全的华人们、千千万万在澳历史上的无名华人英雄、如今默默守护这一切的王兴乡、在澳工作和投资的新一代华商,这些华人都是这趟旅程的见证者、经历者、创造者和传承者。

同时,这次晚宴也将为在澳华博物馆举办的《百万则故事》展览筹款,这次展览会会从澳大利亚各地收集、筛选故事,让大家只是在博物馆四楼都能领略到来自澳大利亚四面八方的华人在200年间精华,展览不仅仅是展示早期华人的艰辛与磨难,更多是引发我们反思这些是如何为现代澳大利亚社会添砖加瓦,又是如何为这个多文化国度平添色彩。

这次晚宴可谓是百年一遇!在晚宴上,通过回首在澳华人的旅程、关注在澳华人的现状、展望在澳华人的未来,我们能够掌握更多资讯来审视现今澳大利亚乃至全球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政治上的移民政策到经济上的投资房产,再到教育上的体制改革和文化上的求同存异,这些无一不再澳大利亚历史上发生过,更是和华人息息相关,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又如何将好的制度继续实施下去,相信这次晚宴正是一次让人们能够汇聚各方资源和华人声音、来集思广益、博古通今的好机会,不但能够重新凝聚在澳华人的力量,带动在澳华商更大的发展,更是又一次中澳联结的契机,结合华人的力量让未来的澳大利亚成为一个更包容、更发达、更和谐的宜居地。站在如今这个时代,通过晚宴这样的平台,回顾历史的同时瞭望未来澳大利亚华人的发展,编织澳大利亚、中国以及世界各地华人社区间文化纽带,让中华力量在澳大利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的下一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