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舌头 陕西关中人曾经的忌讳
关中地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的陕西省,因着黄土深厚,地理位置适中,物产丰富,形成了陕西人,尤其是地处陕西中心的关中人有了特别恋家的传统,关中人不但恋家,而且近乎于排外地维持着自己固有的习俗,包括极具“生、顶、冷、蹭”忒色地关中方言。
见面打招呼,就是“吃咧没?”
回答“吃咧!”曾经关中人见面打招呼好就是这样的简洁,缺乏温情与亲热的成分,但关中人非常热衷于保留自己的语言特点,如果有人从外地回来说的不是本地方言,那就被老家人称作是“撇舌头”、胡撂(liao)文呢,撇舌头者的后果非常可怕!
曾经,我们国家城市化尚没有推行前,关中人对自己固有语言非常的爱护,譬如:昨天晚上,就叫做“夜个黑”,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青年去应征入伍,成为光荣的一位军人,几年后,这名军人提干成为国家的一名军官,军队的大熔炉五湖四海的热血男儿聚集一堂,大家都讲普通话。
习惯于讲普通话的年轻军官探亲回家,天黑到家后,没有来得及拜访自己的宗族长辈,第二天一大早,勤劳的农家子弟出身的年轻军官跟父母一起去参加生产队锄地,遇见长辈打招呼,长辈就问“蛋娃,啥时候回来地?”
——锄地,被“除草剂”干掉的一种农活,已经很少有人在锄地了
“岁大(小叔父的意思),我昨天晚上回来的。”年轻军官习惯性的飚出普通话,倔犟的关中老人一下子火冒三丈,训斥道:
“你个碎崽儿,穿了四个兜兜(六五式军装士兵只有两个口袋,四个兜兜是关中人对军官的称谓)咧,学会撇舌头咧。”
说着锄把就轮向年轻军官,看见儿子不经意间说出了“昨天晚上”,弟弟生气的样子,军官父亲也意识到儿子是冒关中人大不韪的“撇舌头、胡撂文”,老哥俩的锄把一起轮向年轻军官。
为了保留自己独有的传统,关中人曾经不惜以锄把惩戒自己“撇舌头”的儿子,以防止被乡邻们传扬自己家出了个“撇舌头”的主,这个“哈(关中方言坏的意思)名声”,甚至于比骂一声爹娘老子都要难以承受。
关中人的朴实本色是非常传统的,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就是“本本分分”,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发展,外出务工崭露头角的时候,也有一家的闺女从南方打工回来,爱美的小姑娘描眉淡妆,就被自己的爷认为是“画眉狼”,老人家气得抓起笤帚就打好几年没有见面的孙女,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冒犯了老辈咸阳人“本本分分”的秉性了。
现在,老哥俩用锄把惩罚下一代,祖父以笤帚教训孙女的故事,已经听起来如有趣的笑话一般。城市化的推进,打工潮的遍及南北,经济的活跃,春节回家的年轻人,早已是普通话革新了关中方言的传统,那些老头老太太们也顺应了孙辈“洋气”的普通话了,敢于吃螃蟹的淡妆小姑娘现在也抱上了孙子,几代人的适应,爱美的关中人也已适应了化妆的时尚。
一改曾经传统的土里边刨食种地的传统,打工、经商都可以干,盖楼房,时兴家电,小汽车,城市添置商品房,已经成为富裕关中人的新理念。
腰包鼓起来睿智的咸阳人,发展性地改变了许许多多的关中旧习俗,崭新的关中风貌正在一天天成熟。以我的文字记录曾经关中人的轶闻旧事,作为饭后茶余的谈资。
——关中人拥有自己的的私家车
郑重声明:尊重原创作者成果 转发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