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98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巴菲特,1986

本年信中三大看点:

1、伯克希尔公司版图再次扩大,早年间那些不赚钱的公司销声匿迹,被更有经营效率的公司取代。巴菲特对收购公司以及经理人的态度基本是无为而治,效果反倒非常好。

2、在GECIO部分,首次提出“护城河“的投资理念。

3、在投资方面,分门别类的介绍了股票、债券等投资品种。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推出了税改政策,巴菲特详细解读了其对伯克希尔的影响。


1986年致股东的信

公司业绩

账面净值增加26.1%,当年指数上涨18.6%,巴菲特超额收益7.5%。

讲完了好消息,接下来的坏消息是本人的表现并不足以与这些优秀的经理人匹配,当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经营事业,可是我却没能好好有效地利用他们所产生的资金。

如果我的工作是组织一支职业高尔夫球队,若Jack Nicklaus或Arnold Palmer愿意替我效力,我实在不必太费心去教他们如何挥杆。

巴菲特不是开创事业然后聘用经理人来管理,而是直接购买拥有优秀管理人的优秀公司,把创始人的公司买下后,仍旧留有一小部分股份给管理人,与这些杰出的经营者同舟共济。

巴菲特在买下公司前,已经通过公司本身的良好业绩,证明了公司管理层的出类拔萃。

正如买股票一样,在买入的时候就对决定了肯定能赚钱,至于具体赚多少就再说了。

因此,对于这些经理人,除了赞赏无需赘言。巴菲特的无为而治让他收益颇丰。

就像是奥美广告创办人大卫奥美曾说∶“若我们雇用比我们矮小的人,那么我们会变成一群侏儒,相反地若我们能找到一群比我们更高大的人,我们就是一群巨人。”

要是仅为了赚钱成天与一些会令你反胃的人为伍,这感觉就好像是当你本来就已经很有钱时,你还为了钱跟不喜欢的人结婚一样。

巴菲特这种只选择和优秀的人为伍的方式,不但可以确保经营的绩效极大化,也可以让我们能享受愉快的时光。

巴菲特做的所有工作,只是把资金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最终还要靠被投资的公司及员工实打实的创造业绩。

所以一个人带领的团队有多优秀,他的事业就会做得多大。反之,遇人不淑,无论花多少精力都没用。

巴菲特说旗下企业不需要太多资金便能保持竞争力与成长性,真是让人羡煞不已。即使现在,放眼望去,很多所谓优秀的高速发展的明星公司,还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巴菲特买下的具备特许经营权性质的公司,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他创造现金供他再投资,这既是他的幸运,更是他的本事。

当然市场终究会转变,总有一天会轮到我们站上打击位置,只不过我们不清楚何时能够换我们上场。

巴菲特认为,近期并没有什么机会,所以囤积了大量的银弹。

他惊人的耐心终于等到了时机,仅仅两年之后,他就上场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全垒打,而那个好球就是经典的可口可乐。

由此也可以看出,巴菲特拥有惊人的耐心,投资至少以年度计量。不适合的时候就储备资金,不轻易出手。

反观我们每天都频繁而焦急的关注股价波动,最终的业绩是否能够赶上巴菲特万分之一呢。

1、证券卖出收益约1.5亿,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年度利润;

2、保险承保亏损再次扩大近3000万,所幸保险投资增至9600万;

3、史考特飞兹贡献的利润占到运营利润的三成。

其中,水牛城晚报在最初买下来的几年里持续亏损,到1982年累计亏损约340万美元,但是巴菲特一直坚守,终于守到春暖花开,仅1983年当年盈利超过880万,1986年税后盈利将近1700万。

费区海默兄弟公司The Fechheimer Bros. Co.

费区海默与巴菲特当初买下内布拉斯加家具的情况很类似——

  • 持有股权的大股东有资金上的需求,

  • 原有经营家族有意愿继续经营公司并持有部分股权,

  • 希望买下公司股权的股东不要只为了价格便随便将公司股权出让,

  • 公司的经营形态不受干扰,

所以,巴菲特以4620万美元买下该公司84%的股权。

说来你可能不敢相信,事实上我与查理甚至根本就从未去过费区海默位于辛辛那提的企业总部,(另外还有像帮我们经营喜诗糖果十五年之久的Chuck,也从未来过奥玛哈Berkshire的企业总部),所以说若Berkshire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断地视察工厂的话,现在我们可能早就要面临一大堆问题了。

经营喜诗糖果十五年的CEO没到过伯克希尔总部,这说明什么?

无为而治,高度自治。巴菲特的信任是最高级的激励手段。

保险事业

综合成本率代表保险总成本(发生损失加上费用)占保费收入的比例,若比率低于100,表示承保有利益,反之则会有损失。若将保险公司从保户那边收到的保费,(又称浮存金float),运用在投资所赚取的利益列入考虑后(扣除股东权益部分),比率在107-112间会是损益两平点。

从数据上,伯克希尔的保费收入忽上忽下,但并不代表他们在这个市场来来去去,事实上他是这个市场最稳定的参与者,随时作好准备,只要价格合理,愿意不计上限签下任何高额的保单。

所以当其他同业因资金不足或慑于巨大的损失退出市场时,保户会大量涌向伯克希尔。

我们对于价格的坚持,对客户来说一点困扰也没有,当他发现有更便宜的价格时,随时可以离去。同样地对我们的员工也不会造成困扰,我们不会因为景气循环一时的低潮就大幅裁员。奉行不裁员的政策,事实上这也是为了公司好,否则担心业务量减少而被裁员的员工可能会想尽办法弄一些有的没有的业务进来给公司。

坚守价格,稳定预期,这几条不是哪个公司能够做到的。

不以销售额为导向,以毛利率为导向,这是长期投资者才能具备的战略定力。

所以国民赔偿公司(National Indemnity)在1984年的最后一季,平均月保费收入是500万美元,但到了1986年的第一季,却大幅攀升至3500万美元,之后又很快地减少到每月2000万元的水准。

GEICO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该公司从头到脚彻底地精简运营成本。

GEICO的费用损失占保费收入的比例只有23.5%,许多大公司比GEICO多出15%。

Berkshire 持有41%股权的GEICO公司,综合成本率降低到96.9,同时保费收入亦成长了16%,另外该公司也持续买回自家公司的股份,总计一年下来流通在外的股份减少了5.5%,我们依投资比例所分得的保费收入已超过5亿美元,大约较三年前增加一倍。

若说GEICO是一座价值不菲且众所仰望的商业城堡,那么其与同业间的成本与费用差异就是它的护城河,……靠着持续降低成本开支,Bill不断地将这个护城河加大,使得这城堡更加稳固。

这是巴菲特首次提出“护城河”的理念。

优秀的企业就是一个城堡,而保持其获利能力的就是他的护城河,不同企业的护城河不一样,有的是靠低成本如沃尔玛、西南航空,有的是靠独特性如可口可乐、茅台,有的是靠技术领先如亚马逊、Google,护城河是否足够宽决定了这些公司是否能够持续的产生超额利润。

另外GEICO这一飞冲天的火箭,同时由负责投资部门的副主席Lou Simpson点燃第二节燃料仓。

GEICO's Equities

S&P500

1980

23.7%

32.3%

1981

5.4%

-5.0%

1982

45.8%

21.4%

1983

36.0%

22.4%

1984

21.8%

6.2%

1985

45.8%

31.6%

1986

38.7%

18.6%

有价证券

伯克希尔的证券投资一般有五种选择:(1)长期股票投资(2)长期固定收益债券(3)中期固定收益债券(4)短期现金等价物(5)短期套利交易。

这不代表我们要预测未来的股市,事实上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股市接下来到底是会涨还是会跌。不过我们所知道的是,贪婪与恐惧这两种传染病在股市投资世界里,会不断上演,只是发病的时点很难准确预期,而市场波动的时间和程度也同样不可捉摸。所以我们的目标很简单:我们只是试图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we simply attempt to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and to be greedy onl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投资股票,态度是第一位的,价值投资、安全边际、逆向投资。

牛市股价涨的快,但是公司价值只能缓慢增长,所以超越公司本身的涨幅都不可能长久。

长期来看,投资者只能获得公司本身的价值增长,平均达到12%。长期真能如此也不错。

问题是频繁交易,算上交易成本和税费,最终将远低于公司价值增长。

大都会与美国广播公司合并后,其市值占比达到43%,GEICIO首次退居第二占36%,华盛顿邮报占14%。三家公司股票就占到整个投资的93%,巴菲特持股集中度可见一斑。

如果与巴菲特控制的旗下公司收益对比就更显出投资之重要了,当年税后利润2.8亿,而持股市值18.7亿,账面浮盈超过12亿,如果巴菲特全部变现,会增加极大一笔利润,但是也会交上将近3.4亿资本利得税。

因此,巴菲特对于这些仍旧前途远大的公司股票才会当做永久持有。毕竟,仅靠旗下公司的盈利就足够给巴菲特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了。

税负

1986年通过的租税改革法案对伯克希尔影响很大,巴菲特分析的很详细,只提几点:

1、巴菲特客观诚实的指出,对于自己旗下那些强势的企业,税率下调的好处都让伯克希尔占了。因为这些企业不会因为税率下调而下调终端价格。

以此也可以侧面了解,所谓的税改,到底对企业、民众到底有多大影响。

2、资本利得税率将从原来的28%调高到34%,这对于巴菲特这种以投资为主的公司影响巨大,大都会、GEICO与华盛顿邮报的总市值已高达17亿美元,约占Berkshire净值的75%。

不管是否实际卖出,都影响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

3、保险事业收到的股利与利息收入的税负将比过去更重。

附录:购买价格会计调整和“现金流”谬论

(0)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 伯克希尔大学1986年——盖可保险公司的护城河

    盖可保险公司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巴菲特提到的永不卖出公司清单中,唯一一个没有食言的公司. ~1~ 在1986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讲到: "盖可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 ...

  • 除了看空特斯拉保险,巴菲特股东会上还有哪些保险干货?

    保观|专注互联网保险 上周末,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在美国奥马哈如期举行. 全球金融人士纷纷聚焦这一投资界的盛会,与4万多名伯克希尔股东,一起聆听"股神"沃伦·巴菲 ...

  • 爆亏800亿美元,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迎来考验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大跌所导致的危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已经巨亏了800多亿美元. 美国网站GuruFocus指出,自2020年2月19日美股滑入熊 ...

  • 【广发非银】巴菲特背后的保险帝国——保险行业深度报告

     核心观点 1.伯克希尔集团简介 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是由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领导的著名保险投资集团,成立于1956年,旗下公司众多,业务涉及保险.铁路能源.食品饮料.服装和金融等领域.目前集团的保险业 ...

  • 解读200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2004 本年信看点: 随着持股占总资产的比例越来越小,单纯的股票投资对于伯克希尔的影响在逐年下降.当年持股市值仅377亿,账面现金等价物就有430亿, ...

  • 解读200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除非得到合理的回报,否则查理和我痛恨接受任何些微的风险.--巴菲特,2003 本年信看点: 2003年指数上涨28.7%,伯克希尔净值增长21%,因为股票投资市值已经不到净资产的50%了,所以股市上涨 ...

  • 解读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想要成为一个蠃家,就要与其他蠃家一起共事.--巴菲特,2002 本年信看点: 1.由于伯克希尔股票投资占比越来越低,旗下公司利润占比越来越高,所以较少受到当年指数下跌影响,取得了大幅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 ...

  • 解读200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就像投资一样,保险公司主要通过避免愚蠢的决策而不是做出明智的决策来获取出色的长期业绩.--巴菲特,2001 本年信看点: 巴菲特投资历史上首次亏损,但这个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股票投资亏损,而是伯克希尔净值 ...

  • 解读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投资和投机之间的界线从来就不是清晰的.投机在看起来最容易的时候是最危险的.--巴菲特,2000 本年信看点: 2000年股市走过巅峰之后,开始进入漫漫熊市,巴菲特由于持有大量现金主动出击,仅当年就进行 ...

  • 解读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好,以及知道能力的极限在哪里.--巴菲特,1999 本年信看点: 1999年标准普尔指数上涨21%,纳斯达克指数在一年多的时间上涨250% ...

  • 解读199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Berkshire身为一家美国企业,以及我们身为美国公民,得以在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繁荣发展.--巴菲特,1998 本年信看点: 1998年是伯克希尔投资的巅峰,相应成趣的是所谓梦幻组合的美国长期资本管 ...

  • 解读199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今天的价格水平已经严重地侵蚀了格雷厄姆认为的智慧型投资哲学基石"安全边际".--巴菲特,1997 本年信看点: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美股却持续繁荣.巴菲特在当年年报中开始就 ...

  • ​解读199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你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巴菲特,1996 本年信看点: 1.更加细致的分析了霹雳猫保险业务.GEICO的优势,采取员工利润分配计划进行激励. 2.在股票投资部分,详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