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的书店记忆|绿茶·早茶夜读553

553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北京:我的书店记忆

文/ 绿茶

书评人,插画爱好者,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All With Books,Always Books。这是朋友潘采夫女儿李江南送给我的一句话,很喜欢,印在之前出版的小书封面上。在北京生活二十多年了,海淀朝阳海淀来回搬,但要说北京记忆,还是书店。
小镇青年来到首都北京,真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看什么都新奇。最吸引我的是学校小南门外的海淀图书城。那时候的海淀图书城真是五花八门,有体育用品商店,有卖衣服卖首饰的小店,有打街机游戏厅,有打耳钉的,有做纹身的……书城内籍海楼和昊海楼两栋主体建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书店和音像店。
1996年,海淀镇西大街
高中时听了不少港台流行音乐,突然见到那么多欧美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磁带,简直要疯了,虽然买不起,也是一家家扫过来,让店主拿出磁带,插在自己带的爱华Walkman上陶醉一两首,当年爱华Walkman对大学生多重要,相信过来人都深有体会,十来家店逛下来,一盒磁带从到头尾听一遍。那时候有一本有声杂志《音乐天堂》(Music Heaven),每期附赠一盒磁带,精选的都是欧美最热门的经典歌曲,杂志本身也是我们了解欧美流行和摇滚音乐很重要的媒介。省下来的一点零花钱几乎都买了这本杂志。
音像店上新频率不高,加上时间一久店主都认识我了,每次见我来都不爱搭理我,还好每月会买一本《音乐天堂》。慢慢的,来海淀图书城我的目标开始转向书店,书店里没人在意你,只顾自个儿站着看书就行。图书城内有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书店,除了一些专业和教材书店,更多书店都偏人文社科。穷学生买不起书,每天只是来书店蹭书看。
《音乐天堂》

磁带

walkman
时间一久,每家书店的风格大致也摸出个大概,尤其是上新的书,一眼就能认出来。现在还能想起名字的书店有,大书店有新华书店、外文书店、中国书店、二酉堂书店等,小的书店大多记不得名字了,貌似还有印象的有世同书店、未名书店、东方书店、北斗书店等。没有想到,在海淀图书城瞎逛的日子,为我后来与书与书店结缘埋下了伏笔。
当时北大周围有三家最著名的书店,分别是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和国林风书店,我曾写过一篇《北大周边的三家书店》介绍过这三家书店。万圣书园成立最早,1993年创办,之后是1995年创办的风入松书店和1997年创办的国林风书店。
北大未名湖边博雅塔下,有一条小路通往校外,我们习惯称这个小门为小东门,出小东门往北大概百十来米有一条胡同叫成府街,这条小胡同连接北大和清华,也是通往很多北大著名教授居住的燕东园的小路。万圣书园就在这条小胡同里安静地散发着书香。至今对这条胡同还记忆犹新,对万圣那个常年关着的书店小门印象深刻,每次推开这扇小门,沉浸在满墙书林中,那是最陶醉的时刻。
再后来,这条胡同越来越文艺起来,北京第一家雕刻时光就开在离万圣不远的地方,每周定期播放电影大师的作品,塔可夫斯基、布努埃尔、伯格曼、戈达尔、费里尼、黑泽明……一部部看过来,不能再过瘾。接着,户外主题酒吧“那里”挨着开业,还有专注电影、音乐、艺术的蓝羊书坊也挤在胡同里,我很多打口带就是在蓝羊买的。可惜当时没有相机,也不会画画,不能把这条小胡同里的美好记录下来。如今这片胡同都不在了,盖成高楼变成北大的不同学院、酒店和医院。
户外主题酒吧“那里”

雕刻时光
万圣书园搬到成府路清华蓝旗营,依然是北京书店地标,继续引领着北京书店文化,并且逐渐形成以万圣为中心的成府路书店一条街。从五道口开始,一路往西分别错落有参差书店、万圣书园、雨枫书馆、野草书店、豆瓣书店、墨盒子绘本书馆、前流书店等。
绿茶手绘万圣书园
风入松书店曾经是北京乃至中国书店的传奇,老板王炜是北大哲学教授,如此规模的纯学术书店在当时中国可谓绝无仅有。一九九六年,我成为风入松书店一员,从小店员到店长,见证这家书店很多的风云传奇。大牌学者云集,办讲座、新书发布会、学术讨论会等等,可以说,风入松不仅仅是一个书店,更是一个思想文化高地。作为一名小店员,端茶倒水之余,聆听了很多那个时代最有思想的人的见解。现在想来,那个时代真美好,读书无禁区,思想无禁忌。
绿茶手绘风入松书店
从风入松走出来的很多人,后来都从事书店相关行业,有继续从事书店业的,如豆瓣书店创始人夫妇,还有从事图书批发业的,也有从事出版行业的,而我则从事了媒体行业,成为一名书评编辑。我曾写过一篇《谢谢书店,谢谢书》,大概描述了在风入松的那两年的一些事。很遗憾,2010年风入松停业了。一个书店传奇随之结束。
绿茶手绘豆瓣书店
国林风书店开业时也很轰动,在海淀图书城昊海楼地下,比风入松规模还大。早期的书店没有那么多书以外的东西,如咖啡、文创、设计等,书店里除了书还是书,拼得是品种。作为书店一员,我也是本着学习和借鉴的态度去逛,去看,去比品种和价格。也和国林风员工私下聊一些经营或选品的问题。后来的事情我就不太关心了。2006年,国林风升级为第三极书局,号称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书店。三年多后,第三极就走到了极点,宣告停业。另一个书店业传奇也结束了。
如今,只有万圣书园依然是北京的书店地标。不久前,万圣刘苏里先生发了一条朋友圈很让人感动,他说:“万圣昨天开张营业了,今天迎来了位年龄最小的读者。据我所知,她才不到两岁,但“万圣读龄”也差不多两年。看到这张传来的照片,眼睛有点不争气——我已完全不记得上次眼眶发红是什么时间了,也许是差不多31年前的某日?不记得了。万圣开门迎送这许多年来万难不懈支持的读者!祝福你们平安!并请求各位转发,带我一句话:欢迎所有万圣的读者,让我们回归正常的读书生活。"在疫情的当下,回归正常的读书生活是何其之难。疫情之后,多少书店就不复存在,还有很多很多书店在苦苦支撑。书店业面临历史最艰难的时刻。
毕业后到朝阳工作,在金台路人民日报院里,当年这片区域还没在CBD规划之中,大马路两边还支棚卖菜、卖衣服呢?来报到时,坐718从水锥子下车,吓了一跳,这城乡结合部的日子开始了。
好在不久后发现,金台路不远的甜水园,有北京著名的图书批发市场,这个市场可以说是中国图书的集散中心,大多数著名的出版社都在这里设有专门的批销中心,还有很多大的图书中盘商,同时专销几家出版社的书,还有一些主题的批销商,如漫画批销,杂志批销等等。来这里淘书让我找回当年在海淀图书城逛时的感觉,书店都小小的,但却值得慢慢淘,有些店里还有一些陈年的老书,时不时会淘到一些书店里被遗忘的书。而且,毕竟是批发市场,虽然我买的不多,但店主基本上也按批发价给你。
甜水园虽然能满足我买书的需求,却不能满足我逛书店的感觉。于是开始嗅着书味四处找书店。从报社南门出来朝阳路坐101、112可以到东四或美术馆下车。这一带是北京偏东书店集中区,也是那些年逛书店的主阵地。
三联韬奋书店则是东边的书店地标,虽然是社办书店,但三联的传统和底蕴让这家书店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每次走进书店,都有种如浴春风的感受。三联的楼梯是一道风景线,楼梯两边坐满捧读的人。二楼是雕刻时光,书和咖啡在这里再次完美匹配。每次约朋友见面,总是首选这里。
 

三联韬奋书店
逛三联去美术馆是那些年最幸福的周末时光,在美术馆门口,经常能碰到一位卖唱的民谣歌手,他唱歌很好听,经常听很多首歌才离去。后来买了他摆在摊上的磁带,才知道他叫杨一。后来有很多媒体报道歌手杨一,他开始有名起来,但他依然在美术馆门口摆摊弹唱。如今再去中国美术馆买画材,还能想起当年坐在地上听他唱“他,又上街卖烤白薯,东张西望躲着警察……”的场景。
杨一
王府井大街可谓是一条书店街。从三联往南,东厂胡同口,原来有一家考古书店,社科院考古所和近代史所都在东厂胡同内,这家书店很专业很学术,但很值得逛;然后是人艺院内的戏剧书店,每次来人艺看戏,都提前来书店逛逛,有一些老剧本可以买;接着南行就是中国著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了,社办涵芬楼书店也很具规模,挨着涵芬楼还有灿然书屋,这是中华书局的社办书店,以中华版图书为主。
兜回东四北大街,这条街是繁华的服装街,各种大品牌服装专卖店林立,但灯市口中国书店就夹杂在其中,显得特别有个性,这家中国书店有很丰富的旧书、特价书,价格不高,只要有心慢慢淘,每次都能很有收获。隆福寺商业街上,还有一家东四中国书店,也有很多旧书、特价书,淘完书在隆福寺吃一顿北京小吃,然后心满意足地坐公交回去。
 

灯市口中国书店
那些年口袋里真没几块钱,却乐此不疲地逛书店,现在回想起来,那才是最有趣的淘书时光,每本书都衡量半天,偶尔淘到很便宜的好书更是高兴的好几天合不拢嘴。后来可以随便买书了,反而没了淘书的兴致,中国书店里那些几块钱一本的书,也没精力一本本翻了。
以上的书店记忆基本上2000年以前的,新世纪之后,书店业经历了全新洗牌,各种新型书店崛起,书店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样,书店已不仅仅是书,还是一种美学,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书店讲究店内的设计,也营造不一样的体验。当然,我还在不断逛书店,画书店,观察书店业的变化和格局,也写了一些关于书店的文章,但回想自己的淘书时光,还是早些年的逛书店日子最值得回味。
如今我搬回海淀住,当年的海淀图书城已经成为创业一条街,只有一家中国书店还在,另外一家连锁书店冷冷清清惨淡经营着。成府路书店街经常去逛,但这轮疫情过后,不知道这些书店还能安好。真心希望书店业能扛过这轮疫情,等疫情过来,我再一家家探店,把他们都画下来。
今晚的早茶夜读就到这儿,大家晚安!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还原教育部科员周树人的上下班路况|沈从文的凤凰,我的北京 |我知道的不多,“胡同就是fashion”| 假如北京是一颗洋葱 |别了,广和居;别了,安乐居!|东交民巷走一走 | 在北京破壳的痕迹 | 夜晚,北京地下的噪音 | 树人哥,北京不是你的家|胡同里一朵外来的蘑菇 |大风吹好了青春期抑郁|北京哪儿哪儿都挺好,为什么不去?|病治好了回哪儿啊?回北京吗?|是何等热爱 让我从南追到北| 经常见面,不代表就会爱上| 日本人曾想在西郊建个新北京| 我为新发地写过三首诗| 骑上自行车,像骑上了去新世界的自由| 文儿里没有飘絮大柳树的北京| 我的北京安托邦|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

  • 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中秋节小长假发现在家的附近新开了一家很棒的书店! 上图照片是我拍的,很爱墙柱上的那句话,阅读其实是一件很孤独的事儿. 几年前我搬到大 ...

  • 重建移民时代的家文化——答《中国文化网》记者问

    文化中国网 全国首家"家谱传记书店"开业之时,<文化中国网>采访了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的涂金灿总经理:现在,在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与应用课题组授权他们建设"北京大 ...

  • 夜书房图记|签名本保存的是故事

    终于找出五种陈子善老师1995年11月在我商报公寓书房为我题签过的书. 那是我和陈老师与陆灏的初次相识.在那篇<陈子善老师的字>中,我提到陆灏和子善老师联袂而至,却未涉及陆公子一言一行,好 ...

  • 小城书店

    书店是个神圣地方.从一个地方的书店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阅读习惯,甚至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2010年在山西屯留县呆了半年,我惊奇地发现,县城里没有一家报刊亭,书店也只有一家.想买书,不得不跑到长 ...

  • 这是个拍照的好地方,你去过吗?

    序言:精神食堂 SPRING 老摄友知道,构图君特别爱看书. 不仅家里藏书数千,而且自己写了好几本. 大家不知道的是,图书城却是构图君的精神食堂. 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就会跑到图书 ...

  • 清都北京的文艺生活指南 | 绿茶·早茶夜读207

    207丨文化中的政治 绿茶金句 花谱作者都有一股傲气,他们认为自己不同于一般的戏迷和梨园行家,尤其是对伶人的品评,普通梨园行家只能做到色.艺.性情三个方面,而花谱作者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他们认为最重要 ...

  • 北京的工厂与艺术|绿茶·早茶夜读797

    797 | 读城记2020 北京的工厂与艺术 文/ 绿茶 70后,书评人,插画爱好者 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 最近,频频跑了几趟798,一是为我的书房小画展--书间琳琅在佳作书局落地事宜,二是和插 ...

  • 小坡的书店 | 绿茶·早茶夜读328

    328丨小坡的生日 绿茶金句 很多在新加坡书店史上留下大名的书店 都起家于大小坡 小坡的书店 文/ 绿茶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绿茶. 白水晚上十点半才告诉我今天轮值到我,老天,我半个字还没有 ...

  • 小书店关张和小书摊开张|绿茶·早茶夜读第72夜

    第72夜 | 书店和书摊 小书店关张和小书摊开张 文|绿茶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绿茶.今晚的夜读有点不太一样,想与大家谈谈一个小书店的关张和一个小书摊的开张. 这家小书店叫读易洞,她就开在我 ...

  • 那些怪怪而可爱的书店 | 绿茶·早茶夜读

    文  |  绿茶 书评人,插画爱好者,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不久前搜自己的<如果没有书店>,居然搜到广东惠东有一家书店叫"没有书店",在营盘路36号,书店小小的,却很温馨 ...

  • 郯城往事1668-1672 | 绿茶·早茶夜读

    文  |  绿茶 书评人,插画爱好者,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郯城是鲁东南的一座小城,六根老友韩浩月是郯城人,我们发起的"六根故乡行"曾去韩浩月故乡郯城,对那里的乡土有一种特殊的亲近. ...

  • 良贱之别诸层面 | 绿茶·早茶夜读

    文  |  绿茶 书评人,插画爱好者,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主题书读的人太多,每月我都愿意读一本延伸书单.本月先买了一本<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一下子把主题从"中国的法律与 ...

  • 乡邦历史刊物和历史文化寻踪 | 绿茶·早茶夜读

    读书日记20210809-0815 乡邦历史刊物和历史文化寻踪 文  | 绿茶 书评人,插画爱好者,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20210809-12 周日-周三 收到家乡老友方韶毅寄来<瓯风>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