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越来越多?冬季太不好过,艾灸治疗脑梗,很神奇!

艾学堂 2021-01-05
冬天,脑梗更加不好过了,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脑梗去世患者高达200万。大约12秒就会有一个人患上,每21秒就有一人致死,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
脑梗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究竟什么是脑梗?脑梗又是怎么引发的呢?
脑梗,在医学上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临床上,脑中风又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两种。
并且,脑梗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非常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公害。
多半都是'拖'出来的!
在发生脑卒中之前,许多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症状,小中风又被医生称为“暂时性缺血中风”。
其常常发生于中风前的几天之内,因为小中风的症状较轻,病发短暂且症状常见,所以常被大家忽略。若置之不理,三个月内中风几率可达30%至50%。
因此,及时发现中风的前兆信号,对于预防中风来说至关重要。
身体4处发出信号,趁早就医
1、第一处:手指
很多人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常见,但是,若是突然手指发麻,还伴有合不拢的情况,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但也有的只是几根手指隐隐刺痛,手不听使唤,手指攥拳无力等。
2、第二处:舌根
患者若是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感觉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现语言障碍,这多是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所致。
且还会表现为喝水容易呛水、吃饭容易呛着、易咬到舌头等等,这时,一定要谨慎,及早去医院检查。
3、第三处:面部
由于脑梗是发生在脑血管处的病变,所以,当病变累及到了神经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面瘫等症状,这时就会表现出睡觉单侧流口水,吹不成口哨等表现。
甚至还会有短暂性黑蒙,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可恢复,有的人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等等。
4、第四处:下肢
双腿或单腿软弱无力,即使在平地也会摔跤。因为不论在大脑的哪个半球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可有轻有重。
这时,肢体感觉就会出现异常,如腿脚不灵活、无力,这时要警惕,很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信号。
中医对脑梗的认识
脑梗属于中医学里“中风”的范畴,是血瘀阻经历所造成的疾病,属于瘀血症的范畴,因内脏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而致使瘀血阻滞、痰热内温,或血瘀气逆而导致脑脉痹阻,主张以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艾灸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是治疗脑血栓的好方法。
本病也是类中风的表现:眩晕、四肢麻木、剧烈头痛、视物异常、精神障碍等。
由于治疗脑梗塞的穴位以头面部、上肢及小腿内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百会、曲池、阳陵泉等区域
1、百会穴:
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昏厥,耳鸣,鼻塞,眩晕,癫狂,阴挺,脱肛,痔疮,中风失语等。配合风驰,肩井,可以起到协同的治疗作用。
2、曲池穴
功能: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
中医病症:半身不遂,肩痛,臂细无力,肘臂挛急或弛缓,肘中痛难屈伸,手臂红肿,腰背痛;腹痛,吐泻,便秘,痢疾,肠痛;瘰疬,瘿气,湿疹,丹毒,疥疮,瘾疹,皮肤干燥;头痛,眩晕,耳鸣,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颈肿,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乳少;瘛疭,癫狂,善惊;
3、阳陵泉穴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脑梗常用艾灸穴位:百会、大椎、命门、中脘、关元、足三里、曲池、太溪
艾灸时间与方法:
初期,艾灸5天休息2天,每天一次,每个穴位艾灸30分钟,如有好转,就一周艾灸5-6次,每穴艾灸20-30分钟,如果舒服时间还可以加长。
建议
1、睡觉之前,早上起床各一杯温开水
2、冬天最好下午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帽子出行
3、晚上用艾草泡脚,补充气血,水温以不超过50°为好,以身体微微出汗就好。然后按摩足底穴位。   
除此之外,患脑梗塞的病人由于疾病发展快,恢复慢,常常产生焦虑状态,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家属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尊重和重视,还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这些对于疾病的康复都很有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