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9.4【2017-2-1】
#每日学论语#9.4【2017-2-1】
【原文】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在四方面保持戒绝之心:一不臆测,二不武断,三不固执,四不自大。
【微言微感】
“绝”,断绝,坚决不能有。
不能有什么?
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能有臆测,武断,固执,自大。
“意”,通“臆”。意思就是悬空猜测,无中生有。
悬空也就是凭空。根本没有的事情,胡思乱想,凭空瞎猜,杯弓蛇影,杞人忧天。
一个人心眼太多,计较太多,烦恼也就多。张三和李四好,李四和王五好,有一天张三和王五多说了几句话,李四就不高兴了,怀疑张三说了自己坏话,怀疑王五和自己不再贴心。这就是“臆”——毫无根据地瞎猜。
有这样一个故事:狮子认为自己最厉害,谁敢不服气,立马就想灭了它。他走在森林里,麋鹿、野猪、斑马,包括豺狼虎豹都退避三舍,望风而逃。于是,它越发自命不凡了。
有一天,它来到河边喝水,所有的动物自动让开,请它先用,唯独水中一怪物张牙舞爪不肯让开。
谁敢如此大胆?狮子越看越生气,张牙舞爪,大吼起来。但没有想到,对方也毫不退让,同样张牙舞爪,大吼起来。
狮子暴跳如雷,大吼一声,猛扑胆敢对自己大不敬者。结果,“噗通”一声跌入河中淹死了。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不是问题的事情折腾成问题,往往是因为胡思乱想。
韩非子写过一个“智子疑邻”的故事: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去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邻居家的老人也如此说。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非常机智,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这个世界,有坏人,但是还是好人多;有烦心事,但还是好事多。我们友善,我们的周围就充满了友善;我们计较,我们的周围就有计较不完的麻烦。敌意制造了敌人,敌人强化了敌意。“臆”,是麻烦的根源。
“臆”是开始,让我们生了心魔;“必”是催化剂,让我们迷信了幻觉。迷信让人痴迷,主观武断,绝对 肯定,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一条路走到黑,也就钻进牛角尖,终于制造出了麻烦。
“固”,可以当作固执己见讲,死脑筋,不转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固执,就是让我们学会圆融和变通。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世界在不停变化。“苟日新,日日新。”昨天的经验,今天就落伍了。这个地方是真理,换个角度,换个地方,结果就成了谬论。老眼光看人,往往要看错人。不能与时俱进,就要被时代抛弃。
井底之蛙跳出了井底,才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其实是错误的,世界很大很大,远远不是井口能代表到。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如果我们心里只有自己,眼里只有面前,那会错过多少精彩风光啊!
“毋我”,意思是改变唯吾独尊,改变自以为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自信过了头,就走向了事情的反面。《道德经》上说:“无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 身,吾有何患?”
《六祖坛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六祖慧能的师兄,叫做神秀,有一天,师兄吟出了偈,原文是:“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一个人,当真的做到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实现了觉悟。“不欲即仙骨,多情既佛心。”看淡了私欲,跳出我执,克服了臆测,学会了圆融,人就实现了无为而为,随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