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坡,静守时光的康养之地
梁俊生老师退休后,就在赵家坡租了个小院儿,拾掇利索后,时常邀请三五好友到那采摘和小聚,那个颇具田园风格的小院儿,变成了文娱休闲活动的场所,成为我们心心念念的静守时光的康养之地。
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盛夏时节绿荫曳地,遮阴蔽日,风送清凉;金秋时分佳蔬果香,金色蔓裹,丰收在望。置身于此,心生归农之意,行走此间,一任烟火人生萦绕,将一种倚门守望的情思弥漫,那颗浮沉的心,也如枝头雀,增添了栖息的安宁。
一行七人,数我年龄最小,其余的老师们都已退了休。退而不休,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阳光洒在郝大姐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泽,她给我们带来了自家做的炸酱和面条,摘糯玉米的时候不甘人后,那心态,那情绪,哪里像个古稀之人呢?还有她的老伴儿张维民主任,朗诵的声音浑厚有力,用拍摄的照片制作的视频,简直不要太诱人哦!
幻境?非也。
同行的周迪老师,是老年大学朗诵社的一员,同时也是《健康之声》的播音。她为我们做了油焖大虾,还炒了香菇油菜,一直忙碌在厨房里,像只辛勤的蜜蜂,这样的人,你能相信她罹患肺癌吗?!如果她自己不说,你绝对不会相信的。如果你了解了她的经历,你才知道命运于她何其不公!先是母亲患病去世,紧跟着就是自己老伴儿,那一段时间她自己在家慢慢疗伤,谁知不久竟然查出自己患病,之后她在朋友的帮助下,外出旅游散心,去了布达拉宫···
“你这病,能上那么高?那可缺氧···”我忍不住问她。要知道健康人到了那都会有危险,更何况罹患呼吸道病人呢。
“我同学是农科院的,她让我提前半月吃的红景天。红景天不是合成的,而是用红景天的干燥根茎煎水服下,我到了布达拉宫,到了纳木错,欣赏到了西藏的蓝天白云,那个最接近天宫的地方!”她的口气无比自豪,我听了咽了口唾沫,也想去,可我不敢,因为我有老慢支。高下对比,我对周老师更钦佩了几分。
还有黄莉端老师,她退休前是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退休后到西安帮儿女带娃做家务,竟然能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来学习,钢琴,朗诵,唱歌,还报名学习了理财课程······六十多的人了,爱学好问的劲头,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呢。
三人行,必有吾师!
梁老师不用说,退而不休,在莳花弄草和犁田种植之余,勤奋笔耕,他的散文和回忆录真切感人,屡登报刊,被赵家坡左邻右舍称作年轻的小伙子,当真应了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赵家坡的恬淡静谧,滋养了梁老师的敏锐才思。还有一位太铁机要局退休的夏志刚老师,因为首次见面不熟悉,但他的热心和勤劳,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大家围坐到一起,啃着自摘的烀玉米,吃着菜园里刚采摘的蔬菜,其乐融融。席间周迪老师和张维民主任聊起太极养生,眉飞色舞,津津乐道,我也讲起了八段锦。这些都是适宜中老年人的轻缓运动,再加上赵家坡这块风水宝地,种种因素结合到一起,康养就成了触手可及的事。
门前一条旅游公路,由南向北,从榆次到赵家坡,到乌金山,到榆次后沟,拐东带西,连接着小西沟,沿着东山旅游公路,顺延到太原,一条唯美的宽阔路线,蕴藏着厚重的文化,成了人们心驰神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