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知道自己死后,儿子朱棣会造反,为何不提前杀了他?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朱元璋起于草莽,曾靠要饭乞讨维持生计。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之后,他南征北战、纵横俾阖,在1368年建立大明,即皇帝位。
朱元璋在位31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展现了他非凡的领导能力,史称“洪武之治”。虽然开创“洪武之治”的朱元璋在治国上颇有心得,但在选定接班人的问题上却出了大难。
他选择的接班人朱允炆,在他死后四年便被他的四子朱棣夺位,不知所终。
那么,纵横天下的朱元璋生前会看不出来他的四子有“犯上”的野心吗?如果看得出来,又为什么不提前杀掉他呢?
苦命的大明天子
朱元璋1328年出生在今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父母生活困难无力抚养,便把朱元璋舍给了附近的寺庙。
1343年,朱元璋家中蝗灾和瘟疫横行,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先后因病去世,那一年朱元璋16岁。
由于家庭贫穷,父母去世时朱元璋连棺材都买不起,再加上得罪了地主,最后连一块至亲的葬身之地都没有。好在邻居刘继祖帮忙,朱元璋才将父母大哥的遗体裹上几块旧衣,草草地葬在了刘继祖所给的坟地里。
大明建国以后,朱元璋日理万机,他的发妻马皇后时常陪伴。马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对朱元璋是毫无疑问的真爱。
相传在郭子兴时期,朱元璋因为小人谗言得罪了郭子兴,被其关进密室,不准进食。马皇后听说之后,在后厨偷偷拿起两个刚出锅的烧饼,裹在胸口,急忙地给朱元璋送去。
一路之上她小心翼翼,将滚烫的烧饼死死地裹在胸口,生怕别人发现。待到见朱元璋时,滚烫的烧饼已经将马皇后胸前的肉烫得焦烂。
正是这份在战争年代积累下来的真情,使得朱元璋对马皇后十分敬重。
然而,正在朱元璋准备大展宏图、马皇后母仪天下之时,命运却又和他们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在朱元璋57岁的时候,马皇后也因病逝世了。
丧子之痛
事实上,幼年丧父和中年丧妻对朱元璋的打击并不是最大,最大的是老年丧子,而且这个“子”还是他最爱、最器重的大明接班人。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生在战争年代,是最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皇子。朱标生性温和,又拜大学士宋濂为老师,使得他的价值观深受传统儒家的影响。
朱标是一个儒生,治国自然相信的是仁义礼智那一套。可他的父皇朱元璋却崇尚法家,最反感“仁义道德”,尤其讨厌孟子。
一次朱元璋又开杀戒,朱标劝谏说“杀太多人不利统治”,朱元璋随即叫人拿来一个满是尖刺的木棍让朱标拿起。朱标没有办法,呆在原地,朱元璋说:“有刺你拿不起来,那好,我帮你把刺全部去了,这样你能拿起来吗?”
朱标也很聪明,明白了朱元璋把木棍当做朝政,“拔刺”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好朱标未来的统治。
可朱标心里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想奉劝朱元璋施行“仁政”,没想到朱元璋气得跺脚,拎起棍子就要打他。
但即使发生这样大的争执,朱元璋还是十分喜爱和器重长子朱标。可惜的是,朱标在巡视西安回来之后就一病不起,最后在朱元璋65岁时病逝。
丧子之后的朱元璋失声痛哭,性格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看着挚爱的亲人逐个离去,深感自己也将命不久矣。
这时即使他察觉到燕王的野心又能怎么样呢?他那时已经不愿再失去一个至亲骨肉了。
镇守北疆,抵御蒙古
朱元璋一统天下的过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从南到北”、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由农耕民族打败游牧民族做皇帝的过程。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苦游牧久矣”。秦汉有匈奴,隋唐有突厥,两宋有辽、金,而到了大明就是蒙古。
虽然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进行北伐,也一举攻克了元大都,但期间的蒙古军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逃到了漠北,并时时威胁北疆安全。
大明建国以后,朱元璋也曾先后派徐达、汤和、傅友德、蓝玉等将领深入大漠与蒙古决战。但毕竟没有将蒙古的有生力量完全歼灭,剩下来的蒙古人,他们又繁衍后代,时时觊觎着中原这块宝地。
在朱元璋执政后期,老一批开国将领已经消亡殆尽。这位大明天子不得不派自己的儿子们去守卫边疆,维护大明统治。
明朝疆域辽阔,但最大的边患还是蒙古,而抵抗蒙古、镇守北疆这个重任,在朱元璋的众多皇子中也只有燕王朱棣能够担当。
原因是在众多皇子中,朱元璋曾亲口承认燕王朱棣最像自己。而且据现代史学界考证,燕王朱棣的生母很有可能不是马皇后,而是一名来自蒙古的妃子。
能力出众,又加上有蒙古血统,镇守北疆的任务毫无疑问落在了燕王朱棣的身上。
于是朱元璋就算察觉到燕王朱棣的野心,也无法对他下手,因为他还找不任何一个可以替代燕王朱棣去镇守北疆、抵抗蒙古的皇子。
假使这个时候对朱棣下手,破坏了骨肉之情不说,北方的蒙古趁虚而入该如何是好呢?更何况此时的朱棣只是有“野心”,而并没有真正谋反。
总之,后来发生的“靖难之役”,固然是朱元璋死后没有料到的事,但并不代表他生前对燕王朱棣没有一丝察觉,他自己也亲口对大臣们说“此子类我”。
既然朱元璋知道朱棣和自己很像,那他就一定知道朱棣的内心想法,因为朱元璋本身就不是一个“甘居于他人之下”的人。
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对朱棣下手,主观原因大概就是在经历了太子朱标的意外死亡之后,朱元璋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更珍惜自己的骨肉。换句话说,他舍不得下手。
客观原因就是当时蒙古的边患严重,需要朱棣这样有能力的亲王去镇守北疆。况且他并没有实际的谋反行为,也换句话说他不能下手。
正是舍不得下手和不能下手,使得最后燕王朱棣不仅安然无恙,还夺掉了朱元璋一手安排的大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