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曾令琪/孟加拉国采风素描•(1)初识
欢迎点击,敬请关注--
孟加拉国采风素描·(1)初识
文/曾令琪(四川成都)
作者题记:
这些年去过几个国家,但真的没有想到,今生今世会到孟加拉国一行。因为此次创作的长篇小说内容要涉及到孟加拉国,所以,陈志越先生联系他在孟加拉国的好友陈启华先生,由孟加拉国华侨华人联合会安排日程,全程接待。志越老师,加上胥树东老师、张永康老师和我,组成一个小小的采访、采风团,开启了我们此次的孟加拉国之行。
这次率《西南作家》采访、采风团,应邀到孟加拉国进行文化交流,从11月24日到12月3日,前后一共10天。对于一个面积14.75万平方千米、人口多达1.6亿的国度,10天的时间只能是“走马观花”。但接触孟加拉国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与孟加拉国华侨、华人的短暂相处,与孟加拉国的普通百姓相处,却让我们记忆的天幕缀满闪烁的星星……
对孟加拉国的印象,我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地理教材上的那点有限的知识。在我的脑海里,孟加拉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度,是一个洪水泛滥的地方,是一个特非常贫穷、落后的地方。据说,那里的人差不多都信奉伊斯兰教。那么,我们这样的非穆斯林去到那里,会受到欢迎吗?何况,语言不通,一句孟加拉语都不会,我们的采访、采风能顺利进行吗?
吃过晚饭,刚到白云机场,彩格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将我们接住,然后陪同、帮助我们办理了登机手续。
按照规定,一个人最多只能携带8公斤的行李;但我们一行四人,每个人都严重超量,特别是志越老师和树东老师。因为孟加拉国那边缺少蔬菜,缺少猪肉,所以,趁此机会他们携带了大量的新鲜蔬菜和猪肉。我和永康除了随身的行李,主要是带上了送给大使馆文化参赞、经济和商务参赞、启华先生共三副装裱好的对联,显得有点榔槺。
但即将去到遥远的孟加拉国的兴奋,让我们团结一心,很快进入了候机大厅。
从广州飞孟加拉国达卡,时间大致是3个小时,每天一个航班。飞机上,抬眼望去,中国人和孟加拉人差不多各占一半,相处得很自然,很和谐。广州的地面气温,白天是25°,夜间是18°。飞机上感觉有点凉,大家都搭上了毯子。本来应该20:55起飞,但一直等到21:40才起飞。也许,对于国际航班这已经见惯不惊了,也没有一个人对飞机晚点提出疑问,漂亮的空姐还在广播上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呢。客舱里,看电视的看电视,听音乐的听音乐,交谈的交谈,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南航的空客A380大飞机非常平稳,一路之上,基本上感觉不到气流引起的颠簸。
前排座位的背面,显示屏显示出飞机的飞行轨迹。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的飞机,却向西南方飞去,经过阳江和北海的上空。永康说,飞机可能会飞进越南,然后经缅甸进入孟加拉国。我有点疑惑:为什么不直接飞向南宁,一路向西,到达孟加拉呢?不一会儿,绕过雷州半岛,飞机终于向南宁飞去。我们一会儿聊天,一会儿昏睡。只要有事做,三个小时的时间其实是很短的,一点也不枯燥。本来应该是23:20正点到达,但一是晚点一个小时,二是孟加拉国用东六区的时间,当地时间与东八区的北京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所以,当飞机降落在达卡阿贾拉勒沙迦机场的时候,已经是北京时间的次日凌晨2:20了。当地时间是凌晨0:20。
虽然一路之上树东老师给我们灌输孟加拉国基础建设方面的落后,但一进入通关大厅,我们还是觉得“落后”的前面应该再加一个“太”字。设施陈旧,装修落后,办事缓慢……但不管怎么说,时至凌晨,海关的工作人员还是在有条不紊、耐心、认真地在签证上填写意见、加盖关防。几个中国面孔的当地人,在那里穿来穿去,不时用英语与孟加拉国的工作人员窃窃私语。看得出,那几个中国人是在发挥自己的特长,帮一些语言不通的人尽快过关。当然,这种帮助可不是免费的。
然后是去提取托运的几个皮箱,然后出港。没想到,出港之前,还得过一道安检。我们将大包小包一股脑儿放入安检机,我随身的挎包也放进了机器。等手忙脚乱地将大包小包排列整齐,拖上行李,跨出海关大门的时候,孟加拉华侨华人联合会的会董、著名华领陈启华先生和彩格孟加拉国公司的负责人阿明,已经在和我们挥手打招呼了。
像志越和树东老师一样,我们也叫启华先生为华哥。握手,问候,寒暄,上车。无需我们亲自动手,两个负责开车的孟加拉佣人将我们的行李搬上两辆车的后备箱。汽车载着我们,向达卡市区驰去。我习惯性地在胸前一摸:“糟了!我的随身挎包不在了!”
我话音刚落,华哥就让车停了下来。树东先生道:“会不会佣人放后备箱了?”
我说:“不会的,我的挎包是随身的,出门在外,除了安检,不会离开我的。”
“有什么贵重物品吗?”树东老师和志越老师异口同声地问。
“钱倒没什么,主要是有护照呢!”我有点着急了。
“会在哪里呢?”他们几个都很关切。
我想了一下,道:“应该是最后出安检的时候,很可能被卡在机器里面了,得赶快回去找!”
“别慌,没什么的,”华哥安慰我说,“只要落在那里,就一定会在的!”
华哥没有说理由,只是这样肯定地说。华哥让两辆车马上掉头,驰向机场。几分钟后,能说英语的阿明陪着我,去机场出港的安检处。我心内焦急,快步如风,阿明说:“不用跑,别着急!”
刚近大门,两个警察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一阵叽里咕噜的英语,我听不大分明,只是隐隐约约听见阿明说要进去取落下的包。警察让我们出示证件,阿明说,证件在包里呢。看门的两个警察对望一眼,将我们放了进去。
孟加拉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差不多两百年屈辱的历史,换来的最大好处,似乎就是很多人都能说一口英语,特别是公共场所。
来到安检处,一眼就看见我的包在安检工作人员胸前一尺的机器边上放着。阿明简单地说了下情况,工作人员要我出示证件,我说我的证件都在包里呢,里面还有我的护照!
那个工作人员将包递给我,我拉开拉链,取出护照,递给他。他仔细看了看我,又核对了一遍护照,然后双手将护照还给了我。阿明提醒我:“快看看包里少了什么没有!”“不用看,我相信他!”我长吁了一口气,和那个工作人员挥手道别。出大门的时候,还特意地和两个看门的警察握手致谢:“thanks!thanks!”
回到车上,大家看到找回了挎包,都很高兴。华哥说:“万一找不回来也无所谓,去大使馆开一张临时护照就可以的。”
一场虚惊,至此结束。刚到孟加拉,没想到就是一个下马威。但挎包的失而复得、分文不差,也让我感受到孟加拉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我在心里提醒自己,以后安检的时候,千万小心一些小包。因为大件不容易被忽视,小包却容易被卡住。另外,要是自己能多说几句英语,那该多好啊,也不会这样狼狈!可惜,以前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考试可以,生活中的运用却差得太多……
2018年12月4日,于西都览星楼
作家简介
曾令琪,1988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中型文学期刊《新蕾》杂志主编,国家一级作家,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代表作:学术专著《周恩来诗歌赏析》《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散文集《破碎的星空》《热闹的孤独》,小说《关于石头的新闻播报》《最好的礼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