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国画欣赏
春山瑞松园
米芾,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癫狂,又称“米癫”。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擅山水,师承董源,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子友仁,承其画法,自称“墨戏”,画史上称“米家山”、“米氏云山”,并有“米派”之称。亦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兼画人物,自称“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存世书迹,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所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已佚,后人辑为《宝晋英光集》,其孙宪又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存世米氏《溪山雨霁》、《云山》等图,系出后人所作。善画山水枯木竹石等,同时精于鉴赏,是文人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有史料记载: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画家,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明代董其昌画曾说:“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中国书画史上的狷狂之士不少。在这一类艺术家中,北宋的“米颠”名声似乎是最大的。米颠是人们对米芾的戏称。他生在宋朝,却穿着唐装;他有严重的洁癖;他见到心仪的石头,倒身便拜,还口口声声称石为兄;他嗜书画为命,时刻不离,特意建造了一艘大船用以运载书画随行,并起名为"米家书画船",成为后世藏家争相仿效的范例。比起他的老师苏东坡来,米芾放浪不羁的劲头似乎要更过之。他也是将苏东坡引领的崇尚意趣的书风推向高潮的最杰出的书画家。
米芾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画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遂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1086)八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验心得,十分中肯。该书一般认为是后人辑录米论而在成。
米芾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这应该是研究他的绘画的最好依据。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究其原因:米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定家,对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更多考虑的是绘画本体的内容;而苏轼首先是一代文豪,然后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来发表他的绘画观,较多地以诗(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要求绘画,固然不乏真知灼见,但终究与画隔了一层。所以后多是把米芾当作画家,把苏轼当作美术理论家来看的。心中叨念的是苏轼的画论,而手中实践的却是米家云山,尽管苏轼有画传世而米芾只有仅此一幅,可以作为了解米芾的画风的史料,作为米芾绘画的研究依据,不得不指出米芾的美术思想远比苏轼超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
米芾一生以书家自居,作画不多。宋人邓椿亦云:“公(米芾)字札流传四方,独于丹青,诚为罕见。”如今其画作几乎佚失。据说,米芾作画是在北宋画坛大家李伯时中风后,即元符三年米芾五十岁之际。其实,史书记载在此之前米芾就已临了大量的古人绘画,有时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绘画上,米芾与其在书法上的主张是一致的,也是褒晋贬唐,其人物画取法东晋顾恺之,山水画取法五代董源。尽管李伯时是一位大家,米芾却认为他的画欠神采,尝云:“以李(伯时)常师吴生(吴道子),终不能一笔入吴生”。(《画继》,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8月版。)显示了其恃才傲物的一面。
米芾绘画上的成就主要还是在山水画上。他不喜欢作危峰峻岭的北方山水,却情有独钟地作江南的山山水水。虽然他的画作已经看不到,但我们可以从其子米友仁的传世作品中领略到米氏云山独特的神韵。米氏云山的画法是用大小错落的横点点饰出山的形状,上密下疏,上浓下淡,点与点之间自然随意地留出空隙,笔笔可见,云气以淡墨空勾并渲染,树枝多用浓墨简洁勾出,以大浑点作叶,山脚坡岸以淡墨卧笔横扫,此画法乃米老前无古人的独创。连《宋史》也称“米芾在艺术上独具慧眼,有着超凡的感悟力。”米芾在山水画上之所以能自出机枢,一方面得力于其丰富的收藏,因而眼界甚高,下笔不凡;另一方面,其酷爱自然,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寄情山水。《洞天清录》记云:“米南宫多游江浙间,每卜居必择山明水秀处。其初本不能作画,后以目所见,日渐模仿之,遂得天趣。”米芾山水画之中“山水”,影响最大的是镇江的山山水水。其中年定居镇江,海岳庵就在北固山甘露寺下,北固山陡入江中,三面临水,金山、焦山遥相互映,向南远眺,则“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现”,俨然一幅天然图画,故而产生了米老画笔下的《海岳庵图》和《金山图》,描绘出了动人的图画,也体现了米老的绘画功力和对镇江山水的热爱之情。
米芾的山水画另辟蹊径,不是正宗传脉,孤清人王世贞谓之“不过一端之学,半日之功耳”,但“米氏云山”确是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语言方式,在山水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明董其昌《容台别集》云:“唐人绘画,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诗至少陵,书至鲁公,画至二米,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董其昌对米芾这样推崇有佳,其著名的“南北宗论”也是以米芾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而事实上,米芾提出的“寄兴游心”和“墨戏”的绘画美学思想,崇尚天真平淡的画风,对宋代以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