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逛南京路,阴差阳错走盆汤弄
话说啊,那日坐着公交从 南京 到了 上海 ,又疯狂了一次。这走一趟不知如何说好,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可这事还真不是,旁观者迷当事者清,人家说这一路玩的精神轻松,有人说这一路玩的身体放松。嗨,还真不是。这一路精神高度紧张,一路一直在查路线,车次,导航,时间。要争取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你要是走了一星期,半个月那倒是不紧张了,可是目的达不到了啊。再说身体放松,且不说要导航走路找车站,就说那动辄就坐四五十站的车子,下来上去,上去下来。一天要坐一百多站的公交车是啥感觉?到了晚上休息时坐着吃饭那腿在抖,站着买东西那腿在抖,躺在床上那腿还在抖。就好像还在公交车上抖。
说完段子说正事。这到了 上海 了总要干点什么吧?不能就这么回去吧。就到 上海 最有代表的地方看看吧,这不就到了 南京 路。
上海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去过,到如今前后有四十多年一直没断过,七十年代是从 贵州 探亲过来到 南京 路过。那时的 南京 路是必须要去的,印象里 南京 路的繁华是所有见过的商业街无法相比的。虽然那时的 南京 路有些衰败,破旧,充满了沧桑与岁月。但仍然是那样的繁华和热闹。记得当时有个相声段子。。。 南京 路在 上海 ,繁华热闹又精彩,这条街长又长,两旁都是大楼房,站在当街往里看,一大溜子大商店。。。说的真是那样的景象。
八十年代出门去玩路过 上海 也是必去 南京 路,感觉 南京 路开始慢慢有变化。
九十年代跑单帮那是年年月月往 上海 跑。偶尔也要去 南京 路转转。 上海 跑单帮一跑就是近三十年。跑遍了 上海 的大街小巷,甚至跑到了 上海 偏远的乡村古镇。但是怎么跑对于 上海 的 南京 路总是那么有感觉。那么情有独钟。看着 上海 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京 路同样如此。
这次去 南京 路,下午近黄昏,下午的阳光照在 南京 路,照在路旁的异域风情的建筑。是那么的惊艳,路边的无论老式西式建筑还是 新建 的现代化建筑,和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那些西式老建筑经过出新。感觉的是那样美轮美奂。一条历史的,沧桑的,传统的,岁月的商业街变得如此现代化,如此的焕发青春。好像正如我们的国家一样,一个古老文明的古国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建设变得如此蓬勃欣欣向荣。
南京 路的步行街
南京 路外围
南京 路,游客如织。
第一百货中心,第一百货商店,老牌子了,过去来 南京 路那是必须要逛的。不买东西也要看看热闹。
历史的现代的完美融合在一起。
很漂亮很美的店招。过去曾经有些年头没有了这些店招。这店招不仅仅是一个店名,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路两边的楼房全部出新过,看着是那么的赏心悦目。各式店招。
有块五卅运动的纪念牌。五卅运动发生在 南京 路。
1925年5月间, 青岛 、 上海 各地 日本 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斗争,遭到 日本 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的镇压。15日, 上海 日本 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人。
5月30日上午, 上海 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抓捕学生的罪行、反对“四提案”。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当天下午,仅 南京路的老闸捕房就拘捕了100多人。万余名愤怒的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高呼“ 上海 是 中国 人的 上海 !”“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 等口号,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英国 捕头爱伏生竟调集通班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其中捕去学生四十余人,射杀学生四名,击伤学生六名,路人受伤者十七名,死了三名。6月1日复枪毙三人,伤十八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夕阳下,各种建筑反射出各种色彩。
这可能是一家网红店,现在很少看到有排队的店了。到跟前一看好像是卖月饼的。只是好像改良了,牛肉,螺片,榴莲,鲜肉。
排队人不少
这是拉黄包车的还是演戏的?
还是给人照相合影的?还是干什么?主人公用有点犀利甚至有点愤怒的眼光看着我。不知是啥意思?(这是回来后期处理的,实际上我离他还很远)
只敢远观不敢近视。
老年人坐在轮椅上,有后人推着逛 南京 路,这是她的福气。孝顺的年轻人。
疲倦的游客,顾不上形象顾不上雅观了。街心花坛上躺满了坐满了游客。
一家老字号。沈大成。
永安 百货也是老字号了。
街头茶座或是酒吧
漂亮的西式建筑,坚守岗位的执勤者。
紧紧握着我的手。。。
又一家排队的店铺,也是一家卖什么美食的,我也没注意看。
说了半天,除了说 南京 路总要讲点段子,说点传奇故事。走到 南京 路中间时,有点内急。用手机导航找个方便之处方便一下。这一走,走到了一条小巷。正是,高楼下面有小巷,繁华后面有市井。往里走了走,完成任务。觉得这条小巷挺有味道。随手拍了几张片子。感觉总是有点什么。回家后查了查,还真有名堂。好了,故事来了。原来这也是一处景。一处有名的景。只是可能大多数人不太喜欢。这是条有名气的巷子。叫盆汤弄。
当时看到这地名就觉得肯定有故事,觉得应该是澡堂子什么的。后来一查这还真是有历史有故事的一条小巷。盆汤,即浴室,在老 上海 人嘴里,还可以叫作混堂,洗澡就是去混堂汰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1864年)混堂在此先后建成开业,慢慢在这条建成一条混堂街。盆汤弄的范围包括现在的盆汤弄和 山西 南路直到 山西 路桥这一段,路旁有盆汤浴池,因此得名,那也是英租界里最早的一批浴室,盆汤弄一带一直是会馆公所集中的地方,丝业会馆、金业公会,还有 浙江 湖州 帮的绉业公会。有商人的地方,商业自然繁华,菜馆浴室林立,自然不在话下,整条弄堂只有两百多米长,宽三米左右,现在就在 南京 东路后面的一条小巷,不经意间走进来的小巷。
小巷子里还有很多故事。据说杜月笙也到巷子里的盆汤里汰浴。
这巷子中间的柏油路原来是 上海 有名的弹硌路。后来翻修成柏油路,两边是石板。百多年过去了,这巷子还是那么烟火,只是原来的商贾大亨混迹的地方现在成了一般百姓的住地。
百年前的盆汤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当今流行的足浴。
仔细看,路边的厕所,这处公厕位置的地方,原来也有一处公厕。有超过120年的历史,建成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比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还要早一点,更不用说八国联军和辛亥革命了。一百二十多年时间里,厕所历经改造,早已无复当年的模样,现在就是一座普通的 上海 式的公共厕所,已没有任何出奇之处。我在百多年前就是公厕位置处的公厕内方便了一下。也不知有多少人在这个位置站立过。
盆汤弄内还有租界时代留下来的方形木质电线杆,(左手边那根高耸的木杆)堪称 上海 滩上一景。这些电杆用的是 美国 进口的花旗松,木质乌黑,显得凝重而粗粝。底部有金属箍固定,虽经百年依然完好,至今仍在发挥其作用。
1864年的盆汤弄,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无意识中走进了一条百年老巷。随手拍的一些片子也成了故事的素材。
接着说 南京 路,路上各色人等。
一个拾荒人,年龄不大,穿着还算整齐,戴了一顶棒球帽。世事无常,人也有落难的时候。
楼面出新。 南京 路向东发展。一直连到外滩。
这好像是那栋著名的大厦,走在这里仿佛走在 欧洲 某个城市的街头。
走到外滩了,想起了一些往事。七十年代末期路过 上海 晚上逛 南京 路,走到外滩。基本靠不上江边。全被一对对的情侣占领。那叫什么情人墙还是什么爱情墙?反正是满满的,就算是有个缝隙,你也不好意思钻进去啊。岁月无情,那些当年曾经在拥挤的江边卿卿我我的情侣啊,情人啊,现在也该是岁月老人了吧?
外滩,黄 浦江
黄 浦江
浦西看浦东
黄 浦江 对岸浦东的标志性建筑
外滩同样是游人如织,人潮攒动
怎么着看着这西式风格的建筑都挺美。
我说不出来为啥要拍这张片子,就是有种感觉。虽然旁边的墙面的装饰搞得有点不伦不类。
南京 路的外围,外滩的边上。夕 阳西 下,我寻找着回去的路。。。。。。
有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