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奇葩的一次科举考试,惊动了朱元璋,录取结果却是相反的

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来说,或许从情感上对科举考试来选拔自己的属下,是更有期待之意的,是更应该尊重知识的,是在学问面前更应该讲究公平的。但对于一个不同寻常的朱元璋来说,可就不是这样的。在其做皇帝的年头,有一次会试,高中的举子们竟然都是南方人,竟没有一个北方的举子高中。这在考生界可算是炸了锅,甚至都上书到了皇帝本人眼前。

经过严格的调查,事实上,还真是主考官没有徇私,南方举子的卷子确实比北方要强不少。就在这样的证据面前,朱元璋还是选择此次考试成绩不算,重新开考,这也算情有可原。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第二次的会试录取结果是——高中的都是北方人!这俨然已是历史上最奇葩的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结果竟是完全相反,这不免让人顿生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一,这完全是朱元璋为了平衡南北双方的矛盾。第一次会试,北方学子心中早已是怒气冲天,感觉受到了朝廷的冷落,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恐怕早已蔓延到了北方各地,他们对朝廷的冲击是巨大的。为了安抚此次对北方学子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朱元璋是要有所表示的。要表示,作为皇帝就不是表现一星半点就可以了,必须得有个大动静,这样来个截然相反的录取结果,岂不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其二,这恰好是一次绝佳的开展一次消灭掉一部分对手的下手机会。作为一个政治敏感性极强的君王来说,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么一次偶然上天安排的机会的。因为朱元璋可以说成第一次会试是某些人的失误或者是徇私舞弊造就的,这样就给了朱元璋排除异己的口实,而后面一些朝臣入狱的结果就恰恰反映出这一点。所以说,这次会试成绩的极大变动,其中是有很浓厚的政治博弈的需求的。

其三,这恰恰是朱元璋性格的贴切体现。擅长震慑的朱元璋能够通过此件事情,达到两重震慑效果。一方面,对学子们的震慑。自科举产生以来,在大一统的时候,南北才子之争早已历来以久。通过这次变动,严厉打击了学子们的斗争心态,可不仅仅是南方学子,而是整个南北方全部的学子。

因此此举他是向世人宣布,谁再因为南北录取而闹事,大家都跟着倒霉,不管成绩如何,我可以让你们谁都中不了,以后都别跟着瞎起哄。一方面,是对自己下属中没有大局观念的人的一种严厉震慑。别光想着那点业务,你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凡事要替朕考虑,要站在朝廷的角度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成绩事小,南北稳定,大家臣服才是最重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