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脾胃大师“李东垣”学习治疗各式各样的脾胃病
导读:今天看看脾胃之病如何影响其他四脏,又有哪些证型及治疗方法?
脾胃病,在东垣创论《脾胃论》的基础之上,阐述脾胃病最著者,明有张介宾《景岳全书》、清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等书,或从脾阳立论,或从胃阴立法,阐扬和发挥了东垣“脾胃学说”,使脾胃学说更臻完善,为临床医学充实了理论。
脾胃病不仅在于脾胃自身病变互相转化,而且能导致心肺肝肾发病。
“脾位中央而灌四旁”。
“四旁”,就脾胃自身而言,是指四肢,脾主肌肉而实四肢。说明脾病多表现四肢无力,肌肉弛缓、拘急、消瘦或萎缩的病态。
如就脾与五脏之间而言,则脾胃病,不但是脾胃受病,而且涉及心肺肝肾,以至脏腑、经络的病变。
张介宾指出:“脾胃有病,自宜治脾。然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在焉。
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景岳全书·论治脾胃》)。
阐明脾胃与心肺肝肾的关系在生理活动中互相关联,有直接的病机联系,也有间接的病机联系,不能分割对待。
兹就“脾胃虚实传变”作简要的叙述。
脾胃与四脏实证
一、心火亢盛,伤害脾胃
症见昏晕眩瞀,心烦失眠,面如火燎,五心烦热,知饥不食,咽干便秘。
病因“将息失宜,心火暴甚”,火灼胃阴,母病累子。
东垣谓:“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黄连、黄柏、生地、芍药、石膏、知母、黄芩、甘草”,以救胃土的焦燥。
举例
高某某,男,70岁。
老夫少妻,常感烦热失眠,面赤唇麻,头昏且痛,脉弦大,舌质绛。
病者不介意,一日食羊肉面一大碗,头忽剧痛,手足抽掣,身热口噤。检查血压为24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中风。
由于心火引动肝风,风火交煽,戕害脾胃。急当泻火熄风、清心活络以安脾胃。
用生地黄、麦门冬、川黄连、炒栀仁、生石膏、连翘芯、牡丹皮、双钩子、杭白芍、淡竹叶、鲜竹沥为剂连进,汹涌之势稍退。
大便闭结,加锦纹大黄数服,便通而诸症缓解。
二、肺不清肃,浊气攻胃
症见胸膈痞满,咳逆喘促,上气膹郁,痰粘食少,坐卧不宁,二便结涩。
本证多见老年胃气已衰,脾失输精之力,反成生痰之源;肺失清肃之能,反燥大肠之液,因而浊气在上,肺胃不降。
东垣谓:“肺金受邪,由于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故咳嗽气短,皮肤不能御寒,精神少而渴……人参、白术、白芍药、橘皮、青皮、黄芪、桂枝、桔梗、桑白皮、甘草、木香、五味子”,以降浊肃肺。
举例
章某某,男,62岁。
素嗜烟酒,长期咳嗽。近因气候转凉,哮喘不止,夜难安枕,咳甚痰稠,胸满喉燥,气息不匀,闻食欲呕。
察脉弦滑且数,舌苔厚腻。此由胃浊转输于肺,肺失治节,乏清肃之权,痰浊聚结反攻于胃。
乃仿东垣方意,用清肺降浊法:瓜蒌仁、旋覆花、代赭石、葶苈子、桑白皮、苦杏仁、生苡仁、赤茯苓、法半夏、广陈皮为剂,使胃浊降,肺气清,痰饮化,咳喘平。
患者年老气衰,脾元虚乏。服后,脉缓苔薄,食能辨味,咳喘平缓,然少气无力,以六君子汤加炙紫菀、炒桔梗、糯米炒麦冬、五味子,调理而安。
三、肝气郁实,阻遏胃机
症见胸胁苦满,胁痛噫气,呕逆善怒,口苦恶食,腹胀便溏。大抵肝喜条达,郁则生病,病必气滞血瘀。
东垣谓:“肝木妄行,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腹中急痛,此所不胜乘之也。甘草、白术、茯苓、柴胡、芍药、川芎、藁本”,即所以“以甘缓之”,“以辛泻之”。
举例
胡某某,男,49岁,有肝炎病史。
就诊时,腹形臌胀,胸痞噫气,右胁满痛,厌油恶食,睡眠不安,口苦头昏,面色黧黯,胸前有蜘蛛痣,大便溏薄,脉弦舌暗。
检査:脾机能亢进、中度肝硬化。可见肝气郁实,脾土受克,仿天士“肝逆犯胃”之治。
用疏肝助胃法:北柴胡、制鳖甲、紫丹参、杭白芍、炒枳壳、炒白术、川郁金、白蒺藜、炒麦芽、川楝子、广橘皮、炙甘草等味加减,连续服近百剂,食纳增进,面色润泽,诸症尽释。
四、肾水反侮,脾不制水
症见心悸吐水,四肢肿胀,腹满腰重,渴不思饮,足不任身,小便短少。因于肾关不利,水邪泛溢反侮脾土。
东垣认为,“肾水反来侮土,所胜者妄行也……涎唾多而恶寒,足痛不能践地,骨乏无力,腰脊背胛皆痛。干姜、白术、苍术、附子、桂枝、茯苓、猪苓、泽泻、川乌”,温土以制水。
举例
何某某,女,45岁。
病心悸泛恶,胃中嘈杂,面目四肢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泻一日三五次,食入饱胀,头昏重,背恶寒,口干不欲饮水,脉沉缓,舌质淡薄白。
肾水偏盛,真阳不足,不能蒸津液化精微,津液反化为水饮,乘侮脾胃,损伤元气。
用东垣运脾制水法:白术、云茯苓、淡猪苓、炒泽泻、法半夏、广陈皮、川桂枝、生苡仁、服药后,得力于脾机健运,促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而不悖,肿胀渐消,精神乃复。
脾胃与四脏虚证
一、心脾两虚证
心气虚,可以影响脾气虚,眩晕怔忡,纳呆失眠,胸中压闷,少气不足以息。
由于心阴不足,心阳无所依附,火不生土,脾胃气衰,导致心脾两虚,母子俱病,宗气失司,血不流畅。
东垣制人参芍药汤:人参、黄芪、当归身、白芍药、炙甘草、麦门冬、五味子;可配朱砂安神丸,以调理脾胃,安养心神。
举例
陈某某,男,50岁。
胸满短气,怔忡失眠,头昏目眩,舌质紫暗,食纳减少,精神困倦。
检查为冠心病,冠脉流量不足,心肌缺血。
“心主身之血脉”,“脾统血”,心脾之虚,则不足以运行气血于经络,流畅营卫,其血为痹。
法当益气和血、养心益脾,治以甘温:北黄芪、西党参、紫丹参、朱茯神、当归身、酸枣仁、炙远志、炒白术、川郁金、广橘皮、九节蒲、炙甘草。
服至五十余剂,冠脉流量有所改善,自觉症状消失,精神渐旺。
二、肺弱脾虚证
脾元不足,肺气必虚,短气喘息,胸中郁闷,四肢无力,语声低微,食欲锐减,自汗恶风。
证因脾胃先虚,肺卫不固,“肺合皮毛”,肺气虚则卫阳弱,故皮肤不任风引寒。此属虚劳不足之证,《金匮》言之颇详。
东垣制参术调中汤: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炙桑白皮、地骨皮、橘皮、炙甘草、麦门冬、五味子,扶脾胃以保肺气。
举例
张某某,女,25岁,原有肺结核病史,食少体瘦。
适当秋令,牙龈出血不止,面色一时潮红一时晄白,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但不咳嗽,月经先期而少,病中更显消瘦。
察脉细数,舌质绛裂。此由胃阴亏虚,肺乏滋生之源。
法当培土生金,养胃滋肺:西党参、蒸白术、淮山药、百合、蒸苡仁、麦门冬、明玉竹、广陈皮、苦桔梗、炙甘草等味,以缓方图效。
三、肝郁脾虚证
由于肝虚气郁,郁而生火,火灼肝阴,肝脏自病;肝病妨脾,导致脾机阻遏,脘胀胁痛,面赤口渴,头旋目眩,乍烦乍恐,呕酸吐沫,大便溏滞。
因为肝虚木郁,脾运失畅,形成湿饮阻中、精气不布的病变。
东垣谓“木气既虚,火令不及,是所生者受病也,故所不胜者侮之,是以土乘木之分”,变为上热下寒之候。
东垣用补肝汤:柴胡、升麻、藁本、茯苓、炒曲、苍术、半夏、生姜之辛散为补。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
然而,火灼肝阴,肝虚自病,则非升柴苍藁姜夏一派辛燥劫阴之品之所宜。
举例
王某某,男,50岁。
胃痛连及两胁,呕吐酸苦涎水,心烦易恐,饮食不思,胃中灼热,便溏不畅,食后痛即发作,因此甚苦。
察脉象弦数,询之,原有胃病。断为肝虚胃实,脾机不利,“标实不去,本虚愈甚”。
“肝以疏为补”,师其法而反其方,即取疏肝养胃:杭白芍、当归身、川楝子、延胡索、淮山药、炒枳壳、广橘皮、酒柴胡、佛手柑、谷麦芽、珍珠母、炙甘草为剂,服之应手取效。
四、脾肾阳虚证
先由肾阳亏损,阴寒偏盛,肠鸣矢气,五更泄泻。病因肾阳不足,不能熟腐水谷,火不生土,脾肾同病。
东垣治脾胃虚寒,泄泻无度,食物不化,制扶脾丸(方见《兰室秘藏》)而用姜桂,实即温养脾肾。
举例
吴某某,男,37岁。
因感受寒湿过甚,“肾为寒水之脏”,“湿从下受”。寒湿伤肾,真阳湮郁,清气不升,以致水谷不化,泄泻不止,腰膝酸冷。
专用实脾无功,当用补火生土法:熟地黄(砂仁拌)、酒白芍、炒白术、云茯苓、西党参、补骨脂、煨肉蔻、熟附片、上肉桂、炙甘草、五味子组方而治验。
综上所述,脾胃与心肺肝肾的发病机理,不仅是消化系疾病问题,而且与各脏之间、各脏与各腑之间的病机相关。
我们在研究脾胃病程中,应从机体整体出发,特别是要研究“形神学说”在脾胃病中的具体反映和主要作用,从而观察和掌握辨证论治的规律。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李聪甫论金匮》,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