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记家乡信丰端午节奇葩习俗一一抢鸭子

作者简介

林春旺,男,江西信丰人,汉族,1956年出生,原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儿医院儿童医院(三甲医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危重医学分会顾问,暨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曾在《人民文学之友》、《山花》、《小说月刊》、《参花》、《牡丹》,《井冈文艺》杂志及《广州日报》等刊物发表过小说和散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大家赛龙舟,包粽子,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在湖南湘西、江西赣南、四川眉山、福建闽南等一带,端午节除了龙舟比赛外,还有江河水上抢鸭子的奇葩节目,场面异常热闹。

据传说, 端午节抢鸭子这一习俗来源与苏东坡有关。苏东坡与恋人王弗结婚那天,迎亲船队按习俗在船上放置了活三禽鸡鸭鹅祭江神,祈求平安。当船行至江心时,几只鸭子受到锣鼓声惊吓破筐飞入江中逃窜,迎亲的后生们情急之下,纷纷跳入水中捉拿鸭子,一时间人追鸭,鸭钻水,舞得水花滔滔。苏东坡看得甚欢,诗兴大发脱口吟道:“趣趣趣,人鸭竞技,搅起千堆玉,良辰吉日增惬意。”苏东坡功成名就后,人们为了不忘这段趣事,一些地方便把水上捉鸭子竞技列入端午节的一项重要节目。

家乡赣南信丰端午节抢鸭子的习俗不知从何时开始,记忆中,“文革”前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这一活动,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欢乐。这天,大人们会起个大早,准备好早餐,有棕子、咸鸭蛋、蕃薯芋头粥等。吃完早餐,小孩们都会换上新衣,过年似的,母亲用雄黄蘸酒在我们的眉心上点个大圆点,上衣口袋放个小香囊,祈求平安无恙,身体健康。
然后,便是最开心的事儿,父亲带我们去看龙舟赛和水上抢鸭子了,出门时嘱我们每人拎上两个粽子,并告诉我们屈原是最会作诗的人,长年躺在江底,到了江边要扔两个粽子下去喂鱼,它们吃饱了就不会去咬食屈原了。父亲是语文教师,以前跟我们讲过屈原的故事。
来到桃江河的嘉定古桥码头,岸边已经人头涌涌,父亲让我骑在他的肩上,龙舟竞赛看得很真切,抢鸭子活动马上也要开始。
鸭子扔下水前要在它们颈部做个小手术,只见术者手起刀落,那鸭颈部便留下一道不深不浅的伤口,助手马上往伤口塞一撮盐进去,便向河里抛了下去,鸭子在空中朴腾,优美极了,入水后的鸭子,伤口受到食盐的剌激,显得异常烦躁,拼命往水里钻。

随着一声响亮的哨声,岸边几十名赤脯的后生齐刷刷地跳入水中追赶那些鸭子,一时间,河岸的鼓声、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欢声雷动。

“七佬崽,加油!七佬崽,加油!”大人小孩不约同时地在为他鼓劲。七佬崽当年三十出头,中等个,是个胖子,水性了得,在旱地迈的是八字步,憨态可掬,但一进到水里,简直就像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可张开四肢,挺着肚皮仰卧水面,纹丝不动在河里漂流数百米。据说他还能在水中换气,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可憋半个时辰不出来。他人厚道,不图报酬,是县城的水上义务救生员。当年,县城还没游泳池,古桥下方的小码头水域便是最热闹的游水场地。暑天里,他每天都会坐在码头的青石板上,看护着游水的孩子,被他救过的孩子不少。

滔滔桃江水,一路而下,浩浩荡荡,在古桥下经七孔桥墩的分流,水势变得湍急,选择这里竞技,一是方便群众观看,二是增加逮鸭子的难度,不是身强力壮水性好的人,休想逮住鸭子。

鸭子放入了桃江河,跳入水中抢鸭子的汉子们各显本领,谁把鸭子逮住,这鸭子就归谁所有,在那物资食物匮乏的年代,这是何等了不得的好事呀!一只只鸭子惊起,四处朴腾乱窜,因颈部伤口盐硷的刺痛,鸭子不停地往水里钻,无形中增加了捉鸭的难度。

这既是一场人和鸭子的大战,也是一大群人之间的争夺战。一个小伙子冲上去,眼看着鸭子就要到手,半路却杀出来几个拦路虎,鸭子可能就被别人得手。抢鸭子,除了拼的是水性、勇气、体力和技术,有时候,还需要一点智慧,最先出手的,最后有可能却是铩羽而归。水性和体力最佳者有时会被几个人围档、拦腰或褪下裤衩(引起观众哄堂大笑),使之无法得手,拼得有趣拼得精彩。
比赛渐入佳境,整场竞赛在一片铜锣鼓声、呐喊和欢笑声中进行,此起彼伏,鸭子成了惊弓之鸟,选手们也逐渐找到了门道,几十只鸭子一一被擒。再现了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端午节的热闹景象。然而,家乡的抢鸭子活动似乎比沈先生笔下的场景更加热闹、刺激和有趣。
“文革”后,由于生态的破坏,桃江河水位下降,河床也因挖沙而变得不适宜竞赛,家乡端午节抢鸭子这一习俗未得到传承,永远成了我们儿时的美好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