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历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公历?

2007-06-12 00:38:17编辑: zhaozhishi

|

|

农历:
最早的农历是《夏小正》,原为《大戴礼记》中的一篇,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候、农事,和现在的农历不同,没有二十四节气,到春秋时代,测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通过逐渐充实改善,在秦汉间二十四节气才完全确立。从汉武帝的太初历规定了二十四节气的起始时间,以夏历为统一的历法,形成了农历,一直沿用至今。

公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起源于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时间一长,比如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正好颠倒过来,那就“后果很严重”了。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Julius Caesar)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凯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农历。

网上好活动:http://wsyj.com


农历

即夏历。(“农历”一称流行的原因: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泛滥,“横扫四旧”,认为“夏历”是夏王朝的印记,必须改名;因传统历法在农村使用较普遍,故通过报纸改名“农历”:1968年元旦,全国报纸报头一夜间将“夏历”名称改成了“农历”。 )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 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归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

  上面讲过,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

  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 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

  干支纪法

  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

  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这只是一个传说,干支到底是谁最先创立的,现在还没有证实,不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干支的象形文字,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法了。

除非特别注明,所有文章由找知识百科和信息网 www.zhaozhishi.com 原创,可转载,必须注明去处,否则可能追究侵权责任。
(0)

相关推荐

  • “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真的会发生吗?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过去的农民,基本上每天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文化水平有限,大字不识几个,但却能在田间地头挖掘出一些经 ...

  • 干货|为什么一年会有两次狮子座新月?

    [今日箴言]: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7月24日诞辰) 文 |静电鱼 一年两次狮子座新月,点解? 2017年是个有意思的年份. 两次狮子座的新月,分别在7 ...

  • 为什么说农历不是阴历?阴历、阳历、公历、农历之间到底啥关系?

    日历 你的生日是过农历还是公历?这个问题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经常被别人问到,尤其是长辈们.而且在前段时间,我看到有许多人因为2015年大年初一前出生的孩子,究竟是属马还是羊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 ...

  • ​为什么说农历不是阴历?阴历、阳历、公历、农历之间到底啥关系?

    轮子与车 10-01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日历 你的生日是过农历还是公历?这个问题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经常被别人问到,尤其是长辈们.而且在前段时间,我看到有许多人因为2015年大年初一前出生的孩子 ...

  • 知识清单 | 全面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全面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 ...

  • 我国旅游业用地概念内涵及分类探讨

    对旅游业用地的界定是旅游业用地政策研究的基础问题.本文拟在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文献中的旅游业用地相关提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符合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和旅游业发展实践的旅游业用地概念和分类. 一.法律法 ...

  • 知识清单 | 全面认识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全面认识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内容注意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成为个人的私事.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 ...

  • 从三周期视角看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中长期路径选择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和模式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从世界主要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形成经验看,区域基础设施链一体化.产 ...

  • 我国政策评估方法选择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建议

    对于重大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我国在中央和地方层面都做了广泛的尝试,但当前开展的政策评估仍以相关部门自评为主,独立性和客观性略显不足,进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公信度和施政参考价值.未来应着力提高政策评估工作的专 ...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我国的独特优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运行方式.国际竞争范式和世界格局发展走势.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互动模式亦更为复杂.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新一 ...

  • 全球产业变革新趋势及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的活跃期,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握好历史大变革的趋势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是我国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