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未尽,良弓藏;狡兔殆尽,走狗逸

阅读第1182天
虽然读理科,但是对于历史还是会有一种执爱。从小学开始翻读历史,总会发现一个现状:功臣难有善终。
慢慢地发现,这个话其实也不缜密。开国功臣也有生活安逸的朝代,非开国之际,也有功臣被抹杀的时候。
我在想,难道真的就是一句“功高盖主”就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定义吗?也许并不尽然。任何历史性的现象,想必不是一两句话可以道尽。
01
首要原因,肯定还是从皇帝本身分析。皇帝由于哪些原因会对臣子下手呢?我想,应该无外乎三点:
1.皇帝本人的出身。其实说到皇帝出身,这是一个相对忌讳的话题。因为每朝每代都会加以润色,总之让人产生一个错觉:皇帝不是人。
这里说的出身,主要针对特定的一类,来自草根群体的开国皇帝。他们是不是一定就会滥杀功臣呢?不一定。不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也差不多。
当然,也许对此说的较为绝对。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也会对皇帝之后的性格造成深远影响。
他们起家的过程,能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德,从而获取众人的推崇。
 
至于这是不是他的假象,无从得知。只是从之后的情形来看,会让人怀疑一二。
一旦他登极,这时候就会露出狰狞面孔。不过,也不尽然。有些更可爱的,大业未成就已经下手了,比如李自成和洪秀全这两位难兄难弟。
为何会下手呢?毕竟这么多年走过来了呀。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穷怕了,等到自己获得了足够高的地位、权利和财富,就会产生一种浓浓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一直折磨着他,让他梦见自己会失去一切。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
如何消除?那就干掉也许会有威胁的伙伴。
当然,这个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类大佬打天下,一般来说也会有一帮草莽兄弟。
我们无法评价这帮能够得天下的人是否一定多么品德高尚,知书达理。毕竟,人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等会也会分析这类因素。
等到那些“不稳定因素”全部消除,他也许才能获得安全感。不过,会带来一定的后遗症。
能够挺过去,再享百年国祚不难;挺不过去,那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吧。
朱元璋杀功臣真的是杀得干净,太干净了。等到靖难之时,堂堂大明正统,难有得力干将。
我想,这时候朱允炆会不会跪在祖庙吐槽:皇爷爷,您干嘛也不给孙儿留几个擎天之臣啊!
02
2.皇帝的自带格局。这种皇帝一般不是指开国皇帝,因为带有开国属性的皇帝,智商也不会太差。
只是朝廷运行到中间,总会有那么个别坑爹的皇帝会坏事。坏事的原因也简单,莫名地对臣子不放心,想想还是弄死算求。
其实也会有各种因素。可能是皇帝昏庸呢!?也许是因为某些原因臣子得罪了皇帝,皇帝小心眼呢?再要么,涉及到那么一点“功高震主”。
朱祁镇干掉于谦,其实基本上也可以划为此列。可是很尴尬的一点,朱祁镇貌似不算是很昏庸。于谦呢,也不是真的因为功高吧。
根据史料记载,是因为徐有贞对朱祁镇说:要弄死于谦,不然我们的行动师出无名啊。朱祁镇一听,觉得有道理。
根据后面的表现来看,朱祁镇那时的智商是应该在线的。所谓的被奸臣蛊惑,可能就是徐有贞背锅,不可能写皇帝说出这种话嘛。
这一步棋是有点臭的。因为留下于谦,其实完全可以当牌坊。师出无名根本就不存在。
至于后面崇祯的操作,算是例外。他不能说是昏君,而是脑子神经。年轻人嘛,压力太大,就容易出现问题。
袁崇焕、孙承宗,两位算是在明末有实力的统帅,硬生生被玩死了。可能归结于一点,皇帝的多疑太恐怖。
不过多疑哪怕如曹操,屠杀功臣或大臣的行为也难见,除了当时的“倒曹”行为之外。所以,帝王有时候不仅是一句多疑就可以推脱干净吧。
昏庸的操作就太多了,拿出一本《上下五千年》,随便翻。前后两章之内,应该会有这种操作。从纣王杀比干开始,这类剧情就一直演绎。
不过,如果这个皇帝脑子聪明点,这个锅就会甩给奸臣去背,比如宋高宗于岳飞;人品差点,那就自己背锅,留下千年骂名。
3.帝王心术:这类帝王心术怎么说呢?就是他杀这个功臣绝对是有原因的,也不一定是因为自己就是要弄死老兄弟或者得力干将。只是这种心态,有时候确实不好说给别人理解。
汉景帝绝对是一个牛逼皇帝,之前的笔记中专门也提到他。当政之时,干掉了两位重臣,晁错和周亚夫。
一文一武,其实可谓如虎添翼的。前者因为“七王之乱”不得不弄死,就是为了刷一波道义值;后者,说好听是因为刚直,但是也和立太子有关。
以周亚夫的角度来看,既然立太子了,那就是太子当皇帝。汉景帝觉得这个太子傻缺,太子的妈更傻缺。那怎么办?说不通啊。
说不通就没办法了。周亚夫要是不支持新皇帝咋办?让好不容易恢复元气的大汉帝国又遭遇重创咋办?那就弄死呗。虽然周亚夫最后是绝食而亡。
帝王心术,其实在现代企业中更容易出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创始团队一旦功成,总会出现扯皮和兄弟凋零的情况。几无避免。
没办法啊,为了给新人机会,也为了公司的发展真正日新月异,有的人就得PASS掉。
不管老大愿意与否,忍心与否,这种事总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毕竟,公司较于个人,总是会得到最终应该的结果。
03
所有的锅不可能光领导者来背嘛,作为被弄死的对象,到了天堂(不过我怀疑是地狱的可能更大),还是要反省自己。
我们评价一件事情,肯定不能完全把错误归于环境,这是不科学的。如果以那些被弄死的大佬来说,一般会有这三个原因:
1.不知礼。这种不知礼,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和不知尊卑类似,但不是完全恶意。如我所说那帮出身草莽的大哥们,等到成为了开国元勋,这个身份的转变还是没有那么快。
他们不一定真的做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但就是会让皇帝不痛快。这种不痛快,也许不会马上爆发,但是你还在无意试探。那么虎头铡定会给你留一个雅座。
我想到某朝开国。一位大将总是以当年的“昵称”称呼开国太祖,动不动就是直闯寝宫的蛮劲。
对于那开国太祖来说,为了保持颜面,不忘老兄弟,还是要笑脸相迎。后面随便找一个无厘头的借口,就KO了。有人背锅,又能引起什么波澜呢?
但是,成为了皇帝,心态也就不一样了。这时候你还把这个皇帝认为当年一个锅里舀饭的人,就是蠢得可怜了。
企业开创之初,这类可爱的人极多。原因也是简单,因为现代的尊卑比封建时代弱化了许多,但是上下级是依旧存在的。
没有及时转化这个观念,等到游离其外,就只有捶胸顿足了。
2.不识趣。领导最喜欢哪种人?眼里有活的人。不要只是把这个当成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换成如今时髦的话,那就是:情商高。
识趣,也是眼里有活的表现。什么时候应该识趣?当你“老了”,能力再难进步,明显跟不上组织步伐了,那就功成身退,
或者新皇帝明显对你不会是太有好感,学会表示“乞骸骨”。你能做出这个举动,新皇帝再怎么也得“表示表示”,笼络人心嘛。
要么就是让你在高位待几年,防止给他留坏名声;要么让你荣归故里,子孙享福。
可是啊,有的人老了,总是赖在位置不想动。总想着我为组织流过血,出过力的感觉,不能卸磨杀驴。
可是,从来不会想想,他做出的努力,是已经给出了回报。现在你赖在这个位置,又挡了多少人的路?
很多人觉得,没有我,能够打出这片江山吗?放心吧,没有那位老大,自己还不知道在哪里要饭呢。
不识趣的人,一般很难保个好下场。要么就是身死族灭,好点的也是凄凉退场。本可你好我好大家好,何必怀有这样那样的侥幸心理呢?哎,悲乎哀哉!
3.跋扈。这种人,你可以说他没脑子,也可以说他有脑子。说没脑子,是因为自己还真以为自己是大哥了,为所欲为。
说有脑子,是因为他也许真的对比后发现,自己的战斗力很强,可以为所欲为。不过,这类人的迷之自信是有问题的,最终很难有好结果。
权臣,尚且有可能会有好下场,虽然大部分不会太好,但是也会碰到想立牌坊的皇帝。可是,对于那些飞扬跋扈,不把老大放在眼里的人,那就悲剧。
嫪毐,梁冀,霍光,蓝玉等人,下场简直不要太好。如果跋扈到一定程度,可以搞死皇帝。看起来不错,但是这笔孽债,还是会记在你头上。
当老大的人,不管多么深明大义,总是会有那么一条红线是不能触碰的。这无关乎什么“兔死狗烹”,是正常的人性。
就像父母,能真正能够忍受子女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的吗?那种溺爱到如此地步的,最后就是共升天堂……吧。
【结语】
万事有因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