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线】| 王占禹作品:那片云跚跚飘去

入夏的一个午后,我行走在家乡田园,突然手机震动,打开屏幕:“老报人韩仲昆先生辞世。”我不由地停住脚步,呆呆望着天空的那片云,由浓变淡飘向远方。
韩仲昆,一位文采舞在笔尖、终生爬格不息的报人。读他的报章,犹如观赏天空的云,聚得热烈,散得灵动,时而雷鸣电闪,暴风骤雨;时而靑岚托虹,光华耀眼。那种感觉,是激越中的亢奋,是惬意的舒朗。
初识先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山西日社,他头戴一顶鸭舌帽,鼻梁上架着副近视镜,脸色微红,言语犀利,正在和一位通讯员说稿子。他说写稿重在写事,写事重在写人,写人重在写故事,不能听着风响不见云彩,看到云飘不见雨来。他显然是对稿子不满意,提示这位通讯员多读书,多调查,多观察,多思考,多抓细节,凸现人物特点,彰显精神风采。那位通讯员心悦诚服地收回稿子,我在旁边听着也心里暖暖的,深感先生的话点到了把稿子写好的穴位上。
自从这次不经意的谋面,我对报上刊登先生的稿子注意上了。他采写的通讯俱多,大多来自生产建设的一线,挂着露水珠,带着泥土味,就像电影里的镜头鲜亮悦目,如同散文那样文采飞扬。有篇《左云新风》,反映的是当地干部走村入户,穿山进沟,尊重群众意愿,遵循自然规律,治山治出“林护坡”,治沟治出“埧围田”,抗住了风沙蓄住水,泛起了绿色地增产,让你有种“苏区干部好作风,带着干粮去办公”的清爽。
先生写稿文笔精到,不拘一体,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运用自如。消息、通讯、调查、社论、述评、按语等信手拈来,喷珠吐玉。散文、杂文、诗词、小说等也是他的拿手好戏,而且大都是即兴而作和业余创作,用鲁迅的话说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先生从来与咖啡无缘,他的创作多在节假日和静夜灯下,在下乡路上和饭前茶后,看戏看电影时心琢磨,采访聊天中想题目。用“方格里的老黄牛"形容他不为过分,读书、写作,写作、读书,朝夕耕耘,笔播不辍,时间在他手里拿捏的比金子还贵重,分分秒秒都不让从手指缝儿漏去。
1993年《长治日报》扩版对开大报,先生应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长董志智的邀请,前来指导和祝贺,我有幸和他近距离接触。他风趣地说:“办报好比排剧,生、旦、净、末、丑齐上,吹、打、弹、拉、敲同奏,才能演出一台好戏。”先生早年在太岳区新华日报工作,建国后先后在山西农民报、山西日报文艺副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评论部任职,从办红色根据地党委机关报起步,到办省委机关报、党中央机关报一路走来,十分推崇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指导思想。他绕有兴趣地说,报纸的好看赖于新闻鲜活,报纸的耐看讲究采写艺术,编辑部的本事在于把记者、编辑的笔上才艺开发出来,把基层通讯员的写作热情调动起来,案头上不忧“米"和“柴”,版面上呈现“活”和“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就会像溪水欢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就产生推波逐浪的力量。
先生出生于太行山南麓晋城市一个偏僻山庄,对于家乡情意绵绵。2006年秋天,他应邀参加长治市和晋城市分别举行的“纪念赵树理百年诞辰"活动,作了《赵树理文学道路与文学中农民的命运》专题发言。其间,他作客长治日报社,我陪他游览了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路上,他讲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在魏国受厐涓迫害逃往齐国,走得就是太行山大峡谷;曹操战高干,在这里写下《苦寒行》的豪迈诗词;北宋著名画家范宽和李唐曾避难此地,分别在这里创作了《溪山行旅图》和《万壑松风图》名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没到过这里,却写下了《上党从来天下脊》的壮丽诗句。他还讲到太行山的红色文化,抗战时期的《我们战斗在太行山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泣鬼神惊天地的英雄战歌,就是发端于这片土地。
游弋在八泉峡的碧绿湖面,船下鱼儿游,蛙儿歌,坡上鸟儿翔,蝴蝶舞,壁峰尖尖托着云朵时显时隐,时亮时暗,他感慨嘘嘘,赞叹说:“好美啊!山崎崛,水清丽,鬼斧神工,天然诗画,我们的文章能有这样的神秀,我们的报纸能有这样的峻美,吸引力就可观了。”乐山悦水,他讲出了文章何以写妙,报纸何以办亮,同行的时任壶关县新闻中心主任张文宝击掌道:“韩老讲得真切,讲到骨头里了!”
之后几年,我接连收到先生寄来的《扶藜向晚》《小鸟恋林》《追逐霜染的晨曦》《叶落无声》《风雪荆棘路》等著作,有诗歌、有散文、有传记、有报评,都是他退休后写的。尤其是他被聘任为中宣部新闻阅评员后,写下了722件阅评稿,厚厚22万多字。那一页页诗行,一篇篇美文,一本本作品,静静耸立我的在案头,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先生走了。我望着远去的那片云,拂着风儿,洒着雨滴。
本栏目编辑:沈曼妮
作者简介:王占禹:山西省屯留人,从事基层通讯报道开始,后就职于长治日报社,历任记者,编辑,工商组组长,副总编辑,总编辑,长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社长,长治市新闻记者协会主席。作品曾多次获山西新闻奖及中国新闻奖,曾获第五届“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枸杞文学
监事:王湛华
顾问:邓九刚   詹仕华 
平台总监: 阿娜尔古丽
主      编:韩阳
责任编辑:马枚素  沈曼妮
美      编:宋蔷
编委: 耿宪温  张仿治  向以权  
遵旨:展示名家风采   推介文化新秀  
主办:
枸杞文学公众号
枸杞文学网站
升晋康达集团
北京华丽精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平台由“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特别说明
作者文责自负。本平台与网站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
如出现抄袭、盗用、剩窃等文责纠纷,与本平台无关,作者自己承担所有责任。来稿实行随稿随审,在公众号平台推出后,推向我们的官网。如果一个月内未收到拟采用通知,请作者译者自行安排。
(0)

相关推荐

  • 新年开运之旅,就去这11个地方吧04

    4 去太行山旁的长治, 求个长治久安! 长治,长治久安!这个天地开光的吉祥地名,光听名字就令人向往. 你或许对它不熟悉,但一定会知道太行山,没错,它便是隐匿南太行的绝色小城. 这里,1座太行山连绵百里 ...

  • 【温柔雨丝】| 王占禹作品:赏菊走麟绛

    赏菊走麟绛 时值正秋,市记协几位同志约定去屯留看菊花,我自然兴致特别. 屯留,我的家乡.那里依山傍水,田广地肥,是种植五谷杂粮的风水宝地,有着"米粮川"的美誉.绛河水欢流,麟山风吹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让人羡慕也是福

    让人羡慕也是福 那天回学校,走进教研组办公室,一位正在改作业的同事抬头说:"真羡慕你啊,退休的人,可以不必工作了!我们哪一天能像你一样就好了!"他这一羡慕,让我想起头一天远在杭州的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梦回屋弄

    一队扛锄头的种田人从"火耙畈"收工回来,我也在其中.走啊走啊,过了众家河头,走向那条两边都是"乱石墙"和"瓦爿墙"的屋弄.到了北头第一个门,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教我如何不爱她

    我家小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自以为是"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朋友闻讯,就特来欣赏.可他看了一转,却连连摇头,大有不屑一顾之意:你怎么会喜欢上这么一些破东西? 听他这一说,我便有些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耘之韵

    耘之韵 Huo Xing Ji Hua 河岸边,丝丝缕缕的绿柳垂到了水面,农家小院里,石榴花正红艳似火."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刚刚会飞的雏燕,跟着妈妈去学捉虫子了!阳光明媚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春苗曲

    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到来之时,大河两岸的原野上,树儿醒了,草儿醒了,蛙儿蛇儿也醒了.这时,勤劳的种田人知道,沉睡在仓库之中的"秧子谷"也该醒了.生产队里的老农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却看蚕妇泪何在

    却看蚕妇泪何在 --重读张俞<蚕妇> 张仿治 这是在六十年前读小学时已经会背的一首宋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当时老师解释说,诗里写的是一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旅途偶感

    旅途偶感 那次与一群老同学去贵州,将游万峰林时,我的心里忽然格登了一下:这个地方我十几年前来过的.记得那次,我们坐电瓶车到了观景台,正东指西点,大呼小叫,被这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吸引,却发觉有人在拉我袖子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鸟鸣啁啾

      已经有许多年,有时我凌晨四五点钟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正觉无聊,窗外就有啁啾的鸟鸣来逗引我了.初时并不在其意,待稍稍静下心来,竟觉得十分悦耳.凝神谛听,它们并非单调的"叽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