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物③:癞蛤蟆 癞蛤蟆草

世上的美丽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
丑陋的癞蛤蟆令人恶心、胆怯,非但美在哪里无从知晓,且追求理想和美好的权利也在人们的共识中被剥夺: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趴在公路上——冒充迷彩小吉普”等等。
相貌丑陋,令人憎恨和恐惧的癞蛤蟆
“头似斗,身似瓮,浑身疙瘩子不裂缝”,这是老辈儿人给癞蛤蟆圈定的广告语。癞蛤蟆因外形丑陋而命运不济,浑然不觉间就给人种下了恶毒的根苗,所以人们对其惶惶难抑的恐惧感也就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虽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力气、胆量、反应能力还是有差别的。癞蛤蟆只是貌丑,并无多大能力害人,然而貌丑就是一种罪过和威胁。因此,癞蛤蟆遇上胆大的,必被貌似除恶务尽的勇士杀之而后快;若偶遇胆小的,幸运的癞蛤蟆只是静静地蹲在那里目不斜视,也会生出八面威风来让人惶恐而色变,轻则起一身鸡皮疙瘩掩面而逃,重者尖叫而遁,甚至夜不能寐;胆极小者,需睡前服上一粒镇惊丸,才会安然而眠。
也不仅仅是它的相貌丑陋而让人恐惧,它的确在我村的历史上有过害人的罪恶记录。
那是不堪回首的1960年。“大食堂”经营不下去“关门”之后,地表上刚刚露头的青菜被蚂蚱似的人们几天就剜得净光;地下的“福根”、“茅根”、“老鼠窝”一样不拉地倒腾了好几遍。村里仅有的几棵树刚发芽也被“剃了头”“扒了皮”,“光溜溜”的身子在春寒料峭中也没了发抖的力气。
随着饥饿的加剧,头脑活络、消息灵通又舍得下家的人,坚信“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们背上“印花布”,打起铺盖卷,一家人南去“山里”或“下东北”寻活的“门路”去了。笃信“金窝银窝不如狗窝”的“家汉子”们,依然就地取“材”,再向水中淘食。
水里的“食”可不易吃。祖祖辈辈土中刨食的“旱鸭子”们,除少数人可弄到点鱼解一时之需外,大多数人则束手无策,望水兴叹。很快,有人用铁条制作出了“钎子”。这“钎子”,长40厘米左右,一端将铁条砸扁,打成红缨枪尖的菱形模样;另一端盘个环,拴上绳线,将其绑缚在长长的竹竿上作为刺杀蛤蟆的“武器”。人们持“钎子”刺杀青蛙,基本有两种姿势:一种为单手悬空式,操控者要有较大的臂力和腕力;一种需两手配合,一手托竿一手瞄准,趁其不备突然出手,将隐藏在水草中的蛤蟆(青蛙)刺中。好的“钎子”还有“倒打钩(倒刺)”,以防被刺中的蛤蟆脱落而逃。
“钎蛤蟆”是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具体过程也就不必细说了。其“战果”却令人瞠目,少的一上午钎五六十个,多的钎个一百五六十不在话下。随着河沟湾边悄悄出没的“钎蛤蟆者”渐成大军,文明的进化一下子倒退到了蛮荒时代。饥饿之下,常规被打破,所有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食物的范围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钎蛤蟆”这样一件给生活带来希望、又充满“罪恶”的救命之事,还是让给了那些有技巧的人。虽渴望活着,但面对机警的“蛤蟆”,一部分技术差的人便退出了“队伍”。
需要技巧的事干不了,只有另寻门路。人有一息尚存,就会想法活下去。
发现新“曙光”的是住在我们村东南角的一户孙姓人家。孙家老两口当时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四个儿子的乳名分别叫“东屋、西屋、台屋、厅房”。孙家老兄弟几个当时就只剩了孙大爷一人,瞅着生龙活虎的四个儿子一天天长大,单门独丁的老孙家,眼看着用不了几年就会人丁兴旺起来,一座气派的“四合院”就要展现在乡亲们面前。对此,乡亲们少不了祝福,孙大爷更是满心欢喜。可是,这挨饿的年月,却偏偏难为着性格刚烈的孙大爷,一家8口人都等着他想办法,等着他弄饭吃。这可咋办呢?
逼急了的孙大爷灵光一现的是那种面目丑陋行动迟缓的动物 —“老疥”,即癞蛤蟆。
人说“贫不择妻、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孙大爷家就到了饥不择食的境地。人们看着都害怕的癞蛤蟆,他竟想用作食物!根本原因是癞蛤蟆多,老实好逮,也有些肉,村里还没有人看上这玩意儿,下手晚了就啥也没有了。
那时候,我们这一带最不缺的就是“老疥”。特别是用网拉鱼的时候,每一网都有一帮“老疥”被拉上岸,人们捡拾鱼虾之后,剩下的“老疥”便会装死而缩成一团,踢来扔去任人作践。当人们返回身来再去网鱼时,它便一个笨拙的就地滚,翻过身子,几个蹦跶就潜到水里去了。癞蛤蟆的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着,反正没人“正眼瞧它”,不管有什么风吹草动,它都安然无恙。
既然孙大爷看中了它,“装死”没用了,腿脚不利索的蹦跶更是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1960年初冬,当孙大爷看到有人在三号支沟网鱼,拉到岸上的许多癞蛤蟆没人要时,就轻而易举地捡起了这些冻得腿脚不利索的“便宜货”。
“只要是肉,煮熟了就能吃!”看着几个眼巴巴瞅着自己等吃的孩子,孙大爷心里好受了些,孩子们终于有吃的了。
孙大爷像处理青蛙一样,将癞蛤蟆扒了皮。但在剔除五脏时,看到癞蛤蟆满肚子的油和子(卵)。孙大爷舍不得了,他认为这些“止饥困”的好东西扔了怪可惜,于是就单独将它弄出来,一会儿就炒出了几大碗。
饿极了的人们,闻着啥都香。饿了几天的孩子们见了这等好东西,一通狼吞虎咽,哪还管什么癞蛤蟆丑陋不丑陋!
当吃饱了肚子的孩子们还来不及高兴时,肚子就疼了起来。孙大爷发觉事情不妙,急忙喊人找医生。那时,我父亲在区医院(上世纪60年代行政区划为县、区、公社、大队)当医生,但具体工作就是在我们董家公社的7个村巡诊,诊治的病多为水肿、便秘、营养不良等。那天,父亲正到我村巡诊。乡亲们听说孙大爷一家中毒,一边准备担架,一边打听医生在哪里,一传十,十传百,我父亲很快就赶到了孙大爷家里。现场惨不忍睹,“西屋、厅房”两个十几岁左右的男孩子已魂归天外。“台屋”还有一丝气息,但也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在了铁道旁。另一个女儿,当时并无症状,几日后毒性发作也难逃死亡。老大“东屋”“细食”忍着饿只吃了一点,经治疗后康复,孙家总算保住了一条根。
一个美丽的“四合院”,只剩了大儿子“东屋”,就这样墙倒屋塌了。
癞蛤蟆也叫蟾蜍,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食虫、蜗牛等小动物,它会通过呼吸,鼓起肚子威慑对其攻击者,真若动手过招,还没听说过它有什么拿手的绝活。“兔子急了会咬人、蛤蟆也会鼓鼓肚”,看来,它也只有这点“鼓肚”的本事了。
癞蛤蟆真正“厉害”的地方,不在它的相貌,不在它让人不敢直视的眼睛,更不在它“气功”超然的肚子,令人惊悚的表皮疙瘩才是它的“利器”所在。这疙瘩就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皮脂腺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就是置人于死地的物质,也是制作蟾酥的原料。据有关文献介绍,大剂量服用蟾酥及其制剂易引起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律不齐,最终导致麻痹而死亡.孙大爷家吃的并不是癞蛤蟆毒性最强的地方,虽有抢救的时间,但交通、医疗水平、解毒药物的限制,中毒的四人还是不治而亡。倘若吃了带皮的癞蛤蟆,即使现在的医疗水平,又有柏油路和汽车可争取抢救时间,也必定无力回天。
蟾酥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之功效,是喉症丸的主要原料,也是我国禁止出境的中药品种之一。
最丑陋的地方,却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癞蛤蟆的新鲜胆囊也有神奇的药效,可治疗疔疮发背、无名肿毒、咽喉肿痛、龋齿痛、小儿疳疾等。
毒性强弱在于用量,在于如何使用。把握好分寸,用量适度,就是良药,否则,失度而越限量就会危及人的性命。
癞蛤蟆草的苗期
不止这种被鄙视的丑陋动物有其“大能”,就连一种叶片上长了疙瘩的草——“癞蛤蟆草”也不遑多让。
癞蛤蟆草与癞蛤蟆不同的是,它还有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名字“荔枝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的回眸一笑和南国荔枝的奇香,让“荔枝草”似乎也成了贵族成员。
但老百姓还是坚持老传统,你的名字再“高贵 ”,在家乡这块土地上,你还是“癞蛤蟆草”。
有人特意在水渠里将癞蛤蟆草保留下来
癞蛤蟆草,还有的地方叫雪见草,性凉,味苦辛,是被乡间百姓奉为宝贝的“仙草”。癞蛤蟆草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外用可治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
有人用它洗疙瘩子,也有人用它治脚气,但医药文献并无记载。
癞蛤蟆草药效较好的时期是开花期
癞蛤蟆和癞蛤蟆草都没有美丽的容颜,但却都有为人祛除病痛的善意存在于柔弱的身体之中,从它可舍身救人的美德来看,它们的内里还是美的。
癞蛤蟆是无罪的,因为在懵懵懂懂中它自己也失去了生命。
难道孙大爷就有罪吗?如果他知道癞蛤蟆的毒性会把他的孩子毒死,它还敢捡拾人家不要的癞蛤蟆、还敢炒了癞蛤蟆油和“子”给孩子解饥吗?
都是逼的,都是穷逼的,都是因为那时惹恼了任意摆布我们的“老大哥”,翻脸不认诺言,伸出毒手 “掐”了我们的脖子“掐”出来的悲剧。
发展是硬道理。自己不强大,依赖别人就会被动挨打任人宰割,就会没了尊严。没了饭吃,甚至像孙大爷家这样和癞蛤蟆同归于尽。
作者:杨光良,退休职工,博兴县董杨(杨家官庄)村人。原博兴县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连续十年获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上稿一等奖。曾任博兴镇文化站副站长,涉猎小说、散文、故事、小品、小戏、曲艺,有作品在报刊发表和市、县舞台演出并获奖。
(0)

相关推荐

  • 农村这种野草叶上都是疙瘩,长得丑遭嫌弃,老农民却把它当成宝

    你见过农村的癞蛤蟆吗?常常在夏天的时候,癞蛤蟆会跑到家里来,然后找一个地方就一直猫着.很多人都说癞蛤蟆长得丑,那是因为其身上到处都是疙瘩,看起来确实没什么美感.然而,在农村里有一种野草,它的叶子上也有 ...

  • 癞蛤蟆

    ​蛤蟆本是痴情种,敢为红颜惹恶人. 此去瑶池求灵药,愿用蛙命换鹅生, 跪求王母三十载,得一金丹续其魂. 散去全身骨血肉,重铸天鹅复其生, 奈何天鹅伤好时,终究还是念旧人, 从此蛤蟆变金蟾,只认钱来不认 ...

  • 乡村风物系列:燕子

    乡村风物系列:燕子 文/洁宇 每个乡下孩子,约略从开始认知事物的时候起,必会先认得燕子. 燕子,在乡下人眼里,分成两种.一种是家燕,肚皮雪白,一种是麻燕,肚皮上是浅褐色的麻点儿.早些年乡下,家家的厨房 ...

  • 乡村风物记

    乡村风物剪影

  • 乡村风物:不受待见的楮树(作者 段桂阳)

    楮树,又叫"构树",我们地方上称它为"楮子树".以前,我老家门旁有棵"楮子树",我就是在这棵树上学会了爬树,这棵树曾给我的童年的带来许多乐趣 ...

  • 乡村风物·儿时记忆——新图配旧文

    [前言] 放假回乡,风清气爽,鸟语花香,昨晚饭后乘月色路灯下略走走,满身树香.今晨醒早,当然又走了走,六点多一点出门,八点回,也就六千步,用时长主要是因为走走停停来拍照--乡村的好东西太多了,忍不住要 ...

  • 上榜作家:赵小强◆乡村风物蛇蜂蝎(散文)‖主编仝仲堡

    投稿微信: 18635268668  18634239199 ⿻◎作家赵小强作品精选◎⿻ ⿻乡村风物蛇蜂蝎 作者/赵小强(山西绛县)  主编/仝仲堡(山西) 童年往事化为记忆长河,每有回溯之时,那些难 ...

  • 散文/《赶春集》、《乡村风物》

    赶春集 上次徒步回来传了一张照片,其中一张的画面是徒步的队友们走在窄窄的山路上,衣着色彩缤纷,步子走得均匀一致,背景是茂密的山林,灿灿的菜花.一位文友姐姐看见就说,看见这样一大路的人走在山间小路上,就 ...

  • 柳州风物·迷魂草

    我小的时候,有好几次听人说到过迷魂草.由于此草被描述得非常离奇,所以一直都有印象. 据说柳州的苗族地区,有些老巫师会用迷魂草做主药制成迷情药,专门卖给还没讨老婆的年青人.年青人买到迷情药后,只需悄悄地 ...

  • 乡村风物14:“娃娃拳头”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或许我们是农业国的缘故,或许汉语言的悠久而博大精深使然,即使华夏山岭荒野间一株小草的名称,也会满含雅趣.文采四溢.内涵丰富.回味深长.就拿这攀援于地.根及枝节上 ...

  • 乡村风物之13:“老汉子柺棒”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董杨村四周这片土地,有人叫做"南洼",也有人称它"北洼".这也难怪,出村南走3公里.西行2公里.北跑5公里.东望4公里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