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蜱虫病

小小的蜱虫,危害竟如此之大。

病例

2021,10.13,发热门诊接诊一名高热患者。患者吴xx,男,50多岁,神志清,精神差,门诊以“发热”为主诉来院就诊,体温:39.9°C,查血常规示:WBC1.54×109/L,HGB165.0g/L,血小板61×109/L,首诊医生把患者收住院治疗。后患者在病区住院一天后病情加重转往中心医院,3日后离世。血样送检至省城郑州,最终确诊为:蜱虫病。

点评

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好端端的一人,就这样没了!

以后要警惕了:高热+血小板减少。

科普

什么是蜱虫病?

“蜱虫病”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来在河南信阳、南阳等地及安徽、湖北、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份发现的,以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新发传染病。需要注意的是:个别重症病例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上述病例,即是如此。

小小蜱虫,病毒伤人若此。大家以后再遇到遭遇过蜱虫叮咬的患者,可就要小心了。

查找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研究发现,导致该综合征的病原体主要为新布尼亚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该病轻症患者多可自愈,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疫源高发地的人可要小心了!

4-10月是蜱虫病的流行季节,5-8月是我省蜱虫病高发期。豫南地区尤其是信阳市是我省蜱虫病的高发地区,信阳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是南阳市,驻马店市。

蜱虫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40~70岁年龄组的病人居多,低年龄组也有发病,部分患者有蜱叮咬史。

1、当地农民;

2、到高发区、疫源地的旅行人员;

3、在高发区务工的人员。

蜱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顾名思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潜伏期7~9天,长者可达2周。

主要症状: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多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后期常出现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的表现。

重症表现:病情较重者可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晚期可有皮肤瘀斑、吐血、黑便。

蜱虫病传染吗?

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蜱虫病是一种具传染性的疾病。

蜱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1、虫媒传染   目前认为,蜱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蜱叮咬传播可能是该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2、血液传播    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医护人员、患者的陪护人员等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

如何做好蜱虫病健康教育?

1、相关知识宣教 

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诊疗是确保疗效的关键。疫源地居民(有蜱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动史者),应当对蜱传疾病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尽早明确诊断,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2、早发现早治疗 

在花开、昆虫活跃的季节,一旦发现被蜱叮咬,千万不可大意,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若有发热等不适症状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应对“蜱虫病”的关键。

蜱虫病需要进行传染病上报吗?

这个病例,肯定需要上报传染病,传染病死亡病例史上,又增加了一例散发病例。

蜱虫病如何护理?

抛砖引玉啊,大家留言里补充。

1、轻症   对症治疗,对症处理。

2、重症入ICU    给予重症监护

3、做好消毒隔离   入住感染科,行专科护理。

4、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5、做好相关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出现“发热”症状当心蜱虫病.河南疾控传防所.2020,4.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