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经济建设的“失意商人”
善抓经济建设的“失意商人”
一个做生意每次都赔钱、做官干不了几天就被罢官、打仗每次都带头逃跑的人,碰到了一个自诩“好田、好酒、好色”的老板,两人彻夜长谈、相见恨晚,抛下以往的过节,相约共同创业。这个“干啥啥不行”的人就是管仲,这个“三好老板”就是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就是这对看上去十分不靠谱的组合,创造了属于他们的丰功伟业。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管仲是一个抓经济建设的好手,既能放活微观、又能管好宏观,堪称熟练驾驭“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老司机。
就像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一样,作为商人的管仲的前半生经商生涯也是彻底失败的。然而作为商人的管仲的后半生治国生涯却是无比辉煌的。历史给了他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他在这个舞台上妙招迭出、技惊四座,出演了一幕最华丽的演出。大抵有八招:
一是推行“四民分业”。将国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然后把他们按职业划分到固定的地区管理,木匠和木匠在一起,制陶的和制陶的在一起。这种职业分工、父子相承的制度迅速让齐国的制造业技术、制成品质量领先于其他国家,比较优势充分显现。
二是奉行“自由贸易”。齐国的产品质量好,自然要力推出口到其他国家,赚取“外汇”。他一手对出口商品实行单一税制,在市场上征过的,在关隘就不征,反之亦然(后来齐国称霸后,还强制要求各国统一降低关税)。一手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一是税费优惠,提出“空车来的和徒步背东西来的不索取税费”;举措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客商进入齐国以后每三十里就有一处招待所,来一车的客商供给本人饭食,来两车的客商供给马的饲料,来三车的供给仆人的饭食,反正多多益善、来者不拒。举措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开办国营色情业吸引商旅(当然此举如今看来是违反公序良俗的,坚决不允许的。但这一举动的背后的实质是提升对客商的“黏度”,这点是值得思考的)。
三是大抓“经济命脉”。在严格垄断盐铁资源、控制产出的基础上,推行由政府控制所有权,把经营权下放民间商人的“资产国有、承包经营”模式,所得利润按一定比例分成。这样不仅大幅度减少了国家管理成本,还赚取了大量利润,又让渡一部分财富给民众,一举多得。
四是力推“轻取于民”。由于在盐铁官营上获取的高额收益,使得齐国对农业税的征收政策较为优惠。两年收一次税,丰收之年,每年收15%,中等之年,每年收10%,下等之年,每年收5%,灾荒之年免收。由于齐国在农业上的优惠政策,邻国的大量农民举家迁入齐国,齐国的人口进一步增多。
五是强化“宏观调控”。在多措并举放活微观主体的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中央宏观调控经济机制。在农耕时代,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粮食。他推动建立国储粮制度,采购足以控制市场粮价波动的粮食,丰收之时,粮价便宜,就以高一些的价格回收,歉收之时,粮价昂贵,就以低一些的价格抛售,总体保持粮价稳定。
六是善打“贸易战争”。作为一个商人,他不主张打穷兵黩武打“热战”。深知粮食重要性的他善于用粮食来打贸易战,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通过高价进口周边莒、莱两国盛产的紫草,让两国民众纷纷放弃粮食生产,种植紫草。然后在第二年停止进口,导致两国粮价暴涨,两国农民迫于生计,只能大量逃入齐国。同样的招又用到了鲁、梁二国身上,通过高价进口两国生产的绨布,让两国民众毅然投身绨的生产,不事农耕。然后故技重施,在第二年停止进口。鲁、梁两国果然粮价暴涨,经济崩溃,鲁、梁二国的民众也只能大量逃亡齐国。
七是大抓“基础建设”。他认为每当遇到灾荒之年,百姓流离失所的时候,就应该大兴土木,建造琼楼玉宇、舞榭歌台,从而增加百姓的就业,而且主要是雇佣那些已近赤贫或接近赤贫的人来从事这些“基础建设”,达到以工代赈的目的,而不是搞消极赈济那一套。这不就是典型的增加政府固定投资,促进就业、刺激经济的经典模式吗?
八是主张“扩大消费”。他主张扩大消费,甚至大肆鼓励奢侈消费。他的核心观点就是,只有大量的消费才能促进大量的生产,形成良性循环。认为如果大家都不消费,那么大家也就懒得去生产,就会造成商品流动的减少。只有富裕的人不断地进行消费,商人们才会日以继夜的不断生产,穷人才有工作可做,才能养家糊口。
总结完管仲的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操作,不得不感叹,这些做法即使放到如今来看,也是具有很强的参考的意义,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操作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管仲治齐四十年,留下了一个国富民强、百姓安康的盛世齐国,无疑是齐国称霸的总设计师。一个“失意的商人”竟然能让齐国成为“商业强国”,实在是历史的诡谲之处。然而管仲的这些行为在后世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却是过于的离经叛道了,乃至管仲之治就如那星空中的一颗璀璨流星,辉煌但短暂,不复现于今后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之中了。
下乡进城 记录点滴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