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谈谈【92】三剑客在唇裂修复中的角色
上唇的解剖甚为简单,主要分为皮肤、肌肉和黏膜组织,姑且让我把他们比喻为唇裂修复中的三剑客。如果说是皮肤秀外,那么肌肉则是皮肤的有力后盾和载体,黏膜虽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但黏膜下术后的纤维增生,足以破坏皮肤的形态美,同样不可小觑。
唇裂修复无止境,医患双方对唇裂修复的目标,早已超出了恢复口唇言语和进食功能的要求,形态美观成为其普遍的目的。形态美是外露的美,是由皮肤表面结构构成,具体表现为皮肤之固有结构越丰富,越原始和越自然越好。既然如此,唇裂修复手术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留存先天原有的自然结构,而不是人为重建上述的自然结构,因为巧夺天工的效果尚未成为事实。整形外科不变的原则“put normal to normal”(将正常组织放到正常的位置),一直如此。
如何将原有的上唇皮肤上的正常结构复位到正常部位,则是医者应该考虑和实践的问题。认识清楚上唇形态结构中皮肤、肌肉和黏膜的生物及力学特点,对创伤及愈合的反应,是医者实施唇裂修复手术的基础。
首先皮肤之形态虽受其下方结构的影响,但主要是由其固有皮肤组织内部结构决定的。可以说保留固有的皮肤结构的多寡是医者修复能力的体现。
但皮肤的固有结构因裂隙而发生明显的错位和移位,如果仅仅依靠将皮肤从口轮匝肌上广泛游离之后,通过牵引矫正皮肤结构的错位,一般效果不佳,所以医者要利用口轮匝肌的体积和强度,通过对口轮匝肌瓣的移动,将其表面皮肤的结构转运到正常的位置。口轮匝肌是皮肤表面结构复位最好的载体,换句话说,没有口轮匝肌在合适的解剖部位和强度于体积作支撑,皮肤表面的精细结构将不复存在。
为此,在修复手术中,我们对口轮匝肌的肌肉固有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兼顾甚少,因为口唇功能一则不仅仅是口轮匝肌完成,二则只需要保留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即可达到口唇之功能需求。
对上述这两剑客的作用,医者一般均会给予充分的重视,但在孰轻孰重的问题上,常存在一定的分歧。有认为表面结构的设计与移位更重要者,也有认为口轮匝肌结构重建更重要者,其实这种皮肉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难分仲伯。
最后说一下口腔黏膜的作用,既往医者常将黏膜的修复摆在最不重要或最后的位置,甚至有点将就着缝合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发现证实,黏膜下广泛分离所致的纤维增生,导致的红唇游离缘肥厚,而且有越切增生越加明显的趋势,令医者甚为棘手,更让患者苦不堪言。
唇裂修复手术中,按照修复目标,利用各层组织的结构和生物学特点,采用现有外科技术,趋利避害,恢复患儿具有正常的上唇形态。反之,如果利弊不分,技术使用不得当,则有可能事倍功半,不如人意之事常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