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八种劲的用法概论(二)捋

太极拳的所有实战用法当中,如果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是非掤即捋。

之前的文章当中提及了,掤劲是一切太极劲的基础,捋劲的用法也是如此,一定要在掤劲基础不丢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实际运用。

那么在这个前提之下,再来专门说一下捋劲。

首先概括的总结来说,如果说掤劲是一切太极拳使用者面对自己的对手的时候,全身上下做好应对对手进攻的准备,是一切实战应对的基础的话,那么捋的用法,其实就是应对成功对手进攻的前提基础之上,转防为攻,以及攻防转换的核心。

既然是以太极为根本理论的太极拳,那么,我们首先还是从太极以及其衍申的八卦理论来理解捋劲。

太极拳拳理的核心,后天八卦

捋法对应的后天八卦的卦象就是和掤正好相对的离卦。卦象对应的是火。按照卦象的解释,火能化万物。所以捋的技击用法核心的目的,就是引化自己对手的一切技击变化。这里不仅仅包括对手的进攻,甚至还要包括对手的防守。

很多太极拳的讲解与论述当中,往往只说捋是一种防守反击的手段,比如对方攻击过来,我搭手之后,怎么捋对方,但实际上而言,防守,反击,并不是好像文字说的那样,是顺序割裂开的样子,真正的情形其实是在真正搭手接触的一瞬间,捋的作用就已经起到甚至是完成了。

接下来其实已经变化成了其他的技击手段,或挤或按,或采列肘靠,当然同样可以继续捋,但这个“再继续”的行为,其实已经是技击搭手最初的一瞬间“掤捋”再引申演变的范畴了。这其中的关键要领,很难用语言文字去做详尽的说明,如果没有实战经验以及真实体会的前提之下,是很难清晰体会到的。

太极拳论开篇总论的“动静之机,阴阳之母”,这个动静之机的“机”,其实也是在描述这个刹那之间,将动未动的玄妙之处。

没有经历过实战体验的太极拳家,往往喜欢去谈论搭手之后的诸多变化,但实际上恰恰最重要的开始的一瞬,就往往被忽略了。

我们应该有不少观看很多搏击比赛的体验经验,那么就应该注意到一个很关键的现象,那就是在搏击当中,被KO的那一瞬间,往往就是很不经意的一下而已。一旦被毫无准备的一次攻击击中,很多情况之下,胜负就已经分明了,随后的击打其实也就是KO的那一下之后一些附带的补刀罢了。

所以,只要是基于为了实战前提去研究太极拳的技术,就绝不应该忽略攻防一开始那一瞬间。这一点,其实才是核心与关键。

搭手未接触之前,就是掤,一旦接触,那就是捋。所以有之前所谓,太极拳,非掤即捋。掤属水,水是静。捋属火。火是动。这也就是拳论所谓动静之机。

前面概述的就是所谓捋的真正运用时机的问题,那么下面就专门继续分析一下捋的具体时机用法。

所谓火能化万物,因此捋的作用,就是去转化对手的技击行动。拳谚当中说捋在掌中,这里说的主要是捋劲最为常见的应用手段。毕竟实战技击当中,手的作用是最大的,绝大多数的攻防变化都依靠手法来完成。只是这里补充强调一下实际上和前文提及的掤是一样的,捋劲其实是贯穿全身的。可以说,只要有肢体的接触,实际上都可能运用到捋的变化。太极拳的拳理始终是将一个人作为整体去研究阐述的。

那么如何去转化?核心的要领依然在三节之中。

拿胳膊举例。在实际技击当中,与对手接触的部分(通常是手)就是所谓稍节。而胳膊的关节部分(通常是肘)就是所谓中节。而最后整个作用部位的支点(通常是肩)就是根节。

拿三节来套用捋所对应的卦象而言,正好就是根节与稍节对应的是一爻与三爻,是为阳。中节部分对应二爻,是为阴。那么整个捋的作用就可以这样去形容,以根节为基础的支撑点,力由根节生起,通过中节的传递,最后作用到稍节。从而达到转变对手力传递的方向,形成转化作用以及对抗形势的目的。

这里是一个整体概括而言。但三节的描述,其实就是如何能够达到捋劲的使用目的,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这里顺便说一个有关卦象描述的题外话,因为往往有很多人理解错误了八卦卦象符号当中阴阳的实际含义。很多人认为阳爻的符号 — 与阴爻的符号 - - 因为阳好像代表着阳刚,就感觉如果有表示—的阳符号就应该似乎是“硬”的 从而表示阴爻的- -就好像是“软”的。

但实际上恰恰是相反的。因为古人画— 表示阳的时候,其实是想表达类似所谓“一气通贯”的意思,而且古人思想认为,恰恰是无形的才是最“刚”的,譬如挥刀砍虚空,那是无论如何不会把虚空砍断的。 反而只要是有了实体的话,无论多么坚硬,都是最终可以被破坏的,因此古人才会把三个不断的阳爻称为乾卦,而将能够显示断开的三个阴爻表示坤卦。因为大地虽然坚硬,但可以劈开,可以断裂,而纯阳的虚空,是无论如何不会斩断劈开的。

之所以要这样说个题外话就是希望避免朋友对于卦象对应的捋产生误解,形成这样一个感觉就是捋劲需要稍节和根节使力,特别是还要强调中节一定要灵活圆转,等等之类的说法。但实际上是恰恰相反的,因为如果按照这个要领,那正好就是捋劲相对的劲,掤劲。

因此正确的捋劲使用的劲路要求是,力从肩部发出,通过肘部的传导,传达到稍节手上,但要求的是,在手上作用给对手的时候,一定不是靠着力量去机械式的强硬对抗对手的来力方向,而是顺着对手劲力的走向,去影响转换对手本来的方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反而关键的中节部分,是一定要保持着张力和强度的,因为这里才是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核心要领。实际上上面所说的一大段文字,古人拳法口诀就一句话形容:沉肩坠肘。

坠肘之意,其实就是要让肘部中节部分具备一定的张力。这个张力又不是僵硬的,而是说有一定强度的弹性。

我之前的文章曾经拿自行车的车轮转动来比喻过捋劲的作用。那么这篇文章,就再举一个别的例子来比喻一下,那就是钓鱼。

对于钓鱼人的经验,特别是钓钩钓上大鱼,还没出水时候的经验来说,就特别好像捋劲的结构。最头部分细细的鱼线就是稍节。有经验的钓手都只要,越是大鱼越不能一下猛力的拽钩,因为很容易就拽断脱钩了。所以一定要含住劲,不能和咬钩的鱼去对抗,而是用细细的鱼线配合着大鱼游动的方向,不断的引着兜圈圈。这样最终大鱼游不动又跑不掉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出水。

这其实就是捋劲的作用。鱼线就是稍节,钓竿就是中节,最后的把手处就是根节。要做到稍节不发力硬来,首先就是根节钓鱼的人不能硬加力量,但中间细小的钓竿却是需要一定的结实的强度和弹性。这其实就是中节部分的要领。

所以很多有经验的太极拳师都会在讲解捋劲的时候,会强调,控制着对方的手,手上一定不要太用力。因为只要是盲目加力,对方反而会有借力的机会。

由于其实捋劲在很多的太极拳技术讲解文章视频当中讲述很多,那么比较耳熟能详的要领就不去过多介绍。下面仅仅讲一些可能会有朋友不太了解的地方。

首先,捋劲的运用,在传统武术当中所谓“手眼身法步”来说,和眼法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人体部位在内家拳要诀当中,同样是对应着八卦的。头为乾,坤为腹,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巽为股,兑为口,震为足。其实所谓“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就是在对应着乾坤两处。因此能够做到这两点,拳的架子就整了。

因为本文重点在捋,就特定说一下捋和眼法的关系。

依照著名太极拳家王培生先生的文章,捋劲在用法上面的口诀其中就有一句:画眉毛。

人的面部框架就是一个“火”字。两撇眉毛就是火字上面两点,两撇胡子就是火字下面两点,当中一个鼻子,就是中间一道,所以正好一个火字,(说女人没胡子的就别杠了。哈哈)那么,在捋的用法时候,当搭手管住对手的时候,什么也不用去想,意念在自己的眉毛上一划,捋劲自然就出来了。那么,画眉毛的时候,对应的眼应该如何呢?拳中口诀是说“视而不见”。

为何“视而不见”?因为如果你去刻意盯着目标与方向的话,同样会被对手觉察你的动作规律和意图,那么就会有应对的办法。

捋劲如火,“遇敌好似火烧身”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化为火去燎一下对手的情形,这时候是有方向与意图的吗?反之,被火燎一下的感觉同样如此,人在无意识碰到火的时候,那时候的反应是瞬间一下子的。因此捋劲所要追求达到的技击效果,就是要让对手会有被火燎到类似的情形。而这其中,视而不见是一个眼法要领,但视而不见又是一个能够达到心中“放空”的一个手段。

捋劲如火

心中为何要放空?因为只要心中是存在着别的目的性企图的话,在内家拳理看来,就已经是“慢了”

内家拳讲所谓“无情力最为要命”也是一样的道理。

往往有朋友推手或者实战当中想要捋劲作用的时候,变成了“拽胳膊”。越是着急刻意,越是起不到作用。实际上这个时候,应该从反面去想一想。眼对心。所以从五行来说,心也属火。火能化万物,万物也包括自己,什么时候能把自己“化没了”捋劲也就成了。

王培生先生所传授的吴氏太极拳,在捋劲出来的时候,甚至可以让对手沿着自己手的动势凌空飞过去。而杨氏太极拳当中揽雀尾的捋法的时候,往往是让对手直接仆地。但无论什么式,在捋法表现形式不同,内在核心要领是一致的。

其次,太极拳的捋劲,和形意拳当中的“炮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形意拳当中最基础的五行拳,其中炮拳对应的同样是火。但炮拳无论练法用法和太极拳看起来,完全就是两回事。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炮拳

形意拳当中的炮拳,从外形上看,是前手一架,后手直着出去攻击对方,就好像架炮一样。很多人会觉得就是一个简单的格挡反击的动作而已。然而实际上在实战当中,有体会的人会明白,所谓“格挡反击”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到的动作。

对手打过来太快怎么办?对手打过来力量太重怎么办?

这是任何搏击形态下绕不过去的两个基本问题。

因此形意老拳师往往说,打炮出去容易,关键是怎么“架炮”

其实架炮的手法,如果拿到太极拳里面来说,就是捋劲。而且,还是最核心根本的捋劲。

形意拳是从器械搏击转而形成的拳法,因此很多拳都有器械要领的影子。那么炮拳的用法,在器械对抗里面,用的是“挂”法。

什么是挂,就是说当对手的兵器过来的时候,在兵器交接的一瞬间,把对手的兵器往他的侧面一“挂”就形容好像拿东西挂墙上似的一个劲,只要是这个劲出来,对手也就改变了原有兵器过来的路线。但不等对手再调整回来,顺势向前把自己的兵器直接追到对手身上。如果说是用形意大枪来说,就是“扎枪”的要领。但扎枪如果没有前提这一挂的话,那就是一个没有实际效果的动作,就好比挡不及,格不开对手的拳头,自己的反击也就无从谈起。

这个一挂也有要领,就是在兵器相接的瞬间,要让自己的枪“顺势一转”。

实际上炮拳要领,也是有前手胳膊一转的要领。这正是从枪法演变过来的。而这个“一转”其实就是捋劲。

至于后面的追加反击,无非就是成功之后的锦上添花罢了。这就是本文开始所说的,捋的要领核心,就是在接触的一瞬间而已。

到此捋劲基本分析介绍告一段落。因为如果一直说下去的话,掤和捋的道理要领是没完没了的。所谓太极拳一辈子练劲就是掤和捋。这是相当多的太极拳名家都强调的。因为掤和捋是决定了实战最开始短兵相接那一瞬间的攻防胜负,只有能够在这瞬间达到了自己的技击目的与效果,才可能会有后续的动作延续下去。而如果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话,要么就是直接败北,要么就只有重新寻找机会。一个真实的实战搏击较量也正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搏击擂台比赛绝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对手相持,正是这个道理,因为其实如果攻防技击目的达到的话,胜负之分也就仅仅是一瞬之间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