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栏目】| 罗曼罗兰:有一种理想,就是力量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曼罗兰就是正义的代表,社会良知的化身,属于全人类的,直到今天他的文作不依旧还是那个时代的证明么?他正是说了人们愿意听的,说了人们喜欢听的,说了人们需要听的,所以人们愿意于他、喜欢于他也需要于他。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通过对罗曼·罗兰简介,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是十分杰出的。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反战、反迫害,爱好和平的人士。罗兰有感于世风日趋颓靡,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的力量,先后写了《贝多芬传》、《弥盖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米勒传》和《甘地传》。在这些传记里,作者极力颂扬他们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他们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为坚持真理和信仰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无论是对于整个欧洲,还是全世界,罗曼·罗兰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罗曼·罗兰终其一生,都在为其人道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个抑郁的、走投无路的乃至令人激愤的年代。“一战”的后遗症令欧洲经济和社会异常沉重,本来就是在造就乱世英雄的气氛中。特别又遭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萧条,社会精神当然更是雪上加霜地困苦不堪起来。列宁式的国家主义、墨索里尼式的国家主义、希特勒式的国家主义,乃至庇隆式的国家主义都受到强大的捧喝,都是对社会幸福的暴力探索,甚至都自诩为引领世界走向未来的光明大道。
罗曼罗兰和其他更多的人只是选择了阶级专政,对民族优异有直觉上的恐惧。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小镇。因为其父母双方的祖先三代都是律师,所以这是一个在当地颇受尊敬的家庭。而其爱父给儿子起名为罗曼和保罗,在罗曼罗兰小的时候其身体却并不健康,有一次还因为仆人的疏忽,将不到一岁的小罗曼罗兰单独放在寒冷的户外,差点冻死,后来落下病根。少年的罗曼罗兰一直是体弱多病的。而这对于一直溺爱他的双亲来讲,最好保护他的方法就是把小罗曼罗兰固禁在家里。在他回忆这段童年生活的时候,他用了“鼠笼”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处境。他无法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到田野间放牛牧羊,无法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嬉戏玩耍。
不幸的是在罗曼罗兰5岁那年,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突然因为白喉症被夺去了生命。而这个事件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对罗曼罗兰更加严厉的“保护”,而妹妹的死亡也让幼小的罗曼罗兰无形中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惑。他在母亲的熏陶之下,罗曼罗兰养成了对音乐的热爱。并且在青少年时期就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
1897年,罗曼·罗兰的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标志他的创作历程的开始。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世界名著《名人传》,其中包括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传记。同时,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也在此期间发表,并获得了1913年度的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在罗曼·罗兰开始创作文艺的初期,他主要以戏剧为主。在这段时期里,他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主要的作品有《丹东》、《理性的胜利》、《阿尔特》、《狼群》等八部作品。这些作品被合称为“革命戏剧集”,他以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为基础,试图通过“革命戏剧”的形式,来对抗传统的戏剧艺术。
有才华的女人可以吸引男人,善良的女人可以鼓励男人,美丽的女人可以迷惑男人,有心眼的女人可以抓住男人,万两黄金容易得 人间知己最难求,真正的友谊就是两个人的会心一笑。这是罗曼罗兰的话,罗曼罗兰的第一任妻子叫洛蒂尔特,是一位犹太姑娘。她的父亲是语言学家,在巴黎的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威望。她是法国著名教授的女儿,她也算是一名富家千金,善于交际,认识罗曼罗兰的时候她只有17岁,而罗曼罗兰已经25岁了。在刚开始时,他们的婚姻生活还很美好。罗曼罗兰与她的婚姻生活也很甜蜜。结婚后,罗曼罗兰组建巴黎音乐演奏社团,以音乐会形式演出了瓦格纳的帕西法尔、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和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之后,罗曼罗兰便独自在家兰在家,这期间大量的创作。但这些剧本或是小说却很难有上演和出版的机会。造成裂痕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罗曼·罗兰的外省人身份。
他初来乍到,在巴黎城内根本无法立足,他所创作的作品,也很少被人赏识。每一次都要靠妻子的帮忙,才能获得一些的机会。妻子对此很失望。罗曼罗兰也感到很压抑,后来,他们结束了长大八年的婚姻。妻子歧视文学,歧视文人,觉得文人就是社会最底层的人。8年的婚姻止步于此。在之后的生活中,罗曼·罗兰四处碰壁。但是艰难的生活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脑中的一些构思逐渐成形。罗曼罗兰在离婚以后的生活异常艰难,而这些艰难的岁月却恰恰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基石。罗曼罗兰便写下了那部不朽的世界名著《约翰 克利斯朵夫》。这部书有他生活与婚姻的影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的罗曼·罗兰正在瑞士定居,他发表了许多反战的文章。第二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他在1916年才得到奖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又参加了欧洲帝国主义的活动。
1935年夏天,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看看苏联社会主义多么强盛,也起个向资本主义宣传的目的。罗曼罗兰把在苏联观察的分为两面,一个是真实的感受 一个是表面的客套。他把真实的记在日记里封存,要求五十年后公开。看见当时对苏联观察有真实的判断,可是没有勇气讲出来。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说:苏联公民的自尊,都是以歪曲真相的代价而得到强化。罗曼罗兰的第二个妻子是俄国人,当时他旅居苏联,在苏联长期逗留,因此认识了一名名叫玛丽·库达切娃的俄国妇女。不久之后,两人结婚。1919年,罗曼·罗兰与母亲一起返回巴黎,当时她已病重。
母亲去世后,罗兰回到瑞士,自1922年至1938年与父亲和妹妹定居在那里。这个时期里,他对社会主义和东方宗教产生了兴趣。此后,罗兰前往他家乡附近的一个法国小镇,在那里继续写作,后因反纳粹活动而遭到软禁,于1944年12月30日谢世于家中。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本栏目编辑:沈曼妮
作者简介:宋蔷,本名:阿伊晓仙吉,2001年出生于新疆库尔勒,热爱文学创作。
枸杞文学

监事:王湛华
顾问:邓九刚   詹仕华 
平台总监: 阿娜尔古丽
主      编:韩阳
责任编辑:马枚素  沈曼妮
美      编:宋蔷
编委: 耿宪温  张仿治  向以权  
遵旨:展示名家风采   推介文化新秀  
主办:
枸杞文学公众号
枸杞文学网站
升晋康达集团
北京华丽精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平台由“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人物栏目】| 不是每个人都称得上“人物”。人生不过百年,来到这世上走一遭,准都想成为一个万人瞩目的人物,可真正能实现这一夙愿的又有几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