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画鼻祖高翔
历史故事新编-55
指画鼻祖高翔
文/墨吟 夏天
图:高翔雕像
说起扬州八怪之形成,有一个人不能不说,他就是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石涛(其余三个和尚为宏仁、髡残、朱耷)。石涛自小出家,一生浪迹天下,云游四方,期间曾四次来扬州作画。公元1692年,52岁的石涛在扬州定居,于大东门外自筑大涤草堂,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十五年。
石涛擅长山水画,主张“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他所著《画语录》为扬州八怪书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是扬州八怪当之无愧的引领者。但是扬州八怪中的七怪均无缘与石涛相识,唯一得石涛真传的只有一人,便是高翔。
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是地道的扬州人。他家住东关街,距离石涛居住的大涤草堂不远。高翔从小便对绘画发生浓厚兴趣,而且显示出绘画天赋。高翔四岁时,一天父亲高玉桂带他出去游玩,走着走着,高翔在一块平整的空地上,用树枝在沙地画了起来。恰巧石涛路过,见一个稚子用树枝在地上作画,饶有兴致地停步观看。一番寒暄后,石涛说:“吾看令郎天资聪颖,是个可造之材,今欲收其为徒,未知高先生肯允否?”
高玉桂素闻石涛大名,听闻此言,大喜过望:“若得大师指点,乃犬子之大幸也!”
高玉桂欲令儿子拜石涛为义父,石涛说:“不可。吾只收弟子,不收义子。”
于是高翔跪地三磕头,拜石涛为师,成为石涛的关门弟子。
从此,高翔天天都到石涛住处学习,常常一边为师父磨墨,一边观摩师父运笔作画,细心领悟,久而久之,深得山水画之要领。在石涛谆谆教诲下,高翔的绘画技能日益长进。遵“师造化、用我法”之师训,扬州的名胜古迹如虹桥、瘦西湖、隋宫、铁佛寺、黄园等,都成了高翔的创作素材。他的山水画意境开阔,清俊秀逸,既有石涛神韵,又不同于石涛,成为承前启后的新画派,石涛对爱徒的造诣深感欣慰。除了绘画,高翔还精于篆刻,他为师父刻了多枚印章,石涛也专门为弟子写条幅相赠。他们的师徒情、朋友情日益升华,石涛年长高翔四十八岁,这对师徒,情谊深厚,可谓是一对忘年交。
高翔刚满二十岁,石涛溘然圆寂。高翔含着满腔悲痛料理后事,将师父安葬在蜀岗隆庆寺之后山。此后每年清明,高翔都去石涛墓前祭扫,从未间断,直到他去世。
有一次高翔参加朋友聚会,朋友们要求他作画以助兴,却一时找不到画笔,好生遗憾。为了不扫大家的兴,高翔灵机一动,就用手指蘸墨开始作画。朋友们十分好奇,都争相围观,看他能画出一幅什么样的画来。不久,一幅花鸟画呈现在大家面前,花儿气韵生动,鸟儿生机勃勃,而且特别稚拙可爱,赢得众人一片喝彩声。
高翔觉得用手指作画比用笔更有一番别致情趣,便一发不可收拾,日复一日苦练指画技法,多次练得指甲磨损出血,就用嘴吮吸手指,然后继续练;有时整整一天,练到日薄西山,就点上蜡烛继续练。到了晚年,他的指画已经炉火纯青,声名远扬。
时任兵部尚书卢舜徒慕名前来扬州向高翔求一幅画像,高翔即刻以手指蘸墨,画了一幅与真人等高的画像。卢舜徒见后,情不自禁赞曰:“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指画成为画种之一,其开山鼻祖,乃高翔也。
夏天墨吟论古今
夏天:前几日正好读到沈从文先生的一篇题为《艺术教育》的文章,文中就民国时期所设立的艺术专科学校给予批评,认为三年的所谓艺术教育,根本不能培养出能够独树一帜的画家,这些毕业生充其量不过去为照相馆做做门店设计,“见到这个不能不发生感慨,以为当前所谓'美术化’的东西,实在太不美,当前制作这些'美术化’玩意儿的人物,也实在太不懂美了。即小见大,举一反三,我们就明白中国艺术教育是个什么东西,高等艺术教育有了些什么成绩。且可明白中学生和多数市民,在艺术方面所受的熏陶,通常具有一种什么观念。因为有资格给照相馆或咖啡馆商店作门面装饰设计、市招设计的,照例是艺术专门学校的毕业生”。艺术教育是否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同当年困扰沈从文先生一样,如今依然困扰着我们。
墨吟:石涛与高翔的师生情谊可圈可点,老师倾力相授的同时,却不忘教导学生“师造化,用我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画风;学生认真揣摩老师作品的同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