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小说】两棵枣树(十三、十四)特别推荐
两棵枣树
著/灵璧石秀
(十三)
转眼到了大伯满月的日子,亲戚邻居前来祝贺,老院子里人来人往,热闹极了。包裹在襁褓中的大伯忽闪着一双机灵的眼睛,见到有人来逗他,就咧着小嘴儿直乐,有时乐得起劲,机灵的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两只小手向空中乱抓,有时竟能发出嘻嘻的笑声,大家都夸大伯伶俐可爱。太奶奶抱着大伯时,有时会神思恍惚,不知道抱着的是我的大伯还是我的二爷爷,因为此时的大伯和我二爷爷小时候简直就是一个模样。亲邻当中年长者也看出来了,但是她们却闭口不说,她们怕惹二奶奶伤心。
大伯越来越像我的二爷爷,不仅神态气质像,就连在“灵枣儿”树下晨读的身影,也和二爷爷像极了。大伯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太爷爷最喜欢看大伯在“灵枣儿”树下读书的样子,他经常会拄着拐杖对着大伯的身影发呆。太爷爷老了,他发须皆白,动作迟缓,有时坐着坐着就会睡着。他经常用我二爷爷的乳名喊我的大伯,自己喊错了,却浑然不知。
太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大伯八岁那年秋天,太爷爷卧病在床,不能起身,好不容易支撑到第二年春天。大家以为天气暖和起来,太爷爷的病就会痊愈,可是太爷爷的状况却一日不如一日,他经常会迷迷糊糊地睡上一整天,不吃也不喝。有一天早晨,太爷爷突然精神起来,他把大家赶出他的房间,单单留下我的爷爷。太爷爷叮嘱我的爷爷让他一定要把二爷爷找回来,其实,这些年我的爷爷对二爷爷的寻找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可是二爷爷却一点儿音讯也没有。叮嘱完我的爷爷,太爷爷把大家喊进来,他拉着我大伯的手,老泪纵横。大伯懂事地用小手帕给我的太爷爷擦眼泪,面对此情此景,大家不禁暗自垂泪,二奶奶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竟失声痛哭起来,老院子笼罩在悲痛的气氛之中。
带着满腹的遗憾与不舍,我的太爷爷走了。一年以后,我的太奶奶也随着我的太爷爷去了。老院子空落落的,大家的心也跟着空落落的。
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老街上的私塾改成了新学堂,大伯成了新学堂里面的第一批学生。学堂里面的老师都特别喜欢我的大伯,因为我的大伯不仅成绩优秀,并且温文尔雅,待人接物很有礼貌。我的爷爷仍然在想尽一切方法寻找我的二爷爷,可一直是徒劳无功,不见二爷爷的任何音信。
直到有一天,我的爷爷收到一封没有落款的信。
那一天我的爷爷正在杂货铺中忙碌,有人送来一封信。爷爷的目光刚一接触到信封上熟悉的字迹,整个身心就震颤起来,爷爷赶紧拿来剪刀,剪开信的封口。这封信是二爷爷寄来的,二爷爷在信中说他已经在南方的某一火车站安了家,现在很好,让大家不要挂念他。二爷爷只说是南方的某一火车站,却没有说出火车站具体的名字,我的爷爷把信和信封翻来覆去地看,也没有找到地址落款。爷爷把二爷爷寄信回来的事告诉了我的奶奶,最后,爷爷和奶奶商量暂且把信扣下,不告诉我的二奶奶。只是我的爷爷和奶奶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他们商量的时候,却被偶然经过的大伯无意间听到了。
我的大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悄悄离开,然后趁着我的爷爷、奶奶忙碌时,拿到了那封信。于是,大伯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揣着平常积攒下来的零花钱,踏上了寻找二爷爷的路。
那一年,我的大伯十一岁。
二爷爷的信中没有写明火车站的名字,只是说在南方。大伯想只要找到有火车轨道的地方,再沿着火车轨道一直南行,就准能找到二爷爷。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几日,大伯真的找到了有火车轨道的地方。
大伯沿着车轨,一直向南走。一路上风餐露宿,那时的大伯只是个孩子,这期间他所经历的磨难可想而知了。也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日子,有一天傍晚,大伯突然看见远处有几栋房子矗立在铁轨旁边,大伯高兴极了,他知道前方应该就是火车站。看着很近,其实走起来却很远,夜幕已经降临时大伯才走到那几栋房子前。大伯站在站台上,突然听到对面的站台上传来说话的声音,直觉告诉他,那个说话的人就是我的二爷爷。大伯循着说话声望过去,不巧的是有一列火车正停在对面最边上的车轨道上,恰好挡住了大伯的视线。
大伯急忙从站台跳到车轨道上,他想从火车底下钻过去,去找那个说话的人,他笃定地认为,那个说话的人就是我的二爷爷。
大伯钻到火车底下,正想从火车的另一边爬出去,谁料,那列火车却喘着粗气,车轮子“咔嚓咔嚓”转动起来......
(十五)
那列火车吐着白烟,喘着粗气,渐行渐远了。这是这个小站上的最后一班车,一天的辛勤劳作就此结束,小站上的工作人员格外放松,他们有说有笑地准备下班回家。突然,有个眼尖的女工作人员,发现火车刚刚驶过的那段铁轨中间趴着一个孩子。她大喊起来,并迅速跳下站台,她想抱起我的大伯,无奈力气有限,努力试了几次也没能成功。随后赶来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他迅速抱起我的大伯,跑到站台上,再把我的大伯轻轻地放在站台边的长椅上。大家围着我的大伯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此时的大伯已经醒来,但是他并没有睁开眼睛,大伯闭着眼,认真捕捉每一个音节,可是再也没有听到刚刚那个声音。
大伯睁开眼,目光扫过围绕在自己身边的那一张张脸,心底很是失望,因为这一群人之中并没有大伯要找的那张面孔。大伯虽然没有见过我的二爷爷,但是二爷爷的照片他已经无数次看过,二爷爷的样子他早就默记在心中了。大家看见我大伯睁开了眼,这才放下心来。首先冲下轨道的那个女工作人员,激动地一把搂住我的大伯,说着一口吴侬软语。尽管她这么关心我的大伯,但是不知为何,我的大伯却很是厌恶她。
刚刚大伯钻到火车底下,才想从另一边爬出来时,火车却突然启动了,大伯赶紧缩回身体,用手紧紧地抓住枕木,因为火车刚刚启动,所以也没有卷起飓风,只是车轮子发出的“咔嚓咔嚓”声,强烈地震撼着大伯的耳朵。直到有人发现了他,直到有人把他抱到站台的椅子上,他的听力才恢复。只是任大伯怎样仔细地听,他的耳朵再也没有捕捉到他想听到的那个声音。大伯在火车站上呆了三日,他找遍了火车站上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仍没能找到那个声音。最后,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劝导下,大伯才愿意跟着站长的朋友踏上回家的路途。
就在大伯跟车站的工作人员挥手告别时,一列火车缓缓地驶进车站,这列火车就是几天前从这儿开走的那列。火车刚停稳,一个身影从火车上走下来,火车车站上的那个女工作人员看见了,马上飞奔着迎上去。刚从火车上下来的那个身影,看见远方围着一大群人,就问女工作人员,是怎么一回事。女人说有个孩子离家出走,现在大家是在送他回去。那个身影皱着眉头,看了看远方,就搂着女人的肩膀,和女人一块儿离开了。我的大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刚刚从火车上下来的身影就是他要找的我的二爷爷,那个女工作人员就是那晚和二爷爷一起消失了的女人,十几年过去,女人的声音已经被当地同化,此时的她俨然已经是位地地道道的江南女子了。
在老院子里的人们发现大伯离家出走的同时,我的爷爷发现二爷爷寄来的那封信也跟着丢失了。我的爷爷明白,我的大伯一定是去找我的二爷爷了,但是他不敢告诉我的二奶奶,只能自己悄悄地寻找我的大伯。现在,我的大伯毫发无损地回来了,老院子里的人们终于放下了一颗心。二奶奶拿着扫帚要打大伯,扫帚还没落下,自己已是满眼泪水,她扔下扫帚,抱着我的大伯痛哭起来。
日子平静地向前划过,但是社会却动荡不安。我们家因为二爷爷下落不明,再加上我的爷爷置办了几十亩田地,所以就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大伯被学校勒令退学,我们家的杂货铺被迫关门,我的爷爷整天不是在这个会场挨批斗,就是在那个会场挨批斗。我的父亲比我的大伯小几岁,当然他也没能逃脱家庭成分带来的巨大影响,尽管我的父亲在学堂里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很快,我的大伯和我的父亲相继成人,又有两位伟大的女性嫁到了老院子中,她们分别是我的大娘和我的母亲。自从大伯成家以后,二奶奶就和我们家分门另住。虽说是分了家,其实都还是生活在原来的老院子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院子里陆陆续续添了好几个小孩子,先是我的堂哥、堂姐、然后就是我。老院子里热闹起来,我们几个小孩子一刻也不闲着,整天打打闹闹,你惹我一下,我再惹你一下。我小时候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爬枣树,高兴时,我爬到“灵枣儿”树上,拉着树枝荡秋千;不高兴时,我爬上“马枣儿”树的最高处,坐在树枝上生闷气。那两棵枣树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悲欢愁烦。
后来,社会制度渐渐宽松,我的爷爷重操旧业,又做起了买卖。大伯家开了一个豆腐坊,说是豆腐坊,其实不单单只做豆腐,还做“粉皮”和“绿饼子”,我最喜欢跟着二奶奶做“绿饼子”。做“绿饼子”的工具很特别,是用铁皮制成的,像一把壶,但是那把壶上有五个壶嘴儿。二奶奶先把壶肚子里面装满豆子磨成的糊糊,然后再把烧热的鏊子用猪肉皮涂抹一遍,紧接着就把豆糊糊打着圈儿滴在鏊子上,最后再盖上锅盖闷上几分钟便可以了。每熟一锅,二奶奶都会用小铲子铲出来十几个圆溜溜的小“绿饼子”装在盘子中,放到我的面前。待我把盘子里面的吃完,下一锅又已经熟了,直到我吃够为止。
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不是“绿饼子”,而是我母亲炒的“豆腐渣”。这“豆腐渣”的做法说来也挺简单,就是在大伯做豆腐剩下的渣子中掺入白菜或者红萝卜丝,然后再放入锅中加油和盐翻炒就可以了。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我母亲炒的“豆腐渣”是这世间第一等的美味......
(未完待续)
灵璧石秀,原名胡瑰丽,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