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击队”翻成王者的红旗连锁​

从“游击队”翻成王者的红旗连锁

作者 ▏黄明礼

上回说了成渝两地的所谓“恩怨”,这回我们来摆个属于成都的龙门阵。

有年春节我在武汉走亲戚,某天烟抽完了下楼走出小区去买。

走了好几条街,也路过了大约四五个社区超市,但我一副视若无睹的样子,轻飘飘的走了过去。

我是在找红旗超市,潜意识里头。因为我一直没看到那熟悉的红杠杠儿、蓝杠杠儿+红旗旗儿的门壁。

又走了一阵,都快把我走毛了,“M哟,才怪嘞今天!往几回出门就看到有的,咋今天遇到的尽是些‘杂牌军’呢?”

直到后来猛醒:这儿是武汉哟,不是在成都——哥们儿!

我才哑然失笑,自家都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

可见一件事物,它如果浸入人心,该会有多大魔力!

01

红旗超市的“前身”,是几十年前成都不多的大型副食品商场之一的红旗商场(也叫“中心菜市场”。

不过老成都人说的时候一般省掉最后那个场字,且说得飞快,听起就像在说“中英菜市”,有点儿让人莫名奇妙——咋和“英”国扯上关系的喃?“显得”是很洋歪歪滴!)。另一个东风商场(在今总府路商业场位置)就听/看起来都是纯粹“中国风”了。

改开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任总经理好像叫方忠,在媒体采访时有意无意间说了句“红旗商场,假一罚十”,意思是在这儿没得假货!

一时之间,全城瞩目!要知道那时正是假货猖獗之时,以农副产品为例,市场上水泡鸡鸭、注水肉菜……系列,明目张胆的卖。

方总这句话,给大家送了颗定心丸,红旗商场立马成为成都市内的“网红店”——尽管那时没网。人们购置日用、年货副食品,首选去红旗。

现在红旗连锁超市的老板儿曹世如,是红旗商场做业务出身,一步步爬摸滚打走到今天。

这是个人精、女豪杰或女枭雄。江湖人称曹大侠。

……后来经过一系列改组、改制,红旗摇身一变成了超市集群,回过头又来把它的“老人婆”——商场收归旗下。更重要的是,它把“红旗”这两个屙金尿银的金字招牌承续在手中了!然后在成都市及周边区县,形成一股红潮。

02

但现在这种集群式规模效应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也走过一截弯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都“富人区”的棕北一带,突然冒出来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即当时如雷贯耳的“好又多量贩超市”,成都人以往哪儿见过?

“嚯哟!里头东西才多、才丰富哦——简直是应有尽有,逛一趟就把你要买的都买齐咯!”

这个是当时全成都人的惊叹。

于是只看到每天天一亮,好又多一开门,就蜂拥进去好多好多人,一个二个东qioqio西望望,边看边拣,就像买欺头/捡相因一样,随时车水马龙,反正里头闹热得很,洋盘得很。

目睹这种火爆,本市原先的超市两大“巨头”红旗和互惠坐不住了,纷纷“借鉴”、跟进。

手最快的数互惠——就在好又多附近火速租了个上千平米的一楼大厅堂,飞叉叉的也搞了个“好又多方向”的——对咯,它就叫互惠量贩超市——说它是“方向”,就是说它只仿了个皮毛。

红旗呢,也不甘落后,火速也搞了个差不多的“量贩”,位置我现在记不清了。

结果可想而知,本地俩“土豹子”依样画的葫芦,咋画得到位呢?这两个“量贩”后起之“秀”以灰溜溜告终。

道理很简单,人家是非常成熟的一套,从管理、进货、销售……到经营模式,有规范,也有B门儿,岂是尔等匆匆写一个量贩,就可以了然、畅达的?

还是曹世如修正最快——要不然咋说她是人精和枭雄呢。马上收回那个伪量贩,很快就明确/成熟出一种新方式。

即今天到处可见的社区小红超。有点儿像当初M大爷他们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搞的“农村包围城市”那一套。结果一举奏效。

至于曹大侠是不是对《M选》学过习的、取过经的?

不晓得。

互惠也很快回到这条道上。

这个是真智慧。在新冒出来的强敌那气势如虹的攻势面前,重新找回自身定位,快速调整战略战术,不再和财大势粗的好又多,包括后来杀进的世界零售排一排二的沃尔玛啦,家乐福啦——他们打阵地战,而转打麻雀战:积小为众,以点聚面,以空间聚规模——这样它的体量一样是大,一样具备不输那些“大佬”的进货砍价实力,并且把触角更为深入的延伸到了老百姓的家门,更妥贴的为大家提供了方便。

而今的红旗,品牌实力和布局现状,已经注定其很强的竞争优势和生存能力。民以食为天嘛,它经营的是生活必需品。

这就是它的最大优势。

只要它专心专意做这个,不去东想西想甚或妄想(这是好多民企老板的通病——与它同行的另一家超市,据说就因中途分心跨行去搞了其他的,最后资金链断裂,退市……可惜了,那也是张金字招牌哟曾经),就能够越做越大。

03

不过写到这里,我倒想顺便给红旗提个小小建议:

现在凡你去他家买东西,购票单子打出来总会“中奖”——五毛,一块、两块啥的。这是个营销手段无疑,给你点儿“让利”、其实是“钩子”,勾你做它的回头客。

这无可非议,也不失为一份带有善意的送出。对购物者来说这点好处虽不多,但颇能带来愉悦和好感。红旗深谙消费者心理这也是无疑的。

有时愉悦和好感的产生,并非钱多钱少的问题,纯粹是种感觉。比方你去饭馆吃饭,点菜时会遇到两种情况:

一种是服务员拼命推销,根本不管你吃完吃不完,铆劲儿给你推荐这个好、那个好。遇有好面子的,客人面前不好意思驳回,就半情不愿照点了。

但心头肯定很恼火,肯定从此对这家店不存好感(菜够不够人家不晓得嗦?干嘛鼓捣别人去消费/浪费呢!),那还会做回头客?

另一种是主动帮客人把关,“我们店的菜量足哟——不够您再添好不好?”其实也是营销,比较高明又温馨那种罢了。

对这家店你的感觉好不好,肯定好!下回来不来,那还用问?因为它把度把握得比较好,让你觉得“嗯他在为我着想!”嘛——这就是营销中好感觉带来的良性效果。

因为不浪费/不花冤枉钱/不想被骗,这始终是人心所追求的嘛。

除非某些绷面子的,或土豪。

好扯远了——还扯回来说红旗。

近一二年来它的“让利”却也让人感觉出有一星半星的“假”来。

你发现没有——中两元(奖)票票的“机会”多了起来。乍看,说不定你还有点高兴嘞,“嘿,劳资今天又中个两元”,下回去买个酱油醋啊啥的可以抵用喽!

但是嫑慌,等你真的摸出来准备“抵用”的时候,售货员低头看了一下,然后轻飘飘的对你说,“这个……要买够30元东西、才抵得成哦!”,或“对不起过期咯,是(打票起)十天之内有效哟!”

这时你原先以为的小确幸喜悦,就像被针轻轻ju了下那样,慢慢的被蔫气了。

一回两回,可能真是消费者的“运气”。

成为常态,则难免让人生疑:这是不是经营者的一种手段哟?

当然,对红旗这类日用品细杂又卖出频繁的企业而言,积少成多,想必这份儿让利一年下来也非小数目,所以自然它要想一些“对策”,这无可非议。

但关键是,这中间得有个度的问题。营销手段都能理解,但你既然以“让利”来号召回头,就该用比较实在的方式:尽可以核算后定个能承受的比例、能落实的金额,但切忌用现在这种如鼻子上抹糖,闻得到吃到少的现象,这样消费者就可能产生“嘿它在哄(读藿)劳资嗦?”的坏感觉……是唦你想,那些油盐酱醋等,哪家又三天两头整完一瓶的呢?况一般买瓶醋打瓶酱油的,有时又花不够30元的嘛。

而“奖票”就作废了。

这个虽是件小事,但鉴于红旗的随处皆在,波及面其实是颇广的。所以这里顺便提出来,算是个建议。勿以事小而忽略。如果能协调好的话,才是着眼长远的皆大欢喜和双赢。

04

这篇龙门阵盯到红旗说了半天,该不会有读者朋友生疑,“嘢你虾子是不是在——跟红旗打广告哟?”

这个必须郑重说明:漏!尽管我认识很多红旗人,但……都是先自掏腰包、出门就相忘于江湖的那种。对曹大侠也是,我认得到她、她认不到我。

当然,若这篇龙门阵被闲谭这一本土颇有影响的平台发出来咯,又若有幸被曹大侠看到,觉得“唔是个有益的建议、该奖励”……于是发笔奖金给闲谭和区区——的话,那我宣布:一定分一半我那份儿出来,给那些看了点赞、发评论的读友,按1、3、5、7、9……格式,发奖!

至于平叔舍不舍得把他那份儿也分一半出来按2、4、6、8、10……格式发奖,这个我不能越俎代庖宣布。(编辑到此,平叔插一句:老黄,文章可以写,汤圆莫乱想!)

——呵呵,不过这两段是我信笔开河的玩笑哈。龙门阵嘛,是要有点儿神说的部分唦。

区区本质上还算是实干者,不是梦想者。

05

最后说下摆此龙门阵的初心。红旗是本土做得较好的连锁企业,口碑总体尚好,所以算得是本土亮点之一。它的经营成功之道,以及区区上面关于“感觉”那一得之见,窃以为还是可以供创业者、经营者借鉴参考的——经营原本是相通的嘛。

若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那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嘞。

您说对吗,谭友诸君?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