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三九章
德经·三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吴澄:一者,冲虚之德,上篇所谓抱一,所谓为一,后章所谓道生一,皆指此而言。庄子谓之太一,又但谓之一,此乃自然之道所为,其用则虚而不盈,后而不先,柔而不刚,弱而不强。前章固屡言之,而此章尽发其蕴。得者谓得此一以为德,以此故能若是。天地神谷四者,名异实同。其运转而清明者曰天,凝聚而宁静者曰地。神者两间二气之妙,张子所谓两在故不测者,其用感应无方,故灵。谷则两间空虚之处,张子所谓空虚即气者,其气充塞无间,故盈。贞犹木之桢干,为天下贞犹曰为民极也。言天清地宁神灵谷盈,万物之生生不穷,侯王立乎天下之上而为民极,其所以致之者,皆由得此一也。
原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矦王得一以为天下定。其至之也:
原成:吴氏及先贤涉及“德”的注释迂腐,故不取。
一者,犹言“道”也。得一者,犹言以“道”做为唯一标准。
天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故清。地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故宁。神者、谷者、侯王者,皆如是也。总而言之,万物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故生生不息。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贞而贵高将恐蹶。
吴澄:无以谓若无此德而以之。裂,分判。发,震动。歇,不能感应而灵。竭,不能充塞而盈,灭,息灭而不生。蹶,倾跌而失其位。
原成: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渴。谓矦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
原成:反之,天以清做为“清”的标准,则裂。地以宁做为“宁”的标准,则废。神者、谷者、侯王者,皆如是也。总而言之,每个都有自身的标准而无统一标准,则世界灭矣!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
吴澄:此章以六者并言,而此以承上文贵高二字,专为侯王言之。盖侯王之位贵且高,而冲虚之德不欲盈,惟当自处于下贱也。孤如无父,寡如无夫,不谷,不善也,皆不美之名,非人所愿有者,而侯王自谓,是以下贱自处也。先云贱为本,下为基,而后但云贱为本,举一以包二者,省文也。
原成:故必贵矣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矦王自谓孤寡不𥞤。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原成:吴氏及先贤涉及“德”的注释迂腐,故不取。
每个人若都以自身的好恶之心为标准,则好恶之心生成的爱恨之情,百人百样而无法统一。若此,则社会亡矣!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侯王皆是以“孤寡不谷”,做为亲善民众的统一标准。而这种人为地“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做法,虽不能达到以“道”做为唯一标准的效果,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社会矛盾。
故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吴澄:琭琭,玉貌。珞珞,石貌。人之名誉彰彰有闻,特浅小之誉,必泯没其誉。人无得而称,乃誉之至也,亦处贱下之意,不欲分别美恶使人见琭琭粹美者之为玉,珞珞麄恶者之为石也。盖人见其美恶,则美者必有誉,不能使之无誉矣。两节皆言冲虚不盈之德,如此乃为侯王之能得一也。
原成:故至数车亡车。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原成:吴氏及先贤涉及“德”的注释迂腐,故不取。
基于以上认知,标准多了就没有标准了,说话的人多了负责的人就没有了。所以老子说“至数车无车”,即“车”的标准不统一的话,就没有“车”的标准了。
总而言之,不能以“碌碌”做为玉是尊贵的标准,也不能以“珞珞”做为石是卑贱的标准。应该统一,即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