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文化馆后院的那些年
文化馆后院的那些年
文/汤曙光(先生)
我不是文化馆的人,也没有住过文化馆。和文化馆的渊源只是我的父亲曾经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当过几年的文化馆馆长。这也是他仕途的巅峰状态,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当时的局势,先成右派后撤职再回老家。我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是若干年后出生的,这样的生活我从来没有感受过,出生后家里还是很困难的。也是随着我的出生,家里的状况越来越有了改善。按理来说我不该和文化馆有什么关系,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八七年八八年我几乎是我们县文化馆的常客。
这要从当时的情况说起,那个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个具有当时特色的产业也就是录像厅,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开放在中国大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到处都是录像厅。
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灵璧县城的录像厅并不多,只是在我们县文化馆的后院里,有一处录像厅。这是一个可能当时做会议室用的三间瓦房。门口挂着隔温的厚厚的,像当时电影院门口一样的隔温隔音的帆布帘子。门口放着一张桌子,后面坐着一个妇人,门票两毛一张。票根是用白色的纸印的,这个妇人原则性特别强,无论你是多资深的客户,只要这次钱不够,决不会让你进门。
那个时候没有空调可言,里面会有几个吊扇,屏幕也就是用铁架子挂起来的电视机,当时应该是二十二寸的彩电了。播放的也是香港电影,那个时候香港的电影业特别发达,里面的主演也是李小龙,成龙,洪金宝,那个时候的女星林青霞还在演文艺片,走起路来怀里会抱着一摞书。
说起来那个时候我还是一名高中生,可惜那个时候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文化馆后院录像厅的吸引力远远超过学校的教室,这些武打明星的吸引力也大于各科老师,这一点我到现在还是很羞愧的。那几年我几乎天天泡在文化馆后院的录像厅里。
当时的录像厅门票,虽然只有二毛,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很大的难题。只好在家努力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积极的帮家长出去买东西,好能得到那剩余的几分钱。当时经常和我一起逃课的是一位姓郭的同学,我们共同积攒零钱,共同翻学校墙头逃课。这也算是一块逃过学的友谊吧。
也许有人会说,逃学看录像有啥意思。但是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录像真的很有吸引力。从录像中才知道,灵璧之外的世界,看到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飞机,汽车看到传说中的巴黎铁塔,看到了高楼大厦,现代通讯的神奇,看到了东南亚地区的风景,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古人说,要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这也就是增加阅历增加见识。
当时流传一个故事,就是说一个山里来的孩子搞不懂一楼二楼的概念。其实换到我们当时的视野,电梯,高档车辆,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也都是我们不懂的地方,有了在录像厅看到的世界,这也是对我现代化意识的启蒙教育。
当然这两年的学业荒废,对我个人来说损失惨重。有一句话,你现在不吃学习的苦,今后要吃尽生活的苦,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生活走的很艰难。但是我仍然认为,有时间有条件的时候,一定要去看世界,哪怕是从录像从电影电视里从手机里也要看世界。
梦回前世 本名汤曙光 爱好文学 对生活充满热情 希望生活可以简单快乐 用一颗纯净的心来守护一切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