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竹庄先生作品(山水)
苍龙岭
从华山北峰向南望去,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岭,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岭西临深涧,东临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它就是华山险道之一的苍龙岭。
朱竹庄是著名的画家,擅长青绿山水画。师承母舅吴湖帆,在山水画的设色上,抛弃自然主义,根据主题思想,运用恰当的色彩增强感染力,突破自然的固有的色彩,将色彩与立意、构图、运笔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体现,表现出色彩与其他元素的高度和谐,达到清新雅致、笔墨滋润、色墨交融的艺术境界。画中入景既取“苍龙岭”为题,遂采虚实交融之布局纳之,松树丛叠岩掩映遮置画面下方,反衬华岳高耸之伟岸;画面中央着眼处,只见白云叠涌,与山岭缝隙激射而出的湍流相汇,合成氤氲飘荡;苍龙岭峰似在云海中穿插,探头昂首。或隐或现,或半露体躯,尽显一派变幻无端之境。画家经营用心,气势浑厚。既注重整体效果,亦未忽略局部细节的精描细写,重彩运用尤为神妙,富丽堂皇却无沾染俗韵,装饰效果与艺术性并重,属朱先生青绿山水画的成功之作。
仙山琼楼
是朱先生所画的一幅界画,感悟古人超以象外,亦苍亦秀,雅不伤灿,能工能写,细而不腻,不失理法,神于物游。淡泊心性,超然物外。
潇湘源流
体现了朱竹庄的这种艺术特点,即有西画的透视、构图和立体感,又有本土传统的笔墨、设色和意境。两相结合,相得益彰。景物近实而远虚,斑驳的留白塑造的云雾增强了深度和厚度,设色富丽清雅,一派人间仙境,在朱竹庄先生的笔下可谓有是声有色。
秋色赋
朱先生读欧阳修《秋色赋》有感而画。
秋色赋(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
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
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
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鍁铮
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
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
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
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
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
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
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
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
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
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
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
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
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
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
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
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
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
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
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松隔泉奏笙簧
翠谷观瀑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寻雍尊师隐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云海松涛
画中云雾翻卷,像海洋一样;风吹山林,发出的声音就像大海上的涛声。
是画家站在高山顶上看到听到的景象
秋水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