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祖国之五台山】朝圣五台山一次信仰之旅,去寻找心灵的净土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这里流传着许多佛教高僧的故事。
东汉年间,白马驮经的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按经索骥寻找到五台山,发现这里的地形与印度灵鹫山神似,就此认定五台山与佛祖有着不解之缘,于是五台山的首寺——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应运而生。
另一则传说以前的五台山是很热的,文殊菩萨就到龙宫里去借一块石头,叫做歇龙石,很清凉,也叫做清凉石。东海龙王的五太子他每次去练兵回来,就在歇龙石上休息。文殊菩萨给借走以后,放在五台山,五台山整个山就一片清凉。
不管传说故事怎样的佛缘巧合、怎样的离奇玄幻,今天贝窝旅行和您一同朝圣五台山,去找寻心灵的净土;去看庄严的白塔;去领略天地之美。
我们一直以为,五台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没想到是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美称。五台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顶平缓有如垒土之台而得名。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是藏传、汉传、南传佛教信仰文殊菩萨的人心中的圣地。希望我们在这佛教圣地,抛开世间的烦恼,心灵等到净化,找回最初的我们。
五台山镇海寺,距离台怀中心寺庙群约五公里,位于清水河的西侧,寺庙依山傍水,掩映在翠绿松林之中,与明月池隔河错落相望。
镇海寺的左右两道青山蜿蜒伸出,犹如两条卧龙把镇海寺紧紧的抱在怀中,山脚下又有两条清泉顺势而出,属实是一块“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相传清顺治帝就是在此遁入佛门。
镇海寺的“镇海松涛”是五台山著名的八景之一,盛夏时节,我们站在寺前向上仰望,沟谷中、青山上,松林连成一片。
侧耳静听,似一股海浪的声音绵绵不绝的传入耳中,击退了我们心中的燥热。心静了,世界再热,也不妨碍我们内心自如,仿佛真正的置身于清凉佛国。
罗睺寺,以“开花现佛”、松塔和制作特别的文殊菩萨像著称。相传,文殊菩萨曾在这里落脚,讲经说法,并伴有神灯出现。于是,人们便把这座寺庙叫做落佛寺。
清顺治、康熙年间,落佛寺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寺名也被改名为罗睺寺了。
罗睺寺内有“五台山十景”之一的“开花现佛”。“开花现佛”是对此装置的俗称,而其正名为“莲花藏”。“莲花”是描述其形制——以八瓣莲花及花茎为主体;“藏”则是描述其功能——如同五台山塔院寺的“华藏世界转轮藏”一样,罗睺寺“莲花藏”的特点是可以转动,作用是存放藏经。
“开花现佛”自明朝建造以来,历经四百余年而没有损坏,是古代机械设计及雕塑艺术的杰作。现今依然能够转动机关、开花现佛。
看着如此精巧的设计,我们不禁惊叹古人的智慧,也深刻的反思我们今天的各种设计。设计的“逻辑”性一直是我们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忽略的,而在古人的设计中,随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设计逻辑的智慧和责任的存在。
普化寺是五台山“年轻”的寺庙,同时也是一座集砖、木、石三雕于一体的寺院。普化寺原为玉皇阁,民国年间重修,是五台山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寺院之一。
进入寺院,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石与砖砌成的照壁,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长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五别子”和“番溪求贤”,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作陪衬。普照寺的石雕是五台山砖石建筑中的杰作之一。
普化寺伫立于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之间,处处充满着和谐、宁静韵味。我们漫步于寺中,听禅音绕梁,闻着淡淡的檀香,置身其间剔除烦恼,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如您与佛千年一遇,请将心愿与佛菩萨诉说。
五台山的五爷庙,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
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
人世间有太多的,烦恼要忘
苦海中飘荡着你,那旧时的模样
一回头发现,早已踏出了红尘万丈
在五爷庙中,我们点燃一柱香,微闭双目,沉浸在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美好境界。尽管世间充满了争分搏斗,但人们的本源是善良。
创建于东晋初年(公元317年)的殊像寺,坐落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1公里处,因寺内供奉着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而得名,被誉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
康熙曾这样赞美殊像寺:“开基台畔,结寺山阿。谷迩凤林,环千岩之紫翠;堂临鹿苑,俯万壑之烟霞;峰日梵仙,望层峦于天际;泉称般若,落清涧于云中。”
殊像寺的美景,我们只有真正置身其中,走进入寺庙盘腿而坐,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五台山,这条朝圣之路,一种通灵的梵音在红墙内外飘渺,从千年前的佛卷中传来,抵达我们灵魂的深处,撼了我们的心魂。那荡气回肠的经声,让我们沉浸,每一座寺庙都飘荡着一抹纯净和神圣的气息。
我们同去五台山,一次信仰之旅,一次朝圣之旅,去寻找心灵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