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改观察|基层首诊率71.3% 醴陵市紧密型医共体破解基层“就医难”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超声科副主任谢迪虎指导王仙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进行B超检查。

红网时刻记者 刘丹 通讯员 朱鑫 周花燕 醴陵市报道

“把肾脏、肝脏切面打出来,这是胆囊,留个切边,测一下胆囊的大小……”11月28日,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超声科副主任谢迪虎通过远程连接,指导醴陵市王仙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为一例右肝血管瘤患者进行B超操作。

“这样的远程指导几乎每天都有,如果有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可以转诊过来。”谢迪虎介绍,为解决基层医院医生经验缺乏、诊断资质不够等问题,湘东医院通过智慧医疗云平台,为全市所有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影像、超声和心电系统的业务技术支持。

作为醴陵市医共体架构中的最上级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承担着推动技术和管理资源下沉到基层的重要职责。

醴陵市医共体架构图。

记者获悉,醴陵市从2016年开始,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醴陵市中医院2家三级医院为总医院,联合5家二级医院,与22家基层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以此为抓手,全方位统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在醴陵市阳三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醴陵泰安医院的肝胆胰专科医生正在专家诊室看诊。这样的专家诊室在阳三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好几个,而且每日都有专家过来。原来,醴陵泰安医院与阳三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一墙之隔。穿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到了泰安医院院区。

泰安医院肝胆胰专科是“醴陵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医院通过与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合作,提高了疑难病例的诊疗能力,具备较强竞争力。2019年,医院年门诊量达18万余人次,年医疗业务收入达1.02亿元。而泰安医院正是醴陵市医共体架构中的第二级。

醴陵市阳三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泰安医院与阳三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成立了由泰安医院院长担任组长、由医共体内总医院分管副院长和各基层医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的医共体领导小组,实行业务、人事、财务、药品采购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全面统一管理,显著增强了阳三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2020年,阳三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株洲地区第一家社区医院”。

医共体的建设为老百姓在基层就医带来了更多便利。“老百姓在阳三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保起付线是400元,报销比例达到80%,在泰安医院的起付线是900元,报销比例70%。”泰安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了,报销比例也更高,老百姓自然愿意在家门口看病”。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共体建设中承担二级职能的泰安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

事实上,民营医疗在醴陵市医疗体系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数据显示,目前,醴陵市社会办医机构床位达1519张,占全市总床位24.3%。社会办医疗机构门急诊服务量、住院量分别占全市的30.2%、36.2%。

“在医共体建设中,我们要解决民营医院怎么进得去的问题。”醴陵市卫健局局长邓少仁表示。引入民营医院合理竞争,可以进一步倒逼公立医院改善服务、提升能力,形成医共体内部的鲶鱼效应。

对此,在医共体建设中,醴陵市引入了泰安医院、兆和医院两家综合医疗实力较强的民营医院,在“三公”(公益不变、公产不动、公民不亏)的前提下牵头组建医共体,让民营医院享有与公立医院同等的机会和待遇。

在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张涤专家诊室,不少患者慕名而来。图为拜张涤为师的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医生黄仁山为患者看诊。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了,可在老百姓心里,看大病,还需找大医院、大专家。作为醴陵市医共体架构中的二级机构,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醴陵市二医院)通过“湘雅乡情”活动,让省级知名专家下沉到基层。

“以前我们这里许多患者去省城就医,每天早上凌晨4点多就要出发,早上6点多赶到湘雅医院。”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巫飞虹向记者表示,自从开展“湘雅乡情”活动,老百姓不用赶早去长沙大医院就医。

巫飞虹介绍,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醴陵市委组织部和市卫健局得知湘雅医院有88名醴陵籍的专家,于是萌生了请专家回到家乡坐诊的想法。随着活动的推进,来坐诊的知名专家也不再局限于醴陵籍、“湘雅籍”。

“把专家请到基层来就医,老百姓看病成本更低,愿意来这里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巫飞虹表示。卫生院目前建立了中医儿科专家张涤、中医全科专家谢雪姣2个省级名医工作室,辖区老百姓享受到的是二级医院的医疗技术,一级医院的收费和报销比例。

通过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醴陵市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着力解决“县级医院治得好”“基层医院接得住”“民营医院进得去”“上级专家下得来”四大问题,基层首诊率由2015年的31.21%提高到2019年的71.3%,市域内住院就诊率由2015年的88%提高到2019年的93.8%,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