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419期:不要站在自己的好恶上去理解他人的需求,不要站在自己的优势上去看待别人的困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419期#
这些天上课一直在跟同学们讨论“人际关系”的话题,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个话题上男生更关注策略选择,而女生更关注的是情绪控制。有同学就问我,“老师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没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总原则?”
其实这个问题在《论语》当中子贡曾经问过孔子。他说,“请问老师,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是有的,这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无法承受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的身上。从字面意思来讲,似乎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不过仔细琢磨一下,要做到这一点其实还挺挑战的。我们需要克服两种不良倾向。关于这两种不良倾向,我先来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冯梦龙所写的《古今谭概》当中。
五代时期江陵有一个推官名叫李载仁。他本来是大唐的宗室,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天下大乱了,为了避乱,他逃到江陵投奔了高季兴,随后被授予官职。这位李推官在饮食上有一个偏好,他特别讨厌吃猪肉。别说吃,闻一下都难受。
话说有一天他正要去衙署里边办公。刚刚上马,身边就有两个下属发生了冲突,在打架斗殴。这位李推官非常生气,他决定对这两个打架的人进行处罚,处罚措施极其令人意想不到。他命人到后厨取来了饼和大块的猪肉,然后让这两个人用饼卷着猪肉,面对面在那大口地吃。
这个李推官的意思就是再让你们不守纪律,再让你们斗殴,就让你们吃这种难吃的东西,好好地惩罚一下你们这两个人。随后他又告诫这两个人,如果你们下次再犯错误的话,我就不光给你们吃这种肉了,我还要给你们加一点肥油在里边。这个李推官惩罚下属的方法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实际上人们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有一个不知不觉会犯的错误,就是用自己的好恶来推断别人的需求。
人们往往会想我喜欢的应该别人也会喜欢,我讨厌的应该别人也会讨厌,这一点在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请客吃饭的时候,有人总是点自己喜欢吃的菜,然后他就认为这个菜一定大家也喜欢吃。其实这个时候就不如大家每个人都点一道自己喜欢吃的菜美好。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一句话,不要站在自己的好恶上去理解他人的需求。
那么进一步来说,还有一个案例。在西晋时期有一个特别昏庸的皇帝,他名叫司马衷,史称晋惠帝。有一年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有很多人都饿死了。下属官员把这个事情报告给晋惠帝,但是晋惠帝却对身边的人说,“这老百姓没粮食吃,何不食肉糜?”
这个肉糜就是肉粥的意思。大家看晋惠帝这逻辑,没有粮食吃可以吃肉,没有饭吃可以喝粥嘛。在他的这番话背后,我们姑且先不讨论关心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生活这个层面的事情。我们可以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晋惠帝自己有的是肉吃,他不吃饭他可以喝肉粥,所以他就认为老百姓没粮食吃也没关系,像我一样吃点肉粥就可以了。
这种做法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站在自己的优势上去看待别人的困难。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也经常犯这种错误,我有这个资源、我有这个优势,所以就觉得你们大家都应该跟我一样,眼前遇到这点困难也算不了什么。
比如说一个保研的同学就没有复习考试压力了,所以他就建议下午咱们搞一个互动交流,然后晚上正式地再开一个会,每个人写个报告,这样时间充裕又保质保量,挺好的。但是你看看那些考研的同学,他下午要参加考前串讲,晚上还得复习,还得做真题,他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如果你觉得那都是一样的大学生,我有时间肯定你们都得有,这就属于站在自己的优势上看待别人的困难。
对于一个收入丰厚的白领来说,花一两百块钱打个车跑一个来回,可能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把这事办完了。但是对于一个没什么钱的穷学生来说,花上一两百块钱打车那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如果不打车的话,公交、地铁再加上走路这么冷的天,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他可能要用上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挺受罪而且还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说到这儿,我们做点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强调的是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懂得换位思考,这种换位思考包含两个要点:第一,不要站在自己的好恶上去理解他人的需求。第二,不要站在自己的优势上去看待他人的困难。能做到这两点,在人际沟通当中思路、想法和境界就都有了。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